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零重力座椅+空間魔術,從這臺初代GD開始認識飛度!

2020-12-24 11:29
雙簧線
關注

PART 3

魔術座椅可能是大多數(shù)對于飛度印象最深的標簽了,不過有意思的是,在初代的飛度上,不僅僅是眼前的這臺1.5升頂配車型獨有,而是全系標配,不得不說那一代的年輕人真的很幸福。淡紫色的織物座椅在沒有任何座椅套的保護下依舊煥發(fā)著當年的光彩,使用率最高的正駕駛也沒有一絲絲想要塌陷的意思,這應該才是現(xiàn)在有些品牌宣傳的零重力座椅吧!

可能你覺得座椅到這里就差不多了,不過并沒有。在副駕靠背的側面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從沒有在其他車上遇見的扳手。而這個小配置的打開方式卻也很有儀式感,你需要先向座椅外側抬起再向前,我和同事期待著這個動作后會有什么神奇的事情發(fā)生,沒想到座椅的前后軌道就這樣被解放了。老板鍵!你能想到在一臺15年前發(fā)布的A0級車上出現(xiàn)它嗎?反正我的下巴是許久才回到它正常的位置。更有意思的是:正駕駛座椅上,也有。

后備箱的容積和現(xiàn)在相差無幾,但是在現(xiàn)如今SUV上才會發(fā)現(xiàn)的伸縮遮物簾和四角錨點卻也展現(xiàn)在我面前,后排座椅的安全帶也被非常巧妙地固定在C柱后一個非常精致的拉臂上,空間實用性真的是那時本田設計師的首要條件,即使是這么多年后,這些深入人心的設計依舊沒有一點過時,甚至有些現(xiàn)在流行的屬于九十年代末的復古風。

除了排擋握桿進行了防盜的升級,整個內(nèi)飾完全保留了當年出廠時的設定。煙灰缸、點煙器還是那個年代汽車出廠時的標配,不像現(xiàn)在,大家都更注重所謂的健康了吧。中控臺沒有因為時光流逝而有一點點開裂,所有的空調(diào)設定和收音機確實做到了觸手可及,盲操作更是不在話下。對比現(xiàn)在很多大屏的科技設計,調(diào)節(jié)一個空調(diào)溫度恨不得開四五個菜單,我真的覺得這才叫好用。

空間魔術,差點把這一重點忘了。手套箱的開頭巨大,分層的設計可以滿足你對日常零碎品所有的儲物需求。什么?這還不夠。如果說中控貫穿式儲物空間在現(xiàn)售漢蘭達上出現(xiàn)時驚艷了多少人的話,飛度的這個貫穿儲物可能在那個具體人數(shù)后一定要加個零吧。別說正常會使用的保溫杯雨傘了,可能在上海外環(huán)內(nèi)已經(jīng)滅絕的鞭炮鋪滿這里的話,一對新人的婚禮應該也是夠用了。

PART 4

動態(tài)應該是這次和這臺初代飛度私會我最沒有期待的部分吧。畢竟在中國,這臺車已經(jīng)算得上是高齡了。1.5升的VTEC發(fā)動機最大馬力107馬力,峰值扭矩143牛米,配合CVT變速箱。

啟動、掛檔、剎車、松手剎,車身先是下沉了一下,隨后移動的那一下真的能用一個“竄”字來準確形容。油門的更腳和車速的順暢上升讓我吃驚不少,毫不夸張的說這臺車比我手動檔的GK5在0-40這個速度區(qū)間的加速感受要快很多,雖然CVT變速箱在60km/h以上的響應沒有低速這么直接,但這也太好開了。轉向雖然已經(jīng)是電子助力的硬件,但是回饋力度感人,我覺得那個年代的年輕人都不需要每晚去健身房擼鐵吧,下班回家多變變道就能達到同樣效果了。

給予我信心的片刻過后,我踩深油門,只想感受那個本田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VTEC在高速到底是個什么產(chǎn)物?勺冋龝r氣門如約而至地打開,對,那是屬于冠軍的聲音,那是本田VTEC獨此一家的聲浪。

看著白底紅字的儀表和所有功能都顯示正常的指示燈,還有右下角十二萬多公里數(shù)的字符,我還是有點不能相信剛剛經(jīng)歷的這些是來自一臺16年車齡的家用車。我只記得同事說我臉上的笑容沒有停過,那種笑容是只有在我開GK5時才有的,好像還更燦爛了。

那天還車的這段路,好像比往常更加的空。我甚至有當場把它買下來的沖動,可惜這臺京牌的初代飛度早已因為限遷政策和上海車牌無緣。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人民代步車這樣的頭銜會被像近期火爆的宏光mini EV所奪取,可能真的政策主導一切吧。后來仔細一想,在15年前,能花11.68萬買一臺兩廂飛度也不是一般人吧,如果拿房價和通貨膨脹來算,當時的車主應該和現(xiàn)在開奔馳E級coupe、保時捷718的小姐姐們是一類人吧,確實沒有現(xiàn)在的飛度GR9和GK5一樣那么親民。

還完車回家的路上,我有點傻傻地問我自己的GK5:“我也開你15年怎么樣?你能不能像爺爺GD3一樣一直堅持下去呀?”當然,高冷的它沒有回答我。但我知道,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它是一臺飛度!它幫助了多少有志青年從年少無知成長到成家立業(yè),其實”FIT”更像是一個文化符號,它打破時空界限,打破階層之間的隔閡,讓每個人的夢想,更遠。

- END -

文丨杰瑞米

?本文版權歸“雙簧線”所有

圖片來源于雙簧線

<上一頁  1  2  3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智能汽車網(wǎng)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nèi)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