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甲殼蟲的“小眾”末路
03換代篇
雖然甲殼蟲已經(jīng)走過了八十年,但它的換代次數(shù)相對來說卻是非常少的。
作為太過經(jīng)典的一款車型,甲殼蟲對于換代一直表現(xiàn)的很佛系,畢竟它換個顏色就可以繼續(xù)賣好幾年。
而且經(jīng)歷過幾次換代后,甲殼蟲仍保持著最初的模樣,氣質(zhì)依舊,可愛萌萌的外觀造型深入人心。
第一代甲殼蟲正式名稱并不是甲殼蟲,而叫大眾Type 1,Beetle和Bug只是人們對它的昵稱。這一款車型最為經(jīng)典,也是最長壽和銷量最多的大眾單一設(shè)計車型,它直到2003年的時候才在大眾的墨西哥工廠停產(chǎn)。
1994年,大眾以Concept One的名義推出了甲殼蟲概念車,并在同年的北美國際車展上亮相。四年后,甲殼蟲以New Beetle新甲殼蟲的名義開始生產(chǎn),第二代車型也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一代甲殼蟲,不過它到2010年就已經(jīng)停產(chǎn)。第二代甲殼蟲圓滾滾的造型,前后幾乎一致的設(shè)計讓它成為了車迷心中永遠的經(jīng)典。
第三代甲殼蟲可以說各方面都得以提升,廣泛使用晶瑩剔透的燈具組件和LED元素,車輛視覺檔次明顯提升,造型更加突出的后擾流板和從車底勇敢探出頭來的排氣管讓三代甲殼蟲更加動感。但無奈車迷們對此并不買賬,從此以后銷量更是一落千丈。
如今,2018款甲殼蟲成為了它最后的絕唱,這款車型指導價19.6-27.5萬之間,搭載1.2-1.4T兩個版本發(fā)動機,提供105-150匹馬力的動力,全系標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車身長度4278,軸距2537(2540)。
04昵稱篇
再談?wù)劶讱はx的昵稱篇,很多人以為甲殼蟲汽車就是它最開始的名字,但其實這款車型真正被大眾汽車正式命名為“甲殼蟲”是在很久以后了。
在很長的時間里,甲殼蟲并沒有一個正式的名稱,它一直都是以各種研發(fā)代號的身份存在。從保時捷Typ 12到保時捷Typ 32再到VW 1和VW 38,還有希特勒夢想中的Volks Wagen國民車。
1938年大眾汽車量產(chǎn)后,KdF –Wagen成了這臺車正式的名字,不過因為酷似甲殼蟲的外形被《紐約時報》取了“甲殼蟲”的昵稱,但很快二戰(zhàn)結(jié)束重新恢復(fù)生產(chǎn)時,KdF-Wagen這個殘留著納粹色彩的名字也隨著納粹政權(quán)的倒臺遺留史冊。這時候人們都叫它大眾Typ 1,或者直接叫它大眾汽車,因為當時大眾汽車只有這么一款產(chǎn)品。
到了很多年后的1968年,一部《瘋狂金龜車》讓甲殼蟲大放異彩,大眾集團才第一次把“甲殼蟲”這個名字用在正式宣傳中。
05小眾和大眾
說起甲殼蟲,很多人說這是英雄落寞,充滿著昔日王者走下坡路的無盡悲涼。
很多人說它注定失敗,因為它是小眾的,沒有市場的。
但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
全球有幾百種汽車品牌,而車型的數(shù)量更是不計其數(shù)。在2017年,全球汽車銷量突破9000萬輛。
所以銷量在去年只在美國銷售共15000甲蟲的轎跑車和敞篷版的甲殼蟲當然算是非常非常小眾的。
但甲殼蟲同時又是大眾的。
它是世界汽車史上設(shè)計最成功的汽車之一,從創(chuàng)廠后幾十年還能維持經(jīng)典風格。
它是有史以來制造時間最長的單一車型,也是累計銷量最大的單一車型。
它在1946年生產(chǎn)戰(zhàn)后第一臺甲殼蟲開始,到了1950年銷量就突破10萬輛,它在1955年銷量突破100萬輛,到了1965年突破1000萬輛,1972年2月17日,一臺編號為15007034的淺藍色甲殼蟲成為大眾汽車人的驕傲。甲殼蟲取代福特T型車,成為全球總產(chǎn)量最大的單一車型,創(chuàng)造了德國經(jīng)濟奇跡。
小眾和大眾總被看作是對立面,但實際上有時小眾和大眾僅有一線之隔。
在資本市場,有無數(shù)個這種用“小眾”概念包裝起來的“大眾”消費。
例如民宿文化,被商家包裝成了文藝小資青年的旅行文化,卻變成了新的旅行潮流。對了,還有麗江等一系列這種看似“小眾”卻已經(jīng)成“大眾”后花園的旅游景點。
在汽車行業(yè)也同樣如此呀。
特斯拉的目標客戶群體是對奢侈車感興趣的環(huán)保主義者或科技狂熱者,但我看到的是它成為有錢人購物清單里的新寵,他們中符合這個定位的又有多少人呢?
還有大眾甲殼蟲的對手寶馬mini,不也是用“小眾”概念包裝起來的“大眾”品牌嗎?
這都是營銷的套路,只是抓住了消費者追求獨特的消費心理。
就連甲殼蟲,當時不也正是有別于“大眾”高檔豪華車和高性能賽車的“小眾”嗎?
甲殼蟲只是這個階段汽車行業(yè)里的“小眾”,但在整個歷史洪流中它是絕對的“大眾”。
所以你看,“小眾“比”大眾“并不高級到哪里去,”大眾“比”小眾“也沒有那么不可取。有時只是時機不同。
作為甲殼蟲萬千粉絲中的一員,只能對它的離去祝福,同時期待當時機成熟,有一天能夠與甲殼蟲再次重逢。也許就有那么一天,甲殼蟲再重回大眾之路。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技術(shù)文庫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guān)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wǎng)聯(lián)汽車產(chǎn)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nèi)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jié)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chǎn)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shù):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shè)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nèi)容總結(jié)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shù)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