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汽車的組織架構和人事調整,終于靴子落地!
2 產銷脫節(jié)
從下定到提車,部分漢EV消費者用時超過半年,比一些新造車勢力交車時間都長,一些直接競品車提車則不超一個月。
交付難,說明生產和銷售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jié)問題。
漢EV預售訂單超過3萬,但漢EV使用的刀片電池產能不足,導致交付延期。
形如刀片的磷酸鐵鋰電池,被冠以刀片電池的美名,在動力電池針刺實驗中,因穿刺時不起火不爆炸而一刺成名。
比亞迪以旗艦車型漢EV搭載刀片電池首發(fā),不僅能帶動品牌向上,順勢將旗下純電動汽車全部轉為搭載刀片電池后,依靠刀片電池的口碑效應,也能進一步刺激比亞迪純電車的銷量增長。
刀片電池針刺實驗
這本是一個良好的規(guī)劃,但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事違人愿。
因刀片電池產能問題,用于交付漢EV一款車型尚且存在困難,后續(xù)規(guī)劃的多款使用刀片電池車型,紛紛難產。規(guī)劃中的新車,宋PLUS EV,因為刀片電池產能問題,不得不延后至2021年上市。
盡管刀片電池、漢車系的宣傳推廣工作極為出色,但產品未能及時交付到消費者手中,由此導致的跑單等問題,屢見不鮮。
事實上,這已不是比亞迪第一次在產能問題上掉鏈子。
2018年6月全新一代唐DM插電車上市,該車售價27.99萬元的智聯(lián)創(chuàng)領型,因裝載大容量動力電池組,純電續(xù)航里程100公里,受到消費者熱捧,但該配置車型一車難求。
同年,比亞迪元EV車型上市即成爆款,月銷量超過1萬臺,但該車同樣一車難求。
2018年的交付難問題,同樣是因為電池。
2018年比亞迪新能源車所用動力電池,從磷酸鐵鋰電池體系,向三元鋰電池體系轉換,由此導致唐DM、元EV等搭載三元鋰電池的車型交付存在困難。
3 產品線混亂
產銷脫節(jié),不過是影響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上漲的小插曲,產品規(guī)劃和營銷網絡規(guī)劃層面,比亞迪也亟待改善。
除了迪粉,很難有消費者能將比亞迪乘用車產品線完全搞清。
以秦車系為例,目前有全新一代秦,秦Pro,秦PLUS三款車型在售,讓消費者感到混亂的是,三款車型分別有不同動力總成版本銷售,但每個車型的動力總成版本又有所不同。
宋系產品更為多樣,定位于SUV車系的宋系,竟有以宋MAX命名的MPV車型。
比秦車系更讓消費者看不懂的是,宋系產品還在不同的營銷網絡中進行銷售,宋PLUS車型在e網銷售,而其他宋系車型則在王朝網絡中銷售。
產品和營銷的不清晰,讓消費者購車時有所困惑,終會影響到終端銷量。
產銷脫節(jié),產品線、營銷線規(guī)劃不清晰的情況,比亞迪汽車已在著手解決,但在解決速度上,還需加快。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