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訌后換帥,焦頭爛額的大眾不可避免走向分裂
大眾品牌CEO的失落迪斯固然難以釋懷,但上位的拉爾夫也不是撿了個什么大便宜,如今大眾品牌CEO就是個燙手山芋,他所要面對的是電動化轉型目標下削減成本的巨坑。
事實上,在此之前迪斯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了。
自從2018年迪斯成為集團CEO之后,他大刀闊斧地推進改革,拼命削減成本,投入巨資在電動汽車上,大眾的利潤也創(chuàng)了新高。媒體稱之為微笑的“成本殺手”。
據外媒報道,迪斯在上周四的一次會議上對高級管理層表示,“與之前的計劃相比,我們必須大幅削減研發(fā)支出、投資和固定成本!
為什么蟬聯全球銷量冠軍,占據中國銷量40%的大眾汽車卻要面臨如此緊迫的成本削減呢?
在世俗的眼光看來,它應該是最不缺錢的品牌才對。
一方面是以價換量導致利潤下降。
10年前,就算是購買高爾夫或者速騰這樣的緊湊車型,基本上都是要加價才能提到車的,更別說新車途觀了。20多萬的售價,加價5萬也有人買。然而近些年大眾汽車為了與日系品牌競爭,很多車型在終端優(yōu)惠上力度非常大。大幅的優(yōu)惠降價,也導致大眾汽車的經銷商利潤下滑。
再者就是前文提到的排放門丑聞帶來的巨額罰款。
美國、加拿大、波蘭、澳大利亞、德國一個個政府都找大眾收罰款。今年3月中旬,大眾汽車集團首席財務官弗蘭克?維特表示,大眾已經因排放門丑聞已被處以313億歐元(約合2516億人民幣)的罰款和和解金,預計到2021年成本還將再增加41億歐元。
半個月前,美國鹽湖城縣和希爾斯伯勒縣起訴了大眾集團,原因是排放門涉事車輛危害了當地的環(huán)境。6月1日第一次開庭大眾被判敗訴,表示將上訴并尋求進一步審查。如果上訴失敗,大眾將再面臨每年高達111.33億美元(約合785.8億人民幣)的罰款。無疑是讓本不富裕的家庭再次雪上加霜。
而今年不可不談的世界性疫情,歐洲市場也難以幸免。
歐洲多國的汽車銷量暴跌,德國汽車銷量已經降至1991年以來的最低點。英國4月份汽車銷量已經跌至194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比暴跌97%,新車登記數量只有4321輛。此外,法國和意大利4月份新車銷量也分別下降了89%和98%。
今年3月,大眾集團發(fā)布聲明表示,將擴大在德國的停產范圍,停工將延長4天至4月9日,此次延期涉及該公司位于德國的所有生產乘用車、商用車和零部件的工廠。此舉一方面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需求減弱和供應鏈中斷。
此外,還有5月底大眾汽車入股江淮和國軒高科支出約168億元人民幣。相比起罰款和停工停產導致的損失,這已經是“小錢”了。
一邊大聲疾呼削減成本,一邊錢又嘩嘩嘩地往外流。在這個電動化轉型的節(jié)點上,加上工會的不妥協,大眾注定省不了幾個錢。
而“內訌”后的換帥能讓大眾品牌松一口氣嗎? 被削權后的迪斯真的能在集團CEO的工作上獲得更大的空間嗎?
難說。
但愿拉爾夫不會讓大眾失望。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9.16點擊進入 >>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會工業(yè)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 1 從技術狂歡到安全合規(guī) :2025上半年自動駕駛融資進入“場景閉環(huán)”新周期
- 2 智駕技術戰(zhàn):特斯拉、華為、理想、小鵬和比亞迪,誰才是未來?
- 3 最嚴輔助駕駛新規(guī),兩部門再劃監(jiān)管、宣傳紅線
- 4 百度蘿卜快跑:從北大嶼山到香港島:自動駕駛在香港的 “三級跳” 啟示錄
- 5 ADS 4推送在即,華為乾崑憑什么率先奪下L3的“橋頭堡”?
- 6 一文看全:中國智能電動部件企業(yè)“圍攻”慕尼黑
- 7 名爵翻身把歌唱?搭載半固態(tài)電池,全新MG4大定39分鐘破萬
- 8 尚界新車16.98萬起!鴻蒙智行“四界”齊發(fā),第二階段拼什么?
- 9 輔助駕駛出海、具身智能落地,稀缺的3D數據從哪里來?
- 10 “紅海”市場依然有新“花樣”,2025成都車展重磅SUV全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