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下滑啟示錄:上汽通用終究還是敗給了自己

2020-03-06 10:37
車門視車
關注

日前,上汽集團發(fā)布了2020年以來的第一份銷量數據。不太讓人意外的是,上汽通用的銷量繼續(xù)下滑。1月份,上汽通用的銷量為12.5萬輛,同比下滑了30.49%。

近年來,中國車市愈發(fā)寒冷。寒潮之下,幾乎無人可以獨善其身。連常年雄踞中國乘用車市場前三的上汽通用銷量也下滑了。

剛剛過去的2019年,上汽通用共售出146萬輛新車,同比下跌了25.72%,與南北大眾的差距也越來越遠。這已經是上汽通用連續(xù)第二年出現下滑。,自從2017年銷量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200萬輛后,上汽通用便開始了下滑勢頭。兩年來,上汽通用的銷量“蒸發(fā)”了27%。

需要指出的是,上汽通用銷量下滑的一個直接原因是三缸機讓一部分用戶望而卻步。從2017年起,上汽通用開始大力推廣的三缸機。然而,因為三缸機的抖動等問題,很多消費者選擇了離通用而去。雖然上汽通用汽車副總經理施弘一再強調上汽通用三缸機的市場占有率節(jié)節(jié)攀升,但我們卻看到威朗從2018年的19.6萬輛掉到了2019年的7萬輛,下滑幅度達到了62.2%。今年1月傳出消息,新款別克英朗和雪佛蘭科魯澤將換裝1.5L四缸機。

當然,上汽通用的下滑并不能完全怪三缸機。從銷量數據來看,2019年,別克昂科威、GL8和君越的銷量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滑。其中,作為別克SUV銷量支柱的昂科威2019年銷量下滑了34.3%;作為合資品牌MPV銷量老大的GL8,2019年銷量下滑了12.13%。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這表明,國內市場的變化對上汽通用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

近十幾年來,國內汽車市場的快速發(fā)展成了就很多合資品牌的快速增長。隨著市場的緊縮,消費需求減弱,市場機會隨之減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近兩年來,大眾進一步擴大的SUV 的陣營,隨之而來的便是逐步蠶食其他品牌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中國品牌日益崛起,上汽大通G10、G20,廣汽傳祺GM8等中國本土MPV逐漸成為市場的主角,這些中國本土MPV的產品質量日益向合資品牌看齊,但價格卻比合資品牌低了一截,無形中會消化別克GL8等合資MPV的潛在用戶。

在上汽通用總經理王永清看來,這是“市場給上汽通用上了生動的一課”。不過,王總的話只說了一半。市場的下滑的確打了上汽通用一個措手不及,但相比于至今仍在增長的大眾、豐田和本田,上汽通用自身也難辭其咎。

與很多快速增長的合資品牌一樣,上汽通用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當市場增長日趨飽和,產品力的不足便會凸顯。

正式入華20余年來,上汽通用并未拿出與消費者青睞和市場地位相匹配的產品和投入。早期,上汽通用為了加快產品導入進程、降低研發(fā)成本,將韓國大宇汽車旗下的多款車型貼牌變成雪佛蘭樂騁、雪佛蘭景程和別克凱越來“應付”消費者。此后,脫胎于歐寶Isignia(英速亞)的全新君威因為2.0、2.4L兩款自然吸氣發(fā)動機孱弱的動力和6AT變速箱如“思考人生”般的換擋邏輯只剩下一副好身板和油耗高、換擋慢的帽子。因為彼時的消費需求旺盛,上汽通用旗下車型的銷量倒也可觀。

相比于德系車和日系車,上汽通用在國內耕耘多年始終未形成自己鮮明的產品屬性。至今,上汽通用能拿得出手的狠角色似乎也只有GL8、英朗、昂科威。

近幾年來,國內車市增長的引擎三四線市場會失去增長動力。市場正在由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隨著增購和換購用戶的日益增加,汽車消費需求也更高,尤其對汽車品質的需求將空前。屆時,產品品質將與品牌都將對銷售起到決定性作用。

積極的是,為應對中國市場的變化,通用將優(yōu)化產品結構,聚焦快速增長的SUV與豪華車市場。與此同時,通用將穩(wěn)步推進電動車的開發(fā)。未來的五年里,上汽通用整個研發(fā)和技術投入將達到800億元,用于推進上汽通用“未來五年計劃”。到2023年前,上汽通用將推出60款以上全新或改款車型,其中有9款以上全新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或純電動車型。

至于該計劃的進展和結果如何現在還不得而知,不過,堪稱通用“技術奶牛”歐寶已經被通用掃地出門了。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