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閃電速度!又一新勢力殺入造車界

2022-01-21 18:19
鉛筆道
關注

- 02 -

造車需要錢,很多錢

關于團車造車之事,除了李想之外,也引起了許多業(yè)內人士的討論。

“研發(fā)人才、供應鏈支持、制造工廠,三頭都不占優(yōu)。”一位汽車行業(yè)人士對鉛筆道直截了當地表示。

關于聞偉提到今年就能預售,另一位汽車產業(yè)人士也向鉛筆道也表達了觀點,“這不太可能,不符合造車的實際流程。”

不過外界的質疑聲背后,有一些事實更值得關注。

首先是團隊準入門檻。截至2021年6月30日,“造車新勢力”之一的理想汽車共有6596名員工,其中研發(fā)人員2224名,生產員工1104名;小鵬汽車共有7923名員工,其中研發(fā)人員3091名,生產人員988名。相比而言,團車所說的100人團隊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

其次是造車必須具備的資金實力。團車成立于2010年,早期以汽車團購業(yè)務進入汽車新零售領域。2018年,團車于納斯達克上市,被稱為“汽車新零售第一股”。目前,其主要業(yè)務為兩部分—汽車營銷解決方案和虛擬經銷商服務。不過,其主要營收還是靠汽車展銷會等線下業(yè)務。在2019年,其虛擬經營和在線營銷收入僅占總收入的3%。

上市后,團車也曾陷入虧損。據其財報顯示,團車2018年、2019年凈虧損持續(xù)擴大,從1.1億元增至2.5億元。因其過于依賴線下業(yè)務,疫情后受到的沖擊更為嚴重。其財報提到,2020年,團車凈收入同比下降48.8%,全年凈虧損1.6億。據媒體報道,截至2021年三季度,團車賬上現金約1億元。

截至發(fā)稿前,團車股價為2.72美元,市值約5499萬美元。

這不禁讓人思考:殺入造車行業(yè),到底需要燒多少錢?蔚來汽車創(chuàng)始人李斌曾提到,200億元是造車的最低門檻。隨后又表示,資金儲備沒有400億失敗可能性很大。

此前,小米宣布造車,首期投入就高達100億元,未來十年還將投入100億美元。就算是“家底不厚”的蔚小理,均融資數十億美元。

不過,團車的造車策略似乎不太一樣。聞偉曾表示,團車不會像五六年前理想、小鵬一樣造車,而是“通過和相關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合作,與團車現有的營銷能力整合,從而實現整個造車戰(zhàn)略”。

有汽車行業(yè)從業(yè)者認為,即使以最省錢的方式,造車也至少需要花費幾十億元。

既然自有資金不足,團車能否通過融資來解決資金問題?業(yè)內人士認為,并不容易。原因是,團車造車可能很難體現出自己造車的核心優(yōu)勢。再結合團車當前的市值,如果計劃以現有主體進行融資解決造車的資金缺口,還是比較難的

以團車的過往來看,其業(yè)務主要和經銷商打交道,針對的更多是傳統(tǒng)燃油車,對新能源汽車的了解不夠深入。也就是說,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團車現有團隊較難支撐起造車業(yè)務。

“造車是一個資金、資源、人力、技術投入都非常大的業(yè)務,以天使投資的邏輯來看,需要團隊有能做大技術差異化和市場差異化的能力。但是據目前團車的團隊情況來看,特別是在這個時間點,如計劃參與投資團車的造車業(yè)務,投資機構需要做非常詳細、深入和謹慎的判斷。”長期關注汽車行業(yè)的投資人吳亮(化名)對鉛筆道表示。

就團車造車的具體進展情況,鉛筆道聯系到了團車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對方表示,“因為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要求,目前我們還沒有更多信息可以披露。”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