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地圖聯(lián)手滴滴,再向高德地圖、百度地圖沖擊
配圖來自Canva
近日,騰訊地圖聯(lián)合滴滴推出了聚合打車服務,一時引起各方廣泛關注,但實際上這并不是騰訊與滴滴的初次合作。早在2015年,騰訊就對滴滴開放了九宮格,雙方就建立了正式合作關系,此次合作可以看做是,騰訊與滴滴在前一次合作基礎上的升級。
出行離不開地圖,而國內地圖廠商經過多年激烈競爭,使得地圖市場格局逐漸趨于穩(wěn)定,基本形成了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割據(jù)一方的“雙寡頭”局面。而騰訊地圖雖誕生多年,但在市場影響力上,和百度高德相比還是稍遜一籌。
騰訊此次借旗下騰訊地圖和滴滴合作,進入共享出行領域,主要是希望借此提高騰訊地圖的變現(xiàn)能力,增強其在出行領域的影響力。不過,共享出行領域巨頭云集,此次騰訊和滴滴的合作升級,能否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價值,結果猶未可知。
聯(lián)手滴滴為哪般
衣食住行一直是人們生活的剛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出行有了更高的需求,而對地圖的使用需求也從簡單的出行工具,逐漸演化出了打車出行的新用途。
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近9億,而手機地圖用戶規(guī)模就高達7.55億,共享出行廣闊的市場前景,吸引著各路互聯(lián)網巨頭競相入局。
此前,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為滿足用戶更廣泛的出行需求,紛紛接入了打車服務,以提高其平臺用戶粘度和平臺商業(yè)化能力。除此之外,高德和百度地圖還利用免費的核心導航功能,通過位置服務、開屏廣告以及預訂酒店等實現(xiàn)增值服務,來進一步提升平臺的商業(yè)化水平。
反觀騰訊地圖,雖能向使用者提供全國400多個城市的地圖瀏覽、地址查詢、興趣點搜索等多項地圖導航服務。但是用戶使用場景的轉化較弱,流量生態(tài)也未形成有效的導入,就使其在與其他巨頭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
據(jù)悉,2019年第3季度中國手機地圖活躍用戶市場份額中,高德地圖位居第一,活躍用戶達33.8%;百度地圖以31.5%屈居第二;騰訊地圖以16.1%排名第三。此次騰訊親自下場,正是意圖改變這一落后現(xiàn)狀。
一直以來,騰訊雖然手握巨大的流量,但騰訊地圖目前只是作為一個導航工具,其變現(xiàn)途徑還是相當有限。對于想要在出行市場獲取更大影響力的騰訊而言,如何提高騰訊地圖的變現(xiàn)能力,就成了當務之急。
而此次騰訊和滴滴在共享出行領域的深化合作,即是其為變現(xiàn)做出的一次新嘗試。基于對網約車市場情況的考慮,騰訊地圖選擇了較為穩(wěn)妥的聚合打車模式。
聚合模式成首選
目前來看,騰訊地圖想要參與共享出行領域,主要有兩種途徑。要么是做類似于滴滴的自建網約車平臺,要么就做不需要運力的聚合平臺。而對目前的騰訊來說,做網約車平臺遠不如自己做聚合模式劃算。至于為何選擇做聚合模式,理由顯而易見。
首先,做自營網約車平臺合規(guī)難、競爭壓力大。網約車市場合規(guī)難、加之競爭大,即使強如滴滴,仍然會遇到許多問題,對于毫無經驗的騰訊而言,更不必說。
比如,滴滴多次因為安全事故遭遇輿論重壓,被叫停相關業(yè)務;隨著依托聚合模式的高德、百度、美團的入局,更是對滴滴在共享出行領域的霸主地位構成了威脅;另外,曹操出行、首約汽車等專業(yè)打車平臺也在搶食滴滴的市場份額,自建網約車平臺的內外部壓力可想而知。
其次,網約車市場規(guī)模增長已經見頂,現(xiàn)在做自建網約車平臺并不明智。據(jù)《中國共享出行發(fā)展報告(2019)》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約出租車用戶規(guī)模達3.37億,相比2018年年底增加663萬,增速僅為2%;網約專車(快車)用戶規(guī)模達3.39億,較2018年年底增長670萬,增速1.9%。
最后,高德、百度、美團、 哈啰等平臺入局出行領域,采用的都是聚合模式,并已經取得顯著效果,經驗值得借鑒。比如,高德等車企形成的比較成功且成熟的體系,對騰訊地圖提供了很多可以參考的成功經驗。因此,做聚合模式對騰訊而言,算是切合實際的現(xiàn)實做法。
而騰訊地圖與網約車霸主滴滴合作做聚合模式,也有騰訊的現(xiàn)實考慮。比如,騰訊地圖提供海量流量,滴滴提供打車服務,雙方算是強強聯(lián)合、優(yōu)勢互補,合作顯然更符合雙方利益。不過,在競爭激烈的網約車市場,兩者合作能否創(chuàng)造出1+1大于2的效果,仍有待時間檢驗。
1+1能否大于2?
據(jù)一位接近騰訊地圖的管理層人士稱,騰訊聯(lián)合滴滴做聚合平臺,也是希望可以實現(xiàn)1+1大于2的效果。其實,騰訊地圖與滴滴深化合作也算是互利互惠,無論是對哪一方而言均有現(xiàn)實意義。
對用戶來說,將這些網約車平臺接入騰訊地圖,可以給用戶提供全新高效的出行解決方案,為用戶規(guī)劃更好的路線,節(jié)省用戶打車時間,有效提升用戶體驗。
而從騰訊的角度來看,一方面騰訊地圖通過與滴滴合作,來加強其在生活服務領域的用戶粘性。如今手機地圖逐漸成為大眾出行場景的剛需工具,而騰訊地圖以與滴滴合作作為突破口,可以吸引更多的中小網約車公司加入,為其提供一個新的選擇。
而騰訊地圖依靠滴滴,也能讓其在出行市場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和平臺變現(xiàn)能力。騰訊坐擁大量流量,開放地圖和滴滴的合作入口,通過其自有的流量優(yōu)勢接入第三方平臺,可以迅速豐富其業(yè)務生態(tài)、提高流量變現(xiàn)能力、彌補了其在商業(yè)化方面的不足。
通過兩者深度合作,騰訊地圖補齊了其缺失打車功能的短板,進一步完善了它的服務生態(tài),也讓騰訊在出行市場的版圖更加清晰。
對滴滴而言,和騰訊深化合作也能獲得更多的好處。滴滴接入騰訊地圖,騰訊地圖可以為滴滴規(guī)劃更加安全便捷的路線,為滴滴司機提供更多獲得訂單和收入的新機會,這對滴滴自然有著十足的吸引力。
此外,一些業(yè)內人士認為,滴滴既做自營平臺,又做聚合模式,有些網約車運營企業(yè)因為與之是競爭關系,便不愿意合作,因為“滴滴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而如今滴滴接入騰訊地圖之后,由騰訊出面則可有效緩解這一矛盾,并盡可能地拓展最優(yōu)網約車平臺的運力。
而在這個巨頭云集的出行市場,滴滴雖身經百戰(zhàn)但是也疲態(tài)漸顯,而有了騰訊地圖的助力,這種情況或有望得到一定改善;而對于新入場的騰訊而言,未來一段時間仍將處于一個奮力追趕的狀態(tài),有了滴滴的助力也能助力其加速前行。
不過,出行領域巨頭云集競爭激烈,隨著騰訊地圖的介入,未來出行領域還有可能產生新的巨頭戰(zhàn)爭。而騰訊地圖和滴滴的升級合作,能否創(chuàng)造出1+1大于2的效果,還需要時間驗證。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