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傳統(tǒng)車企 華為進軍車聯網能否占領C位?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萬物互聯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而車聯網大數據則是驅動未來汽車行業(yè)發(fā)展的關鍵因素,這也引發(fā)了國內各個巨頭對它進行生態(tài)布局。除了BAT巨頭在車聯網領域動作頻頻,手機廠商華為也對車聯網野心勃勃,它也在擴充它的車聯網隊伍。
近日,華為與上汽通用五菱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議。據悉雙方將在工業(y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5G等方面的核心技術優(yōu)勢,巨頭抱團與車企合作已經算是業(yè)界常態(tài),這也是互聯網巨頭慣用的策略。
其實這并不是華為第一次與國內車企合作,之前它就有跟寶馬、奧迪、戴勒姆等展開了5G技術的合作,但相對于其它競爭對手,華為的進攻速度并不算快。相對于華為來說,BAT在車聯網的生態(tài)構建更為全面,在這場AI與車、互聯網與車的故事,華為能有機會成為故事的主角嗎?未來它還需從哪些方面努力提升它在車聯網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巨頭紛紛搶占車聯網大風口 華為野心大暗暗擴充車聯網陣地
隨著汽車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智能網聯汽車已進入到新一輪快速發(fā)展通道,預計到2020年車聯網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338.2億美元(約2200億元人民幣)。同時還預估市場滲透率到2023年預計將達到67%,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車聯網前裝市場。正是由于車聯網市場的發(fā)展空間具有很大的潛力,這也成為巨頭們紛紛加碼布局車聯網生態(tài)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在車聯網領域廝殺的陣容隊伍也很強大:包括互聯網派有百度、阿里、騰訊;手機派有三星、蘋果、華為;傳統(tǒng)廠商包括九五智駕、四維圖新、飛馳鎂物、元征科技等。雖說玩家眾多,但是論它們在車聯網領域的影響力,還是屬BAT巨頭它們的布局更為全面。對于它們來說,為了抓住在車聯網領域的掌控權,軟硬件領域都成為它們重點布局對象。
拿阿里來說,不但很早就跟國內車企展開合作,還將操作系統(tǒng)YunOS升級為AliOS。而后更是與上汽一同孵化了躋身“動物園系列”的斑馬,作為整個阿里在車聯網領域的戰(zhàn)略落子。斑馬網絡也已經完成首輪融資,融資額超16億。阿里在車聯網領域的野心也是想進一步延伸它在電商領域的優(yōu)勢,未來用戶車聯網后各類消費能在阿里旗下一系列平臺完成。
百度的發(fā)展戰(zhàn)略已經是All In AI,它也將人工智能技術重點放在車聯網上。不久前,百度宣布了DuerOS的車載版,小度車載OS。隨后又提出了Apollo的車路協同開放方案,百度地圖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等等。重技術的百度未來希望車聯網的操作系統(tǒng)能由它提供,因此它比其他巨頭更快的將技術應用到場景上,增加它在無人駕駛領域的領先優(yōu)勢。
騰訊在車聯網領域的重要動作就是它將會推出車載微信,借助微信的生態(tài)來完成它在車聯網領域的商業(yè)探索。在11月1日,騰訊召開了全球合作伙伴大會,首次公布了智慧出行戰(zhàn)略,在“四橫兩縱”的架構中,車聯網可以視作騰訊出行夢的核心組成部分。
可以看出BAT在車聯網領域的布局都很有各自的特色,阿里重運營,百度重技術,騰訊重社交,那華為會以什么側重點來布局車聯網呢?目前華為也推出車聯網平臺OceanConnect;同時由于車聯網落地也要取決于5G技術,華為發(fā)布了LTE-V2X芯片,并在6月份發(fā)布了首款商用C-2X解決方案RSU(路邊單元),計劃推進車輛網產業(yè)走向商用階段;同時它還跟國內不少車企如奧迪、寶馬達成合作等。
BAT在車聯網領域也積極找外援,如百度投資威馬、阿里投資小鵬汽車、騰訊投資蔚來汽車,投資新能源汽車就為它們產品、技術、運營落地找到了硬件基礎。華為目前在車聯網領域的動作集中在5G技術跟車聯網平臺這兩方面,對于華為來說,它的布局算是中規(guī)中矩,畢竟風險太大的領域它不敢去涉足。只是在車聯網的競爭越發(fā)激烈的前提下,華為它的勝算會有幾分呢?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