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奪權樣本警示!世界還需要華晨嗎?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看,市場是否還需要華晨這樣的企業(yè)?即便華晨真倒了,對中國汽車工業(yè)有影響嗎?
應該說,前期是政府給了政策紅利,只是,有人善于抓住機會,有人即便有了紅利,機會還是溜走了,怪誰呢?
寶馬取得華晨寶馬75%的控股權,為股比放開后外資企業(yè)奪權控股提供了樣本,業(yè)內普遍擔心寶馬之后,合資企業(yè)外方控股的多米諾骨牌即將倒下。
特別是那些至今仍躺在合資企業(yè)的溫床上,自己不思進取的中國車企,很可能將成為下一個被外資控股的對象。
與此同時,寶馬控股后,因為利潤奶牛被切割,合資中方上市公司價值也被投資者看空。
華晨寶馬即將被寶馬控股得消息傳出后,華晨中國的股價已經由年初的20.69港元/股跌至10.76港元/股,股價遭遇腰斬。
10月12日上午9點華晨中國(01114.HK)復牌,開盤價為8.88港元。開盤后股價開始下跌,最大曾一度下跌逾30%。最終收盤價為7.9港元,下跌26.58%。
很顯然,在失去了寶馬的利潤輸血,華晨中國的其他業(yè)務并無競爭力,加上業(yè)績虧損,不被投資人看好也在情理之中,而類似于華晨中國這樣,一旦合資公司利潤減少就會業(yè)績明顯減少的企業(yè),價值都將被重新評估。
業(yè)內一片悲觀。
(一)華晨寶馬 “第一例” 早有預期
華晨寶馬也一直被業(yè)內認為將成為第一個“被奪權”的車企。
10月11日,寶馬以290億元的價格換取華晨所持有合資公司25%的股份,從而對合資公司實現(xiàn)75%絕對控股。
業(yè)內并無感到突然,似乎從股比放開的第一天起,大家都將“第一家”認定為華晨寶馬。
發(fā)布會現(xiàn)場,祁玉民被記者圍觀。雖然當天,寶馬宣布一份看上去對中國市場的“大禮”——華晨寶馬合資協(xié)議將延長至2040年(從2018年至2040年)并準備大規(guī)模投資以及引進更多車型。
但誰都知道,這份大禮意味著什么。
第一,25%股權,意味著華晨在華晨寶馬中不再有話語權,75%被寶馬絕對控股的華晨寶馬,華晨充其量只能算是個投資人。
也有人說:“雖然之前擁有50%的華晨集團,在強勢外方面前,并無多少話語權!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股權對等的股東,至少還擁有董事會席位和表決權,而未來,隨著寶馬實現(xiàn)75%絕對控股,華晨集團更多是擔任投資者的決策!
第二,與股權一起失去的還有祁玉民打造中國寶馬夢想的破滅。
如果寶馬拿走華晨的大部分利潤來自于華晨寶馬,而寶馬投資收益從50%。華晨中國保持盈利主要利潤來源來自于華晨寶馬50%股份,而股權降到25%,直接導致華晨利潤變負數(shù),車市激烈之下,恐怕華晨再難有翻身之日。
寶馬對華晨寶馬股權交割的時間是2022年,而寶馬支付的290億元的價格,還能讓華晨再堅持5年,而5年之后,如果華晨再無在自主品牌上再無起色,那么最終的命運不是破產就是被收購。
(二)寶馬樣本的多米諾效應
華晨寶馬自此變?yōu)椤皩汃R華晨”,華晨降為一個可有可無的投資人。有人感慨世事變遷,也有人在擔憂下一個是誰。
“股權放開了,誰不想自己獲得更高的利潤!蹦耻嚻蟾吖芨锌。即便是中方捏著不放,從理論上來講,外方的方法多的是。
第一,本來該來國產的,遲遲不來,等到股比放開,比如福特、比如雷克薩斯,又比如特斯拉;
第二,本來有合資公司,如果中方“拎不清”不肯配合的,外方也完全可以另立門戶單干。
寶馬作為首個奪權的樣本,為外方提供了這樣一些參考:
一、首先要奪取的是那些沒能力的中方,就算再聽話(華晨之前基本沒有話語權),也不能逃過宿命;
二、外方不僅要控股,還要絕對控股;
三、估值參考有了依據(jù),華晨寶馬總估值為為人民幣1158.00億元,相當于年度凈利潤的10倍。
四、在獲得控股權的時候,還要承諾投資,推動地方經濟發(fā)展。
當然,從這些條件上看,至少對地方經濟和員工就業(yè)不是壞事,甚至是好事,只是,對于中國汽車工業(yè)來說,又將經歷一個坎。
(三)倒逼中國汽車工業(yè)整合
中金15日發(fā)表研究報告指出,基于對華晨寶馬盈利能力更加保守的預測,分別下調華晨中國(01114.HK)2018年及2019年盈利預測8.3%、8.0%至58億、63億元人民幣,維持其“中性”評級,下調目標價17.4%至9.5港元。
中金對盈利預期的下掉,主要基于隨著外國汽車制造商的持股上限從2022年起取消,未來中國汽車市場對德國和日本汽車制造商將更具吸引力,越來越多的全球汽車制造商將從中國工廠出口汽車。當前中國乃至全球的豪華品牌市場競爭加劇。
從理論上看,放開股比以后,合資企業(yè)很可能會要求增加股比,如果中方不同意,則自行成立獨資公司,從而不用再與合資方分享利潤,在中國市場獲得更高的利潤,或者將這部分更高的利潤補貼消費終端,增加競爭力,提升規(guī)模。
可以預期的是,在寶馬之后,那些中方本來不強的合資車企,而中方又“不聽話”還時時想要話語權的企業(yè),或者原來中外方關系本來就比較緊張,外方對中方不夠滿意的合資企業(yè),是第一批股比會發(fā)生變化的。
另一種情況,外方不增加股比,但由于股比放開,增加外方談判的籌碼,外方通過提高技術轉讓費和產品引進費獲得更多經濟利益,導致合資企業(yè)直接淪為代工廠。
如果是這樣,前者使現(xiàn)行合資公司產生危機,并擾亂目前市場格局,打壓自主品牌;后者則使現(xiàn)行合資公司淪為加工廠。
“這個問題需要兩面看!逼囐Y深分析師鐘師認為:一,汽車行業(yè)的競爭更加激烈是必然的;二,政策保護期結束后,使得行業(yè)進行重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實際上,美國的汽車企業(yè)也是一路整合倒只有三大,而目前,我國汽車行業(yè)魚目混珠,在地方保護下,上千家汽車企業(yè)無序競爭,而失去政策保護后,只能靠自己的競爭力。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看,市場是否還需要華晨這樣的企業(yè)?即便華晨真倒了,對中國汽車工業(yè)有影響嗎?”一位資深行業(yè)人士認為,應該說,前期是政府給了政策紅利,只是,有人善于抓住機會,有人即便有了紅利,機會還是溜走了,怪誰呢?
類似于華晨這樣本來就沒有做好的車企,從現(xiàn)在來看,尚存5年時機,5年以后,如果不能形成競爭力,優(yōu)勝劣汰是大概率。
當然,我們會惋惜華晨,但反過來想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有太多沒有本身沒有競爭力的企業(yè)存在,從某種意義上導致“劣幣逐良幣”的無序競爭。
(四)因為努力不同,所以結果不同
與此相反,愉觀車市了解到,有些企業(yè)對此并不擔心。
“上汽早在研究這個話題,也認為放開的腳步是擋不住的,關鍵在于自己有能力與外方去爭取!鄙掀掣吖鼙硎尽
“外方要增加股比,要投入,我們也有能力去投入。”上汽人士透露,這也意味著,在現(xiàn)有的合資公司中,上汽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股比。
股比放開是大勢所趨,也一直備受關注,而上汽集團一直都相當?shù)ā?/p>
2016年7月22日,中汽協(xié)在北京召開會議,包括一汽集團、東風集團、長安集團、北汽集團在內的四大汽車集團,聯(lián)合反對放開股比。而中汽協(xié)秘書長董揚建議為了國內汽車企業(yè)的發(fā)展,將開放期延緩8年左右。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上汽集團、廣汽集團,當然沒參加的還有吉利、長城已經有實力與合資企業(yè)直接對抗的企業(yè)。
之后,雖然業(yè)內一片悲觀,擔心股比放開后合資企業(yè)外方將趁機索要控制權,出現(xiàn)若干個像“華晨寶馬”這樣的案例,但上汽照樣在風口浪尖獲得外方親睞。
今年6月股東大會上,陳虹親自證實,奧迪在中國的第二個合資公司已經花落上汽,為了與上汽合資,奧迪已經在上汽大眾過參股1%。
從剛剛9月份公布的數(shù)據(jù)來看,上汽集團三大合資企業(yè)銷量下滑,但自主品牌卻增長強勁。
同樣不擔心外資奪權的還有吉利集團、長城汽車。如同奧迪與上汽在關鍵時刻合資一樣,寶馬與長城也在前不久進行了新能源的合資項目,而吉利與戴姆勒之間的合資也在正常進行。
只要合資對雙方有利,誰也不會去強行打破目前的平衡!蹦耻嚻蟾吖鼙硎尽F髽I(yè)凝聚力也是競爭力,而在本來已經競爭激烈的市場,誰愿意去冒險呢?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中國市場增速放緩,產能過程,競爭劇烈,汽車企業(yè)躺在利潤的溫床上的日子越來越短暫,之前合資30年的經歷也表明,中方不僅分享利潤分擔風險,在跨國公司中,也承擔了許多重要的作用。
業(yè)內人士認為:“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投資成本的增加,加上汽車產業(yè)審批制,外方控股、獨資或為了私利而不惜損毀合資方利益,不一定能‘占便宜’!
實際上,零部件企業(yè)股比放開以后,國內零部件企業(yè)并未大規(guī)模出現(xiàn)外資控股或獨資現(xiàn)象。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合資外方會要求增持股比,甚至出現(xiàn)如果中方不同意,就以不再引進產品、技術為要挾。
也會有,但很少,但一定是外方在產品和市場上特別強勢的,比如上文提到的特斯拉、雷克薩斯、林肯等。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7 賽力斯駛入港交所
-
10 瘋狂智駕,踩下“剎車”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4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wǎng)聯(lián)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容總結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