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累及長安汽車凈利潤驟降,長安福特在激烈競爭下如何自救?

2018-07-31 11:17
汽車K線
關注

導讀:成也長安福特,敗也長安福特。在再度成為長安汽車利潤殺手后,長安福特或許應該深刻反思一下,合資公司僅僅作為“利潤奶牛”是不夠的,長安福特需要找到自己新的位置。除了“產品為王”,亟待加速推進下一個產品周期之外,長安福特是時候把眼光放長遠了。

在長安汽車7月14日發(fā)布半年業(yè)績預告后,榮光不再的長安福特再次為“千夫所指”。

長安半年報預告顯示,其今年上半年預盈15億-17億元,同比下滑63.21%-67.54%。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約0.31元至0.35元。2017年上半年公司盈利約46.21億元,每股收益0.96元。

對于公司利潤銳減的原因,長安汽車回應稱,“來源于公司以往的投資收益下降,其中合營企業(yè)的投資收益下降明顯”。顯然,其意指長安福特。

目前,長安旗下合資公司只有長安福特可以倚仗,但過于依賴后者則是長安業(yè)績“滑鐵盧”的要因。

長安汽車6月產銷快報顯示,2018上半年,長安福特累計銷售22.77萬輛,與上年同期的37.3萬輛相比大跌38.95%。由此可以想見,長安福特利潤下滑的嚴重程度。在一季報中,長安汽車也曾將業(yè)績下滑原因歸咎于“長安福特投資收益下降”。

實際上,去年長安福特就已經背過這個鍋了。2017年,長安汽車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1.37億元,同比減少30.61%。這正是由于長安福特銷量下滑累及凈利潤下跌所致。

而就在此前兩年,長安福特還是長安汽車的“利潤奶牛”,一度撐起長安合資與自主“雙豐收”的高光時刻。

成王敗寇

一直以來,盡管長安汽車旗下有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長安標致雪鐵龍和長安鈴木數個合資伙伴,但其只有長安福特可以倚仗已是業(yè)界公開的事實。這種情形在2012年以后更加明顯。

2012年11月,長安福特馬自達正式拆分為長安福特和長安馬自達兩家合資公司,單飛后的長安福特在福特汽車“1515戰(zhàn)略”的強力加持下,連續(xù)幾年銷量和利潤大幅攀升,并成為長安汽車最重要的利潤來源。

汽車K線梳理長安汽車數年財報發(fā)現,自2012年以來,長安福特在長安汽車財報里多次被重點提及,其中2014年至2016年,長安福特為長安汽車貢獻利潤比例分別為95%、87.76%和88%。

風光時刻,長安福特被稱為長安的“利潤奶!,但好日子在2017年戛然而止。2017年,長安福特全年銷量為82萬輛,同比下降13.1%,“年銷百萬輛”目標夢碎,并結束了長達數年的正向增長趨勢。

與此同時,其凈利潤下滑33.1%至121.71億元。盡管如此,其在長安汽車年度凈利潤中占比仍然高達85.27%。

進入2018年,形勢并未好轉。一季度,長安福特累計銷量為13萬輛,同比下跌36%。上半年結束,長安福特累計銷量為22.8萬輛,同比下滑38.9%。

長安福特的當下,被稱為“自2001年進入中國市場的‘至暗時刻’”。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這與其在華產品投放周期有關,自2015年11月福特金牛座之后,到今年10月份全新一代?怂股鲜兄,長安福特已經連續(xù)28個月沒有全新產品推出。

這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幾乎無法想象。一般而言,出于產品研發(fā)周期需要,車企都會有產品“大小年”,但像長安福特這樣全新產品完全斷層,在合資公司中卻并不多見。

對于長安福特而言,還有一個深層次原因。高速增長的這幾年里,如影隨形的產品質量和渠道危機也為其埋下了嚴重隱患。

令人觸目驚心的是,2017年的潰敗是長安福特主力車型的全線潰敗,其中銳界、蒙迪歐、翼虎、福克斯銷量分別下降13%、2%、17%及30%。這一趨勢也延續(xù)至今。

1  2  下一頁>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