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市場三大陣營 誰能占盡先機?
撰文/藍科技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如今,智能汽車作為脫離于智能手機外最具想象力的科技產品,正成為新的風口受到資本萬千寵愛。特別是在2021年,截至如今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如百度、小米、華為、大疆、滴滴、恒大、創(chuàng)維等廠商紛紛以各種身份進入智能汽車領域。同時,我們可以預見,在未來仍然會有不少廠商進入智能汽車市場,從而為“風口上的豬”。
如果,我們再加上正轉型的傳統(tǒng)車廠企業(yè)以及在智能汽車領域耕耘多年的造車新勢力?梢哉f,當前的智能汽車市場熱鬧程度比以往智能手機領域,可謂有過之無不及。
過熱地“造車盛世”是否會一地雞毛?
那么,在如此熱鬧的風口之下,智能汽車是否有虛火?是否會像以往互聯網的種種風口一樣,僅僅是曇花一現?
在多年的互聯網社會發(fā)展中,我們也經歷了無數的風口,O2O、P2P、區(qū)塊鏈、共享經濟、VR、造芯片等等。而在這些風口上,等風停了所留給市場的不過是一地雞毛。特別是在共享單車領域,曾經更是集齊了“七彩單車”的盛景,不過最終的結果不是成功地召喚出了“神龍”,而是“賣身”、破產、負債、關停的新聞占據了曾經喧囂的互聯網市場。
但為什么很多資本看好智能汽車?
首先,從市場環(huán)境看,在能源危機持續(xù)加重時,尋找可替代品是不可逆的趨勢。因此,智能汽車的未來毋庸置疑。
綜合2020年國務院印發(f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35年)》中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達到汽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新能源汽車的增長空間潛力仍未完全釋放。2020年乘用車零售累計1928.8萬輛,同比增速為-6.8%,而新能源車零售量在汽車市場下行的情況下依舊保持增長,達到110.9萬輛同比增長9.8%。可以看出,在政策鼓勵以及消費購買新能源車意愿明顯的雙重驅動下,智能汽車的消費趨勢反而愈演愈烈。
其次,智能汽車成為頭部科技企業(yè)的玩兒家,進入門檻比較高。
比如: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有著較深的積累;小米具備強大的現金流以及用戶黏性;滴滴在網約車市場具有主導地位;華為在5G、云計算方面具有領先地位等等?梢钥吹,但凡入局智能汽車領域的行業(yè)玩家基本都是科技企業(yè)的頭部玩兒家,更是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
相比以往的智能手機、共享單車的風口下,智能汽車的入局者,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技術流和生態(tài)流。此次智能汽車入局者另一個顯著的特征是,不追求短期利益,而是利用自身的基礎條件持深耕智能汽車市場。
智能汽車市場三大陣營
智能汽車不是一個“軟柿子”,不是誰都能捏的。比如珠海銀隆造車失敗印證了一個道理:不是有資本就能造車,不是進入風口就能成功。
綜合來看,目前國內市場智能汽車有三大陣營。一是外資品牌特斯拉以及中國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等;二是以百度、小米、滴滴、恒大、創(chuàng)維這些企業(yè)跨界造車;三是傳統(tǒng)汽車企業(yè)轉型,在傳統(tǒng)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兩條賽道上切換。比如比亞迪、吉利等。
在第一陣營中,不論是特斯拉還是理想、蔚來、小鵬汽車等造車新勢力,都占得了智能汽車的先機。通過多年的鋪墊已然對消費者進行了前期的普及并打開智能汽車市場。
第二陣營中,百度無人駕駛是國內較早啟動的,包括滴滴、小米等,都是基于生態(tài)體系和平臺優(yōu)勢。以滴滴和小米為例,前者本身是國內最大的出行平臺,網傳國內至少有500萬名網約車注冊司機,而這些很有可能是未來滴滴汽車的潛在用戶。而小米的生態(tài)鏈線條很長,以提供豐富的生態(tài)內容和實物真正的物聯網為依托,理論上會有很大的潛在優(yōu)勢。這也是為什么雷軍愿意在天命之年下重金進入汽車市場的原因之一。
先入者確立了優(yōu)勢,后入者面臨著巨大壓力。以目前最為火熱的小米造車為例。其在2021年3月底才宣布將要進行造車的計劃,根據業(yè)內專家表示,在樂觀情況下,最快也要等到2023年才能夠完成汽車平臺的搭建以及車輛的量產下線。小米汽車在高壓競爭中,能有多少市場份額,還存在著很多變數。
在第三陣營中,比亞迪、吉利等傳播汽車轉換賽道,進入智能汽車新賽道時,亦體現出明顯優(yōu)勢。在多年的汽車領域耕耘中都積累的強大的用戶基礎、豐富的產品線以及互聯網智能控制系統(tǒng)?梢哉f,在推動智能汽車時代加速到來的過程中,具有底蘊的傳統(tǒng)汽車制造商們是最大的助推力之一。
不過,目前在國內智能汽車三大陣營中,誰都不會占據絕對優(yōu)勢。未來誰能在智能汽車市場中占盡先機,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本文原創(chuàng)于藍科技,未經授權,任何網站及平臺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