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福特中國銷量腰斬:“全球化”戰(zhàn)略下的合資敗局樣本

2018-11-02 15:57
愉觀車市
關注

雖然福特在戰(zhàn)略上實現一個福特的全球化戰(zhàn)略,但真正的實施中,確實偏向北美化和歐洲化,中國市場的訴求被邊緣了。

而福特現在做出的人事和機構布局的調整,正是通用五年前做的。而五年間,世事變化、滄海桑田,福特和通用在華經歷了完全相反的境遇。

進無止境的福特遭遇尷尬了。

福特第三季度報表顯示:在中國虧損3.78億美元,而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利潤為1.02億美元。這近5億美元的波動使福特原本盈利的亞太地區(qū)深陷泥潭。

來自市場一線的數據,今年1~9月,福特汽車在華銷量同比下跌30%至58.5萬輛,其中,銷量主心骨長安福特累計售車30.86萬輛,同比下滑45.5%。

一家百年老字號,全美第二大汽車生產商,曾在中國市場達到過127萬輛的巔峰銷量,為何如今會落到如此境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福特在華銷量大跌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產品!2015年以來的三年,福特在中國市場的產品出現了明顯的斷層!蹦持槿耸空J為,產品沒有擴容,居于一隅享受著“1515”所帶來的榮耀而止步不前;而質量問題卻又頻發(fā),加上內部管理團隊更替頻繁,才導致了福特今天的局面。

福特在華曾有過一段輝煌歲月。

2011年4月,福特發(fā)布了經典的1515計劃,計劃在2015年前推出15款新車,后來的銷量主力福睿斯、銳界等車型都來自于這個時期。一系列密集的新車上市確實推動了福特的銷量,2014年,福特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首次突破百萬輛;2016年,福特在華總銷量達127萬輛,創(chuàng)造入華以來的歷史新高。

然而好景不長,自“1515計劃”收官后,福特的疲態(tài)就開始顯現。

在福特如今的產品中,蒙迪歐已經上市5年,銳界已經上市4年多,福睿斯也進入了產品末期,而曾經長安福特的銷量支柱?怂梗@輛曾經被冠之以“全球中級車霸主”的車型,這輛曾經在華月銷達到3萬輛,少數可以與朗逸對抗的神車,更是在上市8年后,于今年上半年才發(fā)布換代產品。

福特中國面臨的問題不僅產品跟不上市場變化,產品質量不穩(wěn)定也是福特“滑鐵盧”般跌跌不休的一大主因。

?怂沟穆┯,翼虎、蒙迪歐、金牛座、銳界出現的斷軸問題,這都讓福特陷入了空前的口碑危機之中。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汽車類投訴最多的品牌是長安福特,累計投訴量高達850次。

一邊是質量門頻現,而福特沒有妥善解決,另一邊則是產品的嚴重斷檔,福特品牌受到了嚴重損耗,步入了無止境的下行通道中。

雙重壓力之下,福特中國的人事也非常不穩(wěn)定,在短短10年時間內已經更換了7位中國CEO。

十年前埋下的隱患

“福特在產品上遇到的困局,應該說是外資在中國市場已經或正在遇到的問題,除了福特,其他企業(yè)也會有,只是會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程度表現出來!鄙鲜鲋槿耸繉τ溆^車市表示。

如果要追溯福特的危機,可以說,十年前,就已經埋下隱患。

2008年,為了挽救處于金融危機中的福特,彼時的福特掌門人艾倫·穆拉利制定了“一個福特(One ford)”原則,即福特將不再針對某個特定的市場去研發(fā)產品,而是基于全球化平臺進行統一開發(fā)、生產和銷售同樣的福特車。

這一戰(zhàn)略的實施使得福特挺過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但正是這所謂的全球化的研發(fā)和生產,為福特中國的敗局埋下了伏筆。

福特中國市場的產品來自于福特歐洲,從產品上看,中國消費者對歐洲產品的認同,確實不可否認其策略的正確。所以,雖然同是美國車,福特并沒有像通用那樣落下“油老虎”的稱號,來自于福特歐洲的福特系列產品,確實也受到了中國消費者的追捧,也正是因此在中國市場創(chuàng)造新高地。

然而,即便是歐洲的產品,對福特來說,致命的弱點:

第一是節(jié)奏太慢了。歐洲市場的節(jié)奏無法跟上中國市場對產品更新換代的節(jié)奏。

第二,近年來,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發(fā)生很大的變化,而始終沒有研究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并針對中國消費者去開發(fā)的福特,此時遇到問題,也在情理之中。

也就是說,雖然福特在戰(zhàn)略上實現一個福特的全球化戰(zhàn)略,但真正的實施中,確實偏向北美化和歐洲化,中國市場的訴求被邊緣了。

其實福特的問題,除了本土研發(fā)對中國市場針對性研發(fā)做的更好的大眾和通用,以及本身離得近,對中國消費者更為了解的日系車企,中國的合資企業(yè)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比如法系車標致和雪鐵龍的滑坡無不與他們逆向引進的產品戰(zhàn)略緊密關聯。

“相對于福特,通用和南北大眾實在太懂中國市場了,特別是大眾,大眾的思維早就從狼堡出來了,途昂、途岳、探歌這一系列SUV車型的推出可以看出大眾對于中國市場做出的快速反應和應變能力!鄙鲜腥耸空f。

失敗者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他們的產品和市場需求是沒有關聯的。福特對中國的理解力還停留在上一代?怂沟碾A段,他們完全沒有認識到日系和自主品牌崛起的核心原因,一旦被群起而攻之的時候,沒有及時拿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自然而然就會被后來者所打敗。

“所以說,福特的困局是可以預料到的,因為他更多是來自于內耗,來自于傳統汽車公司在蛻變過程中身陷痛苦與糾結所帶來的必然成果,來自于呆板落后的戰(zhàn)略規(guī)劃!鄙鲜鱿嚓P人士說。

拖出泥潭絕非易事

實際上,對于福特的困局,福特也已經在救市之中,主動求變。

去年年底,福特宣布了“中國2025計劃”,即至2025年底,在中國推出超過50款新車型,其中包括8款全新SUV車型,至少15款福特和林肯品牌電動車型。

上個月底,福特又做出重要人事和機構調整。

原奇瑞汽車有限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安寧將出任福特汽車集團副總裁、福特汽車中國公司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

與此同時,福特中國全面升級為獨立業(yè)務單元,直接向公司全球總部匯報。這意味著福特中國將擺脫對福特亞太的依賴,地位提升到與北美將并列的兩大核心市場,看出了福特全球對福特中國市場的重視。

這正是通用中國在去年前做的。

2013年,錢惠康(Matt Tsien)接替59歲的蘇瑞博(Bob Socia)成為通用中國總裁,彼時,通用做出了這樣的調整:雖然與前任蘇瑞博一樣,錢惠康上任后,也將同時擔任通用汽車執(zhí)行運營委員會成員。不同的是,錢惠康將向時任通用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長艾克森(Dan Akerson)直接述職,而此前蘇瑞博的述職對象,是通用汽車前任全球生產制造副總裁兼國際運營部總裁——原通用汽車中國區(qū)董事長李添澤(Tim Lee)。

也就是說,福特現在做出的人事和機構布局的調整,正是通用五年前做的。而五年間,世事變化、滄海桑田,福特和通用在華經歷了完全相反的境遇。

當然,即便晚了五年,對福特而言能夠調整也還是進步,只是,與五年前相比,福特走上復興路更艱難,福特在中國市場要真正撥開云霧見月明,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愉觀車市認為:

一、車市今非昔比,競爭難度更大的。

在2015年之后的這三年中,中國自主品牌全面崛起,市場份額連年攀爬;豪華品牌集體放低身段,直接挺進合資品牌的腹地。即便是南北大眾和通用這樣在中國市場已達到兩百萬體量的跨國企業(yè)也在不斷地自我革新,以期通過密集的產品攻勢來保住市場地位。這意味著市場競爭的難度將大大加大。

二、福特研發(fā)始終沒有真正進入到中國,而這也使得福特在在前瞻性的車聯網、新能源等領域,始終都看不到真正的應用。雖然我們無法預知這些前瞻性科技多久可以實現真正的應用,但是,如果沒有,會使得福特的品牌形象被認定為老舊和陳腐,這對于一個品牌的逆勢趕追肯定是不利的。

三、福特中國在架構和人員重整后,能否與原先的團隊形成合力?福特中國現有營銷團隊,福特新營銷機構近來吸納了包括李宏鵬、毛京波為代表的一批前北京奔馳高管,陳安寧此前是在國企,外企和國企的行事作風截然不同,更何況每個人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想法,一個全新的管理團隊能否形成合力,幫助福特重回增長通道,現在還是問號。

正如《愉觀車市》此前所說,福特“沉疴已久”,即便身負重任,陳安寧要想將福特拖出泥潭也絕非易事。

而市場留給福特的時間真的不多了,經過今年的一系列大調整,福特這次如果不能絕地反擊,在中國市場的機會還有多少就很難說了。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