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寶馬首吃“螃蟹”,剩下的華晨們應如何選擇?

2018-10-16 08:59
街拍酷車
關注

寶馬首吃“螃蟹”,剩下的華晨們應如何選擇?

“對中國市場來說,這絕對是好事情。外資股比增加,將讓外資有更多話語權,從而將為更多好的車型進入國內提供更有利條件。寶馬在國內的市場競爭力,將會進一步提升。不過可能令人擔心的是,國內車企的競爭環(huán)境將更為殘酷,那些不思進取的車企,將可能更快地淪為炮灰。”

今年上半年4月份的博鰲論壇上,一則有關于盡快放開汽車行業(yè)外資股權占比的消息被公布,一時間汽車行業(yè)自上而下都為之一震。從各大造車新勢力與國外車企的表態(tài)來看,無不是對此充滿肯定與期盼;反之一些依附性較強的的國營合資車企而言,卻并沒有明顯的反應。

寶馬首吃“螃蟹”,剩下的華晨們應如何選擇?

而就在前些日子,一則有關于華晨汽車出讓寶馬集團25%股權的消息震動汽車圈,消息的具體內容為:華晨汽車集團出讓華晨寶馬合資公司25%的股權,而購買方則為寶馬集團,交易的金額為36億歐元,這項交易的完成時間則為2022年;這也讓華晨汽車與寶馬集團在華晨寶馬合資公司上的股權比,由50:50轉變?yōu)?5:75,寶馬集團占主導地位。

01

華晨緣何此時發(fā)聲?

對于寶馬而言,36億收購25%合資公司股權這樣的交易,在全年收入達986.78億歐元的基礎上,并不算一項需要深思熟慮的事情,關鍵點自然在于華晨是否愿意松口。而華晨方面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松開權限關口,筆者認為以下兩點頗為關鍵:

其一,合資股權放開的消息已經被公布,強勢外資車企在合資公司中占主導地位的趨勢為必然性。況且華晨方面與寶馬集團的合資合同將在2028年結束,提前松口的華晨在與寶馬方談判更有話語權,合資合同被順延至2040年的同時,未來還會迎來更深度的合作。

其二,寶馬集團方面去年在華凈收益超10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5%且態(tài)勢良好。與此同時,寶馬開辟第二合資,與長城方面簽署合資合同,其目標方向不但有純電MINI,還有自己研發(fā)的產品。這對于原本勢弱一方的華晨而言,自然不算好消息;優(yōu)先開放權限對華晨而言,目前來說是正確之舉。

寶馬首吃“螃蟹”,剩下的華晨們應如何選擇?

但華晨汽車方面確也給自己留足了空間,其保留的25%股權對華晨方來說未來不見得會比如今的50%收益來的少;同時36億歐元的資金與寶馬方面開放更多的技術壁壘,會大幅度改善如今華晨在核心技術層面的弱勢。2022年的時間節(jié)點來說,幾年時間的技術沉淀與產品布局,未來以華晨品牌出發(fā),何嘗沒有與造車新勢力一決高低的可能性。

02

剩下的“華晨們”,怎樣選擇?

1984年,上海大眾作為首家中外合資的車企正式成立,采取的50:50的股權分配模式也成為后面陸續(xù)登陸中國市場的合資范本,到1994年這一政策被明確規(guī)定在《汽車工業(yè)產業(yè)政策》中,其后的2004版與2009版也同樣出現(xiàn)了這一項規(guī)定。不過到了如今,中國車市有了爆發(fā)性增長,市場環(huán)境也在發(fā)生不斷的變化,開放股權也成為汽車行業(yè)中焦點話題。不過即使如此,在當時國有合資車企仍舊占據(jù)市場主要發(fā)言權的情況下,也一直未能得到突破。時至如今,這項決策終被提上日程;華晨首開先例后,剩下的“華晨們”又會如何選擇?

寶馬首吃“螃蟹”,剩下的華晨們應如何選擇?

對于一些自己手中掌握著核心技術的國營自主車企而言,開放股份興許對自己有沖擊,但并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例如長安這類在發(fā)動機、底盤等方面都有著核心技術的車企來說,出讓股權獲取收益興許并不是主要目的,更多的關鍵點應該放在外資車企的未來技術共享與產品研發(fā)方面。一來在小幅度脫離合資背景下,自有產品依舊能在短時間內保持競爭力;二來未來的產品研發(fā)與技術公關方面,能夠獲得更多的技術支撐,以保證未來一段時間的市場話語權。

寶馬首吃“螃蟹”,剩下的華晨們應如何選擇?

而對于個別在核心競爭力、核心研發(fā)技術等國有合資類車企來說,開放股權這一行徑具有“毀滅性”的打擊。與外資車企由對半話語權淪為被主導,失去核心技術支撐,競爭力下降的同時也失去了核心收入來源;與此同時,國家資金的停止注入,企業(yè)在市場也基本失去主導權,最終淪為“代工廠”的命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對于這類車企而言,早做打算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找準市場動向精準發(fā)力;攻克核心技術,在全面開放合資股權前擁有市場的競爭力。一拖再拖,恐怕就難以逃脫被時代淘汰的命運。

03

消費者終是最大受益人

華晨出讓25%股權后,寶馬方面就表示會增資30億歐元擴建工廠,并大幅度提升產能。開放合資公司股權,對于奔馳、寶馬等強勢的外資車企而言,未來勢必會在國內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財力,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展才算是正式接入世界軌道。對于消費者而言,這樣的事情自然頗為樂意看到。

寶馬首吃“螃蟹”,剩下的華晨們應如何選擇?

中國有著世界一流的工業(yè)鏈,同時又有著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更為重要的是在成本上遠低于這類型發(fā)達國家的生產成本,外資車企在未來沒有理由不實現(xiàn)國產化。這樣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外資車實現(xiàn)更低成本的國產化后,受益于關稅的減少,售價降低自然消費者收益。

同時另一方面,自主車企在全面接入世界軌道后,才能在質的方面得到提升,攻堅核心技術、開拓海外市場、增強核心競爭力等都成為其生存的根本條件。如今靠“價”取勝的自主品牌車型,到未來也會用質去獲取銷量,與此帶來的更激烈的市場競爭,自然也能帶來更多樣的市場選擇性。這類的措施與行為,消費者終究是最大的受益人。

End最后來說

寶馬首吃股權開放福利,這對于其他老牌合資車企而言無疑是一項“刺激”,可能未來不長的時間里,陸續(xù)也會有更多的消息被露出。有些殘酷的淘汰已經開始,但這對于新市場環(huán)境下的造車新勢力們而言,又是一個它們得到升華的契機!皟(yōu)勝劣汰,物競天擇”,這一場充滿硝煙的戰(zhàn)爭才剛剛開始,那些不思進取的車企,將可能更快地淪為炮灰;而那些個潛伏著的新勢力,說不定就會成為下一個時代的“新歡”。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