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看人下菜碟兒,美國處理“排放門”采用“雙重標準”

2018-02-08 09:55
汽車K線
關注

雖然也要繳納罰款,并可能召回,但相比大眾汽車被美國當局“擺了一道”,菲亞特-克萊斯勒(FCA)集團的排放造假事件,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美國政府也希望相對溫和地解決問題。

沉浸在凈利潤翻倍的甜蜜中,美國司法部又給FCA集團送來大禮。

日前,美國司法部主動提出解決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違規(guī)排放的訴訟案,前提是菲亞特-克萊斯勒召回10.4萬輛汽車,并償付實質性但暫未確定數額的民事罰款。

大事化小的和解

根據彭博社得到的“和解協(xié)議”副本,美國司法部門在1月底提出和解協(xié)議,意向已傳達至這家擁有意大利和美國“雙重國籍”的汽車制造商。該協(xié)議內容包括菲亞特-克萊斯勒減輕以往污染需采取的措施,以及防止將來違反環(huán)保法規(guī)所需做出的內部調整。

1月27日,美國司法部門在寫給FCA集團辯護律師的信中表示,和解協(xié)議“必須包括大額民事處罰”,大到可以阻止其將來再次違反規(guī)定,并要“充分反映出導致這些違法行為的嚴重性” 。

FCA發(fā)言人沒有立即發(fā)表評論。但消息傳出后,該公司股價暴跌14%,2月2日,其股價在紐交所收盤時下跌7.16%至22.30美元。翌日,該公司股價繼續(xù)下降4.53%,跌至21.29美元。在美國股市普遍下跌的大環(huán)境下,這種跌幅讓人吃驚。

如達成最終和解協(xié)議,可以解決去年5月對菲亞特-克萊斯勒清潔空氣違法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這項訴訟由美國環(huán)保署和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提交給聯(lián)邦法院,指控菲亞特-克萊斯勒涉嫌違反《清潔空氣法》。

美國司法部門表示,菲亞特-克萊斯勒曾使用非法軟件通過實驗室排放測試,而在實際道路行駛時,卻允許其柴油車輛超出排放標準。

不過,司法部門提出的和解協(xié)議,不會結束司法部門對菲亞特-克萊斯勒關于柴油排放造假的刑事調查。

美國司法部門在信中表示,召回補救行為必須使所有車輛都完全符合排放標準。這一案件涉及2014至2016年款柴油動力Jeep大切諾基SUV,以及Ram 1500皮卡。美國監(jiān)管部門宣稱,這些車輛安裝了違反美國空氣清潔法規(guī)的排放軟件。

2015年的大眾汽車排放造假案,引發(fā)了現代汽車業(yè)歷史上的最大丑聞。大眾汽車集團承認,其在世界范圍內約1100萬輛柴油車配備了所謂造假裝置,該裝置可嵌入算法程序,用于欺騙排放測試。

馬爾喬內:這項指控是“純粹的廢話”

不像大眾汽車集團,菲亞特-克萊斯勒曾堅決否認該公司有任何不良企圖。去年,當美國環(huán)保署第一次通知FCA涉嫌違法時,該公司CEO馬爾喬內十分憤怒,稱這項指控是“純粹的廢話”。

不過,此次和解信中援引了讓菲亞特-克萊斯勒知曉,或者有理由相信這些車輛沒有遵守清潔空氣規(guī)定以及誤導監(jiān)管部門的“強有力證據”,稱這種行為“極端惡劣”。

2月2日,美國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主席瑪麗·尼克爾斯表示,“我們正在進行積極對話,但是我還沒有參與到和解談判中。有趣的是,菲亞特-克萊斯勒的律師團和大眾汽車的律師團是同一個團隊!

雙方已在法庭指定的和解協(xié)調官指導下進行了數月的談判,當事人拒絕發(fā)表評論。

與馬爾喬內的強硬態(tài)度不同,菲亞特-克萊斯勒已承認其早些時候提交給政府律師的意向書中有和解的訴求。其中包括民事罰款,對柴油車實施維修及環(huán)境保護措施。

菲亞特-克萊斯勒提議,該公司要促進低排放或零排放的“移動項目”。對此項提議,美國司法部門表示,相關監(jiān)管部門愿意加以考慮。但該部門也提醒到,這些促進項目與懲罰不是一回事。

美國政府相信,在任何解決方案中,“實質性的民事罰款賠償,都是一個關鍵要素”。目前,各方還未就罰款數額展開討論。

近幾年,大眾汽車集團因排放造假丑聞,產生的罰款及相關成本已高達約310億美元。相比之下,菲亞特-克萊斯勒為此承擔的成本較少,因為清潔空氣違法以受牽連車輛的數量作為評估基準。

大眾汽車集團承認,其對美國市場的50多萬輛汽車進行了“幕后操縱”,幾乎是菲亞特-克萊斯勒公布數量的5倍,而且,大眾汽車作弊的持續(xù)時間較長。

菲亞特-克萊斯勒和美國政府之間的談判條款,不包括回購車輛的要求。據英國巴克萊銀行、意大利金融信貸銀行和Evercore ISI估算,柴油排放造假問題將使菲亞特-克萊斯勒付出的成本達到4.6億~10億美元,遠低于大眾汽車集團。

去年12月,馬爾喬內首次表示,其預期將從柴油排放問題中產生“可控成本”。由此不難發(fā)現,對美國本土汽車企業(yè),美國當局似乎采取了“雙重標準”。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