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北美頂尖學府的人工智能與智能車實驗室

2019-03-30 10:57
智車科技IV
關注

本文盤點了北美地區(qū)頂尖的人工智能/智能駕駛實驗室,這些實驗室都充分利用大學或企業(yè)的豐富資源,依托頂尖的優(yōu)秀人才,始終走在科研創(chuàng)新的前線,在國家基礎研究、技術開發(fā)和科研攻關中承擔著不可替代的重大使命。

自動駕駛汽車正受到各國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國內(nèi)外各院校、研究機構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各大車企、科技公司、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以及自動駕駛汽車創(chuàng)業(yè)公司也紛紛在這個領域進行布局。

在國外,無人駕駛技術的興起可以追述到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實驗室;隨后,在1984年,DARPA(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與陸軍合作自主地面車輛(ALV)項目;同期,美國著名大學如卡內(nèi)基·梅隆、斯坦福、麻省理工等都先后加入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工作中,著名的NavLab系列智能車輛就出自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

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北美和歐洲才是自動駕駛人才最集中的地方。美國自動駕駛領域的人才數(shù)量基本是中國的 10 倍左右。在美國大型科技公司或者是車廠,一個自動駕駛部門有 1000-2000 人并不稀奇。而中國在最近兩年自動駕駛領域人才速度增長迅速,人才流入量遠大于流出量。今年的圖靈獎也頒發(fā)給了深度學習三巨頭(加拿大的Geoffrey Hinton和Yohusa Bengio,和美國的Yann Lecun)。所以對于中國企業(yè)來說,要想在自動駕駛領域有所作為,在北美建立研發(fā)團隊,吸引北美地區(qū)的人才,是至關重要的。

下面智車科技盤點了北美地區(qū)頂尖的人工智能/智能駕駛實驗室,這些實驗室都充分利用大學或企業(yè)的豐富資源,依托頂尖的優(yōu)秀人才,始終走在科研創(chuàng)新的前線,在國家基礎研究、技術開發(fā)和科研攻關中承擔著不可替代的重大使命。

1.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MIT Computer Science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

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研究始于上世紀30年代,人工智能研究始于1959年達特茅斯會議之后。2003年,二者合并為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實驗室(MIT Computer Science and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CSAIL)。CSAIL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目前共有116人,63個項目,24個研究小組。系統(tǒng)與網(wǎng)絡領域目前共有37人,42個項目,16個研究小組。研究涉及十大領域:算法與理論、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計算生物學、計算機構架、圖形和視覺、人機交互、編程語言和軟件工程、機器人、安全和密碼學、系統(tǒng)與網(wǎng)絡。無論是人數(shù)或是研究領域,都是美國大學中最大規(guī)模的實驗室,多位圖靈獎得主都出身于此實驗室中。

在自動駕駛方面,MIT最有名的就是《深度學習與自動駕駛公開課》,已經(jīng)成為入門自動駕駛必修課,對于剛剛接觸自動駕駛、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新人來說,是非常系統(tǒng)的入門學習材料。除此之外,他們強大的機器人團隊正在致力于研究在沒有地圖或GPS情況下的無人駕駛汽車。擁有多個自動駕駛項目,比如使用CG來表征視覺在環(huán)駕駛控制器的靈敏度,自動駕駛的信息加密,自動駕駛汽車的社會兼容行為等等。名師也是比比皆是,比如Jonathan P. How、 John J. Leonard、Jessica Van Brummelen、Jessica Van Brummelen 等在自動駕駛領域全球h-index排名中都比較靠前。

2.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Robotics Institute)

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在1979年成立了機器人學院(Carnegie Mellon RoboticsAcademy),專門在機器人科技領域進行實踐和研究。1996年,CMRA旗下的國家機器人工程中心(National Robotics EngineeringCentre,NREC)在NASA的支持下開張,與政府及商業(yè)機構合作,進行農(nóng)業(yè)、礦業(yè)、核能、航天和國防等項目研究。短短的幾十年間,在智能制造,自動駕駛汽車,太空相關機器人,醫(yī)療機器人,納米機器,計算機視覺和圖形以及擬人機器人方面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1979年,Carnegie Mellon教授Raj Reddy和Angel Jordan以及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總裁 Tom Murrin同意開設機器人研究所,目標是使其成為地球上進行機器人研究的最佳地點。

當然,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也不負眾望。在2007年DARPA城市挑戰(zhàn)賽中,該大學與通用汽車公司制造的一款自主SUV(名為“Boss”)獲得第一名,比第二名提前完成了20分鐘,從而在自動駕駛領域名聲大噪,Uber幾乎把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整個研究中心的人都挖走了。要知道,十多年前的比賽,無人車已經(jīng)可以在模擬城市區(qū)域進行模擬任務,同時遵守交通法規(guī),安全地融入交通流量,導航交通圈,協(xié)商繁忙的交叉路口,以及避開其他車輛,所有這些都沒有人為干預。當然,CMU也誕生了很多杰出的校友,我們熟悉的李開復、陸奇都是CMU畢業(yè)的。

3.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Stanford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

1962年,John McCarthy(約翰·麥卡錫因)分時系統(tǒng)課題研究與主持該課題的負責人產(chǎn)生矛盾,離開MIT來到斯坦福,在那里組建了第二個人工智能實驗室——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Stanford ArtificialIntelligence Laboratory)。

2014年,SAIL發(fā)起一項長達100年的人工智能研究計劃,集聚人工智能專家、機器人專家以及其他領域的科學家,共同研究人工智能技術對未來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后社會和經(jīng)濟的影響。

在2005年的DARPA挑戰(zhàn)賽上,與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一樣,斯坦福大學也有一支自己的無人車隊參賽,時任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的塞巴斯蒂安·史朗(Sebastian Thrun)主持開發(fā)的自動駕駛汽車“斯坦利”(Stanley)取得了冠軍。史朗和自己的團隊為斯坦利編寫了10萬行代碼的軟件,它可以對傳感器數(shù)據(jù)進行解讀,并負責為車輛導航。史朗目前是谷歌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負責人,被稱為“谷歌無人車之父”。

如今,許多響當當?shù)腁I界人才及作品都是從SAIL走出來的:華裔教授李飛飛多年來致力于解決圖像識別、機器學習和語言處理等AI領域的棘手難題;在線教育平臺Coursera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吳恩達,曾于2011年創(chuàng)建并領導了谷歌深度學習團隊,打造出大規(guī)模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Drive.a(chǎn)i無人駕駛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幾位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均來自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

4.SAIL-豐田人工智能研究中心(SAIL-Toyota Center For AI Research)

2015年,豐田宣布投資 2500萬美元,和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合作成立了SAIL-Toyota 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由李飛飛領導。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 - 豐田研究中心是一個企業(yè)贊助的研究中心,匯集了視覺計算,機器學習,機器人等領域的研究人員。重點開發(fā)創(chuàng)新和有影響力的方法,算法和數(shù)據(jù),采用綜合方法,包括感知,學習,推理和互動方面的研究。

成立短短的兩三年時間里,已開展了幾十個機器人和自動駕駛的相關項目。比如:建立模型來解釋和預測人類在更具挑戰(zhàn)性的駕駛場景中的行為,實現(xiàn)車輛的交互感知控制;研究了以人為中心的自主駕駛和輔助駕駛等。

1  2  3  下一頁>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wǎng)
    獲取更多精彩內(nèi)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nèi)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