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汽車6000萬輛新車背后:合資衰敗,華為成最后救命稻草?
我們喜歡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來形容一切準備就緒,只差臨門一腳,而這句話放在東風汽車身上卻顯得非常悲壯。
成立55年的東風汽車宣布第6000萬輛新車下線,而這一代表車型就是采用了華為乾崑智駕和鴻蒙座艙的MPV——全新嵐圖夢想家,它被稱為華為系首款 MPV!
這究竟是東風汽車的全新發(fā)展機會,還是東風汽車在旗下合資車企潰敗之后的終極一戰(zhàn)?
作為被相關部門不點評批評的國有車企之一,東風汽車在中國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歷史中以擅長合資為人所知,甚至還被合資的外方合作方吐槽毫無貢獻。
東風汽車旗下?lián)碛袓箞D、風神、風行等11個子品牌,它不僅有全中國最大的合資車企——東風有限,即東風日產(chǎn)的母公司,還曾經(jīng)擁有全中國最多的合資車企,簡直是將拿來主義發(fā)揮到了極致。
在兩大利潤來源的東風日產(chǎn)和東風本田陷入銷量增長失速的背景下,東風汽車在2023年扭盈為虧,更別說那些早已退出市場的東風雷諾、東風裕隆和東風悅達起亞等等歷史記憶。
據(jù)東風汽車集團股份公布的數(shù)據(jù),兩大合資品牌中,東風日產(chǎn)(含英菲尼迪和啟辰)2024年1月至8月合計銷量403,508輛,同比下跌9.62%;東風本田合計銷量275,915輛,同比暴跌19.05%。
兩大自主品牌中,東風乘用車2024年1月至8月合計銷量119,064輛,同比大漲66.04%;嵐圖合計銷量41,265輛,同比大增86.03%。
隨著東風日產(chǎn)和東風本田兩大合資車企銷量的持續(xù)下跌,東風汽車集團已經(jīng)從2022年盈利93.13億,跌進2023年虧損68.13億元的處境,東風汽車的未來只能求助于自主品牌的發(fā)展。
在合資車企全線潰敗之際,國有車企的考核標準也將發(fā)生變化,新能源汽車將成為單獨的考核項目,甚至是一票否決的關鍵。
即便合資車企能重現(xiàn)過去的如日中天,它們也無法滿足中國用戶對電動智能汽車的要求,也無法支持東風汽車更長遠的發(fā)展。
東風汽車只能自救,在嵐圖想盡辦法突破市場,東風本田推出首個合資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靈悉”的背景下,長期被邊緣化的東風乘用車也要作最后的掙扎。
東風自主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存在遠遠落后于其他自主車企,站在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新風口,再飛不起來,整個東風汽車就可以回家干零部件和汽車裝備了。
在自主乘用車市場積弱多年的東風汽車,新能源汽車已經(jīng)是它最后的希望,然而,要獲得成功已經(jīng)變得極其困難。
不管是電混和純電雙向進擊的嵐圖,還是即將正式上市純電品牌靈悉,在內(nèi)卷的中國汽車市場要贏得新的突破,無異于九死一生的終極戰(zhàn)役。
然而,要實現(xiàn)東風汽車破圈的重任,已經(jīng)不是一款車型所能決定的,至關重要的是東風汽車的新運營體制能否跟得上市場發(fā)展。
東風汽車的改革將再一次重新出發(fā),希望這一次能夠真正在自主新能源汽車市場打開一片新天地,而不是一次又一次地應付政策。
東風日產(chǎn)和東風本田銷量暴跌之后陷入了嚴重的產(chǎn)能過剩,生產(chǎn)線和人員的優(yōu)化迫在眉睫,它們已經(jīng)無法掩蓋東風汽車在乘用車市場的毫無作為。
不管是自主品牌向上,還是新能源汽車的增長潛力,東風汽車的未來只能是插混和純電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再是合資一家獨大。
然而,發(fā)展速度最快的中國汽車市場也有擁有實力最為雄厚、產(chǎn)品最豐富的競爭對手,東風汽車應該拋棄隨隨便便一款政策車型就能成功的思想。
原文標題 : 東風汽車6000萬輛新車背后:合資衰敗,華為成最后救命稻草?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0 賽力斯駛入港交所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wǎng)聯(lián)汽車產(chǎn)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nèi)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chǎn)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三條人命,給全民智駕潑了三盆冷水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