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投150億歐元轉型,奧迪轉型電動車真的能有戲嗎?

2021-04-01 10:51
江瀚視野
關注

在世界豪車市場上,BBA一直都是各大豪車的典型代表,而在這其中奧迪可以說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汽車品牌之一,一方面,相比于奔馳和寶馬,奧迪顯得更加低調,另一方面,由于公務車占比更高,大家看到奧迪也遠比其他汽車巨頭更加容易,然而就在最近奧迪卻宣布停止研發(fā)內燃機,投150億歐元轉型,奧迪轉型電動車真的能有戲嗎?

一、奧迪的轉型之路

日前,奧迪官方正式宣布未來將不再研發(fā)新的內燃機。而在各國的燃油車禁令生效前推出的奧迪新車,將以現(xiàn)有發(fā)動機為基礎不斷優(yōu)化,以適應新的排放準則。另一方面,奧迪將繼續(xù)加大對電動化的投入和研發(fā),全力開發(fā)替代內燃機的動力總成。

對此,奧迪首席執(zhí)行官馬庫斯·杜斯曼表示,最大的原因在于即將到來的歐7排放標準是內燃機技術上的巨大挑戰(zhàn),且并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太多有利影響。此外,由于德國此前明確宣布將在2030年后將禁售純燃油車,奧迪也有意向在這個十年末將A4、A6等主推車型全面電動化,因此,奧迪作出上述決策也在情理之中。

而根據證券日報3月18日的報道,財報數(shù)據顯示,2020財年奧迪集團總銷售收入約為500億歐元,經營銷售利潤(不計特殊項目)為27億歐元,經營銷售利潤為5.5%。根據財報,2020年奧迪總銷售收入為499.73億歐元,經營銷售利潤為27.39億歐元。銷售方面,奧迪品牌2020年交付量約169.27萬輛,同比下降約8%,低于全球整體汽車市場近15%的降幅。

奧迪2020財年研發(fā)成本在收入中的占比達7.3%。接下來,奧迪將在五年內向電動化和數(shù)字化投資350億歐元(約2710.85億元人民幣),其中170億歐元用于未來技術研發(fā),而電動化(含混動車型)領域的投資約150億歐元,在奧迪的總投資計劃中占比超四成。值得關注的是疫情推動了奧迪轉型,而轉型計劃為奧迪帶來了26億元(2019年為25億歐元)的正面效應。這為奧迪大力推進其成為可持續(xù)、智能互聯(lián)的高端移動出行提供商的轉型提供了更大的決心,也將意味著更大的投入。

面對2021年,奧迪已制定了明確的戰(zhàn)略目標,即超過一半的奧迪新車型將擁有電動化版本。以今年2月份全球首發(fā)的奧迪e-tronGT車型為開端,今年年中,奧迪還將推出奧迪Q4e-tron和奧迪Q4e-tronSportback車型。此外,奧迪還在加強混動車型譜系,燃油車型中將有一半在今年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本。

二、奧迪轉型能有戲嗎?

作為全世界最有名的汽車巨頭,奧迪的一舉一動都引發(fā)了整個市場的廣泛關注,不過這個時候宣布全面停止內燃機的研發(fā)轉向電動車市場,即使是在政策引導下的不可為而為之,但是也不禁讓人擔心這樣的奧迪真的有戲嗎?

首先,從內燃機到電動機的轉型已經勢不可擋。其實,無論是中國還是歐美國家,這些年都在不遺余力地推動內燃機向電動機轉型,的確從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至今的幾百年來,內燃機可謂是驅動了整個世界的發(fā)展。但是,伴隨著經濟的進步,內燃機的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一方面,在全世界都在限制碳排放的情況下,內燃機大量的碳排放量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接受,這也是為什么內燃機會被歐洲國家限制的原因。另一方面,即使我們愿不愿意承認石油枯竭論是否存在,但是國際少數(shù)能源被掌握在少數(shù)國家手中的局面已經顯得越來越難以接受,所以,相比于少數(shù)的石油能源,獲得渠道更廣泛的電力能源才是更值得加碼的地方,因此電能取代化石能源的趨勢已經無法阻擋。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奧迪想不想選擇,放棄內燃機轉向電動機也必然會成為其重要的發(fā)展方向。

其次,奧迪選擇轉型雖然有點晚但也算還不錯。其實,我們仔細看看奧迪選擇轉型的時機就會發(fā)現(xiàn),奧迪選擇轉型還是有點晚了,不過憑借奧迪這么多年在汽車市場上積累的口碑與實力,這個時候布局新能源也顯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相比于那些白手起家的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奧迪的優(yōu)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一是奧迪有非常強勢的品牌優(yōu)勢,世界三大汽車巨頭BBA的品牌影響力就是奧迪最大的資本,作為大眾汽車旗下最強的高端車品牌,奧迪的市場品牌優(yōu)勢是有目共睹的,這種優(yōu)勢從國內各大政府企事業(yè)單位那存量巨大的奧迪車上就能夠看出來。

二是奧迪有著較強的汽車設計能力,奧迪在汽車設計上有著非常獨到的設計能力,以及強勢的市場制造能力,所以這些并不需要太多的轉換就可以直接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的制造領域中去。

三是奧迪有著較強的資本實力,我們看到奧迪能夠一口氣投入350億歐元進入市場就可見其強大的資本力量,在新能源汽車這個所有人都知道的燒錢大戶上,有錢就是最大的資本和實力。

第三,奧迪的風險到底在什么地方?說完了奧迪的優(yōu)勢,但是我們也必須要說奧迪的風險:

一是極為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姑且不說,特斯拉已經實現(xiàn)了全面的崛起的,還有類似于蔚來、小鵬、威馬這樣的不少新能源造車新勢力,以及比亞迪、北汽、吉利等國內汽車企業(yè),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已經有了非常多的市場參與方,這么多市場參與方參與的賽道即使是奧迪這樣的巨頭想要完全進入市場也必須要付出較大的代價。

二是新能源汽車和本身品牌形象的沖突,奧迪一直以來在消費者心目中都是成熟穩(wěn)重的形象,但是這又與新能源汽車相對活潑的市場形象有較大差別,如何能夠平衡這種品牌形象的沖突,其實也成為了擺在奧迪面前最大的問題。

三是奧迪價格上的競爭劣勢,對于奧迪這樣的巨頭其實本來沒有什么特殊的劣勢,但是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劣勢問題卻始終存在在每個新能源汽車的企業(yè)身上,在當前情況下,同檔次的新能源汽車在價格上都會高于普通汽車幾萬元,而且在保值率上也難以和傳統(tǒng)燃油車抗衡,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問題同樣擺在了奧迪面前。

新能源汽車賽道已經無法避免,奧迪這樣的巨頭被逼轉型之后能否做的更好,我們也只能騎驢看唱本走著瞧了。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