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達汽車退出共享汽車舞臺,共享汽車正在成為歷史嗎?
02
共享汽車漸漸成為歷史
按下終止鍵的,不止盼達。去年12月底,有上海媒體就報道稱,擁有國資背景、資金雄厚的環(huán)球車享EVCARD,在兩年里減少了四分之三,剩下車輛也有無處停車、車況不佳、無人運維、使用率低等問題,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另外,江淮、江鈴、奇瑞等多家車企也將“庫存車”進行甩賣、抵債。而號稱業(yè)內唯一盈利的GoFun出行,也改變了賽道。
2011年前后,汽車分時租賃在中國出現(xiàn)。2015年,乘著共享經濟的“東風”,汽車分時租賃搖身一變成為“共享汽車”,盼達、GoFun出行、途歌、神州iCar、EZZY等初創(chuàng)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截至2017年,共享汽車賽道玩家一度超過300家。
資本青睞讓行業(yè)越燒越旺。相關數(shù)據顯示,2017年中國共享經濟行業(yè)迎來了超千億元融資,其中共享汽車獲得融資超過700億元。其中,GoFun、途歌、小二租車等至少實現(xiàn)兩次融資,最高融資金額達數(shù)億元人民幣,共享汽車迎來春天。
不過,行業(yè)洗牌很快席卷而至。EZZY、麻瓜出行、“途寬易”、途歌、友友用車、蕃茄出行等相繼出局,共享汽車行業(yè)開始持續(xù)幾年的劇烈動蕩——特別是2018年,行業(yè)“黑馬”途歌人去樓空,官網無法訪問,App無法登錄,創(chuàng)始人、CEO王利峰淪為“老賴”被限制消費后,人們才確認一個事實:這不是行業(yè)洗牌,而是行業(yè)泡沫的加速破碎。
這導致的結果是,此后即刻出行等共享汽車,包括盼達用車走向“死亡”,外界對此并感到奇怪,甚至看來本就在預料之中!
“因為中國龐大的共享出行需求,從理論上來看,共享汽車是一個很不錯的商業(yè)模式!币晃换ヂ(lián)網觀察人士就表示,但實際上,這個重資產模式幾年來一直沒有解決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盈利困難的問題,并非簡單資金注入就可以解決。
這意味著,共享汽車企業(yè)承擔著高昂的車輛購置、維護、保險成本、充電成本(或換電)以及場地停放費用,租金收入難以覆蓋。
根據《電動汽車觀察家》測算,行業(yè)內共享汽車每天每車運營成本至少在50-60元,樂觀來看至少每天每車兩三單才能勉強收回運維成本。而實際上,多數(shù)運營商都無法保證這樣的成本和運營效率,深陷虧損泥潭。
這得到了EVCARD的證實,其在2018年透露的數(shù)據是,日周轉率為4-5單,但價格低于同距離出租車,并不能覆蓋成本。
這樣的虧損,就連奔馳母公司戴姆勒也無法承受。2019年,戴姆勒旗下的car2go在重慶停止運營,其投放量最少,費用卻最高,退出原因,仍然是因為不賺錢。
這并非擴大車輛投放、漲價就可以解決。因為很簡單的道理,投放車輛越多,增加的成本不僅是來自車輛購置,還包括對汽車的維護費用!皾q價的話,那么就意味著用戶流失,回報更是遙遙無期!睏畈┱f,而且共享汽車也沒有解決“用戶走、垃圾留”的問題,導致用戶體驗越來越差,消費者投訴頻頻。
EVCARD曾經試圖用漲價來自救。比如在上海,EVCARD最低端車輛目前租用價格從最早的每分鐘0.6元上漲至1.1元,這意味著一小時租車需要66元,此外,用戶還需要支付1元/時基礎服務費和可選擇購買的2元/時的暢行服務費。
不過,這仍然難以遏制EVCARD的下滑速度,不得不轉型全時租賃。
“某種程度看,成本巨大又沒有造血能力,只靠投資存活的共享汽車,本就違反了正常的商業(yè)邏輯!睏畈┚头Q,這可能也是很多“共享經濟”的共同點,從共享單車到共享汽車,一旦資金鏈斷裂,結局就是走向滅亡。
在楊博看來,可能以后都不會有“共享汽車”這個模式的存在。他的理由是,已在單車/整體毛利層面,宣稱在29個加盟城市實現(xiàn)盈利的Gofun出行,也在去年進行定位上的徹底轉型!斑@表明即便對頭部玩家來說,也始終沒法解決商業(yè)模式問題。”
的確如此。如今,曾經的共享汽車老大GOFUN,也早已宣布自己不再是一家分時租賃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出行平臺,希望通過之前由分時租賃積攢而來的用戶數(shù)據,從整個出行產業(yè)鏈上尋找更多利潤可能。
去年10月,GOFUN獲得投資者青睞,敲定了數(shù)億元的B輪融資,投資者給予的投資理由,正是基于其從分時租賃轉到平臺的轉化——盡管從賽道而言,提供取送保養(yǎng)、取送修車和取送洗車等一系列車后服務后,GOFUN面臨途虎養(yǎng)車、4S店以及其他更多門店的殘酷競爭。
現(xiàn)在,隨著盼達等眾多玩家的出局,EVCARD、GOFUN等轉型命運成為未知數(shù),多個預測機構曾給出的中國共享汽車龐大市場,可能終究難以成為現(xiàn)實了——此前,據羅蘭貝格戰(zhàn)略咨詢公司分析預測,2025年中國的分時租賃汽車將達到60萬輛;未來中國共享出行將達到每天3700萬人次,對應的市場容量高達每年3800億元,潛在需求帶來的關聯(lián)市場容量有望達到1.8萬億元。
出品人:黃槍槍
資深媒體人、前報社主編、新媒體創(chuàng)始人,十余年科技財經媒體從業(yè)經驗,擅長商業(yè)模式分析、人物特寫、內幕調查等深度報道,關注互聯(lián)網、新零售、人工智能、企業(yè)服務等前沿科技趨勢。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9.16點擊進入 >>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lián)網展·深圳站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shù)會工業(yè)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 1 從技術狂歡到安全合規(guī) :2025上半年自動駕駛融資進入“場景閉環(huán)”新周期
- 2 智駕技術戰(zhàn):特斯拉、華為、理想、小鵬和比亞迪,誰才是未來?
- 3 最嚴輔助駕駛新規(guī),兩部門再劃監(jiān)管、宣傳紅線
- 4 百度蘿卜快跑:從北大嶼山到香港島:自動駕駛在香港的 “三級跳” 啟示錄
- 5 ADS 4推送在即,華為乾崑憑什么率先奪下L3的“橋頭堡”?
- 6 尚界新車16.98萬起!鴻蒙智行“四界”齊發(fā),第二階段拼什么?
- 7 名爵翻身把歌唱?搭載半固態(tài)電池,全新MG4大定39分鐘破萬
- 8 輔助駕駛出海、具身智能落地,稀缺的3D數(shù)據從哪里來?
- 9 一文看全:中國智能電動部件企業(yè)“圍攻”慕尼黑
- 10 “紅!笔袌鲆廊挥行隆盎印,2025成都車展重磅SUV全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