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暗戰(zhàn),騰訊入局
相較造車新勢力們動輒三四千億人民幣市值的豐厚泡沫,產業(yè)鏈神經末梢兩家“明日黃花”,圍繞高清地圖著作權展開的一系列暗戰(zhàn),只在水面激起了有限波瀾。
當事雙方中名氣更大一方,是在全球自動駕駛競賽中有可能“起了個大早,卻未必能趕上晚集”的百度(NASDAQ:BIDU)(詳見《自動駕駛的殘酷終局》),它是這場纏訴里本源案件中的被告。
另一方則是手捧金飯碗的A股上市公司四維圖新(SZ:002405)——一家被市場與時代寄望多年,卻始終潛藏在冰面之下的高清地圖及商業(yè)智能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商。這樣難以彌合的預期差,市值多年停滯不前即是明證。
圖1:未能跑贏大盤的四維圖新,來源Choice
在自動駕駛大幕緩緩張開之際,一場地圖暗戰(zhàn),實則不止涉及四維圖新與百度的兩方對壘,其間尚有
01
騰訊入局
四維圖新今天的一切變化,都要從6年前騰訊入局說起。
2014年四維圖新接受了來自騰訊的投資,后者以約12億元的價格,購入了四維圖新11.28%股份。
騰訊對自動駕駛和智能出行領域的雄心自不必多言:據統(tǒng)計,從2008年至今,騰訊在汽車交通領域總共進行了51筆投資,集中于整車制造自動駕駛、智慧出行以及二手車服務、汽車銷售、金融等領域,幾乎覆蓋了汽車產業(yè)鏈的上中下游。
騰訊在四維圖新上這一落子的考量相當長遠:把四維圖新納入體系,騰訊一方面可以將出行生態(tài)內的其他投資與四維圖新發(fā)生極高效的耦合賦能,另一方面,騰訊雄厚的資本背景,也給了四維圖新完全不必考慮短期業(yè)績,專注布局研發(fā)的底氣。
而從另一方面講,引入騰訊這樣的超級明星投資人長期坐鎮(zhèn),四維圖新自然有他的算計:
四維圖新的核心明星產品,是擁有極高壁壘的電子導航地圖銷售業(yè)務,這也是他最大的現金流來源:不過,從2010年開始,由于中國汽車行業(yè)銷量進入平臺期,四維圖新的導航業(yè)務收入也逐漸放緩,在中低端車型中,用戶用手機導航替代車載導航的趨勢也愈發(fā)明顯。
圖2:增長停滯的電子導航地圖,來源:四維圖新年報
從某個角度說,過去十年的四維圖新,盡管仍然擁有不錯的競爭力壁壘,但零增長的焦慮已經溢于言表。擁抱互聯(lián)網巨頭,全力投身自動駕駛,變成騰訊投資組合的最后一片拼圖,成了四維圖新過去十年最正確的選擇。
接下來發(fā)生的故事也就順理成章:
在此交易達成后,騰訊地圖的基礎數據服務,大部分已經切換成四維圖新提供的基礎數據庫;此外,四維圖新還與騰訊共同投資荷蘭地圖導航服務商HERE,對四維圖新來說,有了騰訊助力,極短的時間內,擁抱科技生態(tài),出海探路的大框架已經搭建完畢。
不僅如此,騰訊雄厚的財力,在改變四維圖新行為模式上,也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在這次交易之后,四維圖新在研發(fā)上的投入力度迅速提升。在2018-2019年兩年,每年四維圖新在研發(fā)上的投入都接近12億人民幣。要知道,在2019年,四維圖新的凈利潤僅為3億左右。對四維圖新來說,經歷股權結構調整之后,短期的損益表在騰訊這樣的重量級投資人眼中不再重要,四維圖新開始了對自動駕駛的放手一搏。
圖3:四維圖新研發(fā)投入遠超凈利潤,來源:四維圖新年報
02
全面布局的自動駕駛產品線:高精地圖+芯片+數據服務
連續(xù)多年的海量研發(fā)開支和四面出擊的補充收購,過去幾年,四維圖新在自動駕駛的產品線布局,力道精準到無以復加:
四維圖新的第一個布局,是在高精地圖完成范式顛覆:
從時間表上,大多數主流車企都將會在2021年前后實現L3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量產落地,而四維圖新則成就了國內第一家獲得L3及以上的乘用車自動駕駛應用的自動駕駛地圖數據服務訂單的供應商,將為寶馬在中國銷售的自動駕駛汽車提供L3以上的高精地圖產品服務。
圖4:自動駕駛實現時間表,來源:公司官網
對四維圖新來說,與車載導航的一次性授權業(yè)務不同,高精地圖業(yè)務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高精地圖的收費模式將變?yōu)槭杖〕跏假M用+后續(xù)服務年費。很多投資者沒有注意到,這個類似于軟件SaaS的生意模式對四維圖新來說是估值范式的變化:
一方面,隨著自動駕駛滲透率的猛然提升,自動駕駛市場的指數級增長的曲線浮出水面。當前,圖商提供高精地圖的售價通常在500-700元左右,加上后期每年100元左右的服務年費,一套地圖代表的收入接近1400元,假設未來自動駕駛車輛年銷量達到千萬量級,自動駕駛高精地圖的市場整體規(guī)模將達到百億人民幣。
圖5:全球自動駕駛汽車銷量增長 來源:Frost&Sullivan
另一方面,未來長期影響四維圖新收入的核心變量,從對原來的每年汽車銷售增量收費,一躍而轉為對已裝高精地圖汽車的存量長尾收費,四維圖新的收入受汽車行業(yè)周期的影響將大大下降,收入的平穩(wěn)性和可預測性都變得更強;
也就是說,隨著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四維圖新不僅在未來幾年,主打高精地圖初裝滲透率階段獲取極高的增長;而且還能夠在之后繼續(xù)維持長尾服務收入。
圖6:四維圖新高精地圖收入預測,來源:Choice
從一個不再增長的強周期品種,變?yōu)榧扔星捌诟咴鲩L,后期又有超長期可預測的現金流的SaaS服務公司,意味著四維圖新很有可能將重演金蝶這些傳統(tǒng)軟件公司向SaaS估值切換的驚人一躍。短期高投入下的凈利潤將不再是估值的拖累,四維圖新在汽車領域的滲透率和全生命周期的收入將決定公司的估值水平。
圖7:發(fā)生范式轉換后的金蝶估值直沖云霄。來源 choice
四維圖新的第二個布局,是在自動駕駛的算力芯片領域的補充收購:
為補充自己在自動駕駛方面的硬件短板,四維圖新在2017年還收購了設計汽車算力芯片的杰發(fā)科技。
在車載芯片領域小有成績的杰發(fā)科技,能夠幫助四維圖新成功覆蓋車輛主動安全,車聯(lián)網,車載信息娛樂和自動駕駛等一系列服務。這個收購幫助四維圖新補全了算力版圖,造就了公司集數據,算法,算力于一體的全面競爭力。
而且,投資者會很快發(fā)現,這是四維圖新從純粹的軟件數據提供方,向自動駕駛軟硬件一體化的解決方邁出的第一步。軟硬件一體化的大趨勢之下,四維圖新的進化速度正在越來越快。
圖8:杰發(fā)產品布局,來源公司官網
四維圖新的第三個布局,通過高精地圖和算力芯片的軟硬件一體化搭建,四維圖新還成功的搭建了車聯(lián)網和智慧城市作為數據服務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在四維圖新搭建的生態(tài)中,集齊了互聯(lián)網企業(yè),傳統(tǒng)車企和車廠一級供應商,合作的車企包括奔馳,寶馬,大眾,而一級供應商中還包含了松下和Denso這樣的大牌。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tǒng)的一級供應商通常以硬件為主,而傳統(tǒng)的車聯(lián)網企業(yè)則只關注軟件領域,在這些玩家中,只有四維圖新可以軟硬件結合,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僅憑這一點,可以說,四維圖新產品線的布局已經如入化境。
03
百度世仇
對外拿到騰訊賦權,對內產品線清晰布局,這之后四維圖新與百度在法庭直接肉搏,在內行人看來,頗顯得氣定神閑。
在11月20日,四維圖新發(fā)布公告,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一審判決,被告百度停止在百度地圖上侵犯四維圖新相關圖形作品的著作權,同時向原告連帶賠償6450萬元。
百度方面立刻開始反擊:百度稱,一方面,針對這個判決的上訴已經啟動,另一方面,百度在法院同樣以侵權名義,起訴了四維圖新,并且要求賠償9000萬。
不過,細心的投資者不難發(fā)現,與曾經的合作伙伴百度撕破臉這趟官司,只是四維圖新近年來茫茫多官司中的一個。
財報顯示,四維圖新于 2016 年 還在北京海淀起訴了360,立得空間信息技術,秀友科技等三家數據大咖濫用地圖信息,涉案金額也接近一億。
圖9:四維圖新訴訟關系,來源:公司公告
事實上,四維圖新與百度的官司根源很早以前就已經結下:
一方面,牽手騰訊之后,四維圖新與百度在地圖領域的合作,在2016年只能宣告結束。合作結束之后,同樣作為地圖服務商的百度和四維圖新的關系每況愈下。
從一審判決看,轉為敵對關系之后,百度仍然有意無意的在使用四維圖新部分數據。這一招自然讓靠數據產出吃飯的四維圖新選擇對簿公堂變得在所難免。
另一方面,除了法律領域的激烈對抗,四維圖新在車載地圖領域的最大金主特斯拉,在今年年初也被百度無情切走。2020年1月17日,特斯拉官微于傍晚宣布“特斯拉地圖數據服務商將更換為百度地圖”。
四維圖新迅速回應:這一次特斯拉對于車載導航在線功能的調整,不涉及四維圖新為內置導電子地圖數據和服務,我們仍然是特斯拉唯一可靠的伙伴。
盡管這個聲明對市場預期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四維圖新的股價接下來一周跌掉了11%。
圖10:四維圖新股價超跌,來源:choice
不過,很容易看出,四維圖新從曾經的人畜無害的小清新,一夜之間形象轉為四處亮劍,與諸多巨頭在法庭激烈對抗,背后是騰訊這座真佛的有意點化:
長期看,除了車載地圖地圖這個局部戰(zhàn)場之外,騰訊在自動駕駛的核心戰(zhàn)場高精地圖領域,與百度或其他對手的對抗只會無限加深;而這種動輒上億的法律訴訟,除了秀肌肉意圖之外,也能夠預防性打擊未來像百度這樣在自動駕駛領域想要低成本走捷徑的對手,可謂一石二鳥。
04
騰訊點步,四維圖新市值管理的加速進化
六年前,騰訊入股成就了四維圖新的拐點,有了企鵝撐腰之后,除了打通出海接口,全面擁抱騰訊生態(tài)這些標準操作之外,四維圖新的行為方式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在研發(fā)上開始了放手一搏,布局自動駕駛產品線;
而六年后,打造成型的 “數字地圖+車聯(lián)網+自動駕駛+大數據+芯片”五位一體產品線,至少從市值管理層面看,一整套邏輯顯得非常能打:
高精地圖業(yè)務直通自動駕駛的未來,打造的穩(wěn)定長期現金流,是四維圖新市值提升的主要抓手;算力芯片的收購補充硬件短板,打開軟硬件一體化的市值想象空間;而隨著數據處理能力溢出,四維圖新企業(yè)和政府級服務的能力也得到全面提升。
而產品線的良好布局,和資本背景的極大充裕,構成了四維圖新與百度對簿公堂的底氣,打的有來有回,也起到了震懾其他山寨選手的作用。
平心而論,在騰訊入股之后,四維圖新的市值管理水平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脈,每一步行動的底層邏輯環(huán)環(huán)相扣,嚴絲合縫。而從四維圖新一整套連環(huán)局的底層邏輯中,投資者似乎可以窺見,背后真神騰訊對自動駕駛領域長時間維度的落子長考。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聯(lián)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容總結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