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砸3000億造車:還有什么是錢買不來的?
“不動如山,侵略如火”的許家印加速向新能源汽車沖刺。
短短5天之內,恒大集團先后宣布在廣州、沈陽打造千億級的新能源汽車基地,總投資額達到2800億。加上此前的各種買買買,恒大造車的總投入已經超過3000億元。
自從被賈躍亭反水上了一節(jié)課之后,許家印的自主造車之路走得更快更遠,如今汽車王國規(guī)模初具,版圖包括電池電機、整車研發(fā)制造、銷售甚至產業(yè)基地,一條相對完善的產業(yè)鏈已經鋪就。
根據規(guī)劃,恒大將在國內建設5大研發(fā)生產基地,10年后年產能達500萬輛。而根據中汽協(xié)數據,2018年全國純電動汽車銷量為98.4萬輛,也就是說,恒大的產能是2018年全國純電動車銷量的5倍。
目前,純電動車產能已整體過剩,氫燃料電動車等其他過渡產品呼聲漸高,作為一名晚到的入局者,恒大在缺乏技術和口碑的情況下,如何在高手如云的市場站穩(wěn)腳跟?500萬產能要如何消化?
資金總投入遠超其他新勢力總和
憑借雷霆萬鈞的作風稱霸房地產業(yè)的許家印,也希望用雷厲風行征服新能源汽車行業(yè)。
繼6月11日在廣州宣布將投資1600億在廣州南沙區(qū)建設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之后,6月15日恒大又與沈陽市人民政府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計劃投資1200億在沈陽建設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等項目。
不到一周時間,許家印就揮灑2800億出去,是恒大去年全年722億元利潤的四倍。
事實上,2800億對于截止2018年底賬上還有2042億元現(xiàn)金的恒大來說不費吹灰之力,畢竟2800億并非一次性支付,而是分階段投入。
至此,許家印為圓造車夢所花費的投入,已遠超其他所有造車新勢力的總金額。我們可以算一下這筆賬:
● 2018年向FF投資8億美元(約55億元人民幣);
● 2018年9月,斥資145億元入股入股全球最大汽車經銷商廣匯集團;
● 2019年1月15日,以9.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2.63億元)收購全球性電動汽車公司NEVS的51%股權;
● 1月24日,以10.6億元入股動力電池企業(yè)卡耐新能源,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 1月29日,斥資近11.5億元與超跑公司柯尼塞格成立合資公司,恒大NEVS持股65%;
● 3月,以5億元控股荷蘭e-Traction公司;
● 5月30日,全資收購世界頂級輪轂電機公司Protean(英國),金額不詳;
上述這些投資,加上廣州、沈陽的兩個新能源汽車基地,恒大造車的總投入超過3090億元。
3090億是什么概念?
特斯拉6月17日收盤時的總市值為400.98億美元,折人民幣2777.3億元,比恒大少300億元。
國內的蔚來、威馬、小鵬、拜騰、FF、奇點、車和家、愛馳、電咖、前途等10家知名度較高的新車企,目前總融資額逾千億,所有造車新勢力總融資規(guī)模也只超過2000億元,遠遠不及恒大。
即使特斯拉(400.98億美元)和蔚來(25.90億美元)的總市值相加,也只有426.88億美元,相當于人民幣2956.78元,夠不上恒大一家。
500萬輛產能靠什么消化?
許家印造車是被逼的。國內有三個池子存放大筆資金:房市、股市和車市。房市結束黃金時期進入白銀時代,股市在經濟蕭條環(huán)境下低位震蕩,國家大力扶持的新能源車市無疑是國內地產巨頭最理想的轉型方向。
然而,做不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好又是一回事。
汽車是一個以高投入、遲產出的行業(yè),無論是電動車教父特斯拉,還是國內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的蔚來、小鵬、威馬,無不面臨資金緊張難題。資金實力雄厚的恒大,似乎完全不受資金困擾,但這并不代表恒大的造車之路就能一帆風順。
在房地產開發(fā)商轉型投資新能源汽車的道路上,恒大的前面還有寶能、萬達、碧桂園、萬通、華夏幸福等同行,但目前普遍進展不順。
以規(guī)模和影響最大的寶能為例,寶能入局觀致一年,并未帶來理念、技術、管理、體系上的進步,這讓觀致在大部分靠內部消化的情況下,年銷量仍只有6.26萬輛。
寶能先后在杭州、昆明、廣州和西安圈地布局新能源車基地,規(guī)劃總產能超過230萬輛,目的是用10-15年時間打造一個汽車王國。最新消息稱,其量產車最早也要兩年之后才能上市。而這個時候,大眾、寶馬、戴姆勒、通用、豐田、本田、現(xiàn)代等國際車企巨頭均已拿出了新能源產品,造車新勢力也已具備一定規(guī)模,一無技術二無名氣的寶能拿什么立足市場?
恒大的野心比寶能更大,除了建設整車研發(fā)生產基地、輪轂電機研發(fā)生產基地,另外還涉及上下游的動力電池、銷售環(huán)節(jié),打通整條產業(yè)鏈。根據恒大此前繪制的汽車藍圖,未來10年其將在中國華東、華西、華南、華北以及華中地區(qū)建設5大研發(fā)生產基地,10年后年產能達到500萬輛。
500萬輛是什么概念?2018年全國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只有100萬輛左右。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能已整體過剩。據第一電動網統(tǒng)計,到2020年,我國41家車企新能源汽車年產能將達1100萬輛,而且新產能還將隨著傳統(tǒng)車企向電動化轉型繼續(xù)釋放。剛剛白手起家不久的恒大,500萬輛產能靠什么消化?該如何阻擊綜合實力強悍的傳統(tǒng)車企以及在智能化領域有明顯優(yōu)勢的造車新勢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車向電動化轉型的道路上,新能源路線呈現(xiàn)氫燃料、插混、混動、增程式電動車等過渡產品百花齊放的趨勢,尤其是氫燃料電動車,當下呼聲日益高漲,押注純電動路線的恒大無疑要面對諸多不確定因素。
此外,特斯拉、蔚來電動車相繼發(fā)生燃燒起火事故,也給包括恒大在內的其他造車新勢力敲響警鐘。如何消除電動車安全隱患,對毫無經驗的恒大而言,也是一道難題。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聯(lián)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中國汽車發(fā)展頂層設計思路 - 萬鋼主席2025百人會核心內容總結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