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車怎樣開的又快又穩(wěn)?
經(jīng)常可以聽到身邊有人說某某車開的的特別穩(wěn)不愧是老司機。對于會開車的人來說能把車開的特別快的人很厲害,對于只坐車不開車的人來說,把車開的特別穩(wěn)又快的人才厲害,前者可能是賽道的賽車手,后者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老司機”,當然對于剛剛拿到駕駛證的小白和包括一些老駕駛員開車晃晃悠悠的,速度慢而且還不穩(wěn)當,不能做到到隨心所欲,指哪打哪,這主要是沒有領悟更深的開車技巧。
當我們問這些老司機為什么可以開的又快又穩(wěn)的時候,他們經(jīng)常會說當你開的時間長了之后就可以摸索出來啦,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的確想要把車開好確實是個長時間摸索和練習的過程。
我們都知道車輛在直線勻速行駛的過程是最穩(wěn)的,車輛在不同狀態(tài)下的受力是非常復雜的,影響車輛不穩(wěn)定的因素主要是這四種狀態(tài)下:加速、剎車、轉向、顛簸。
要想把車開穩(wěn)很簡單,碰到上面說的這幾個影響舒適性的情況只要慢就可以了,但是我們不能為了穩(wěn)妨礙其他車輛通行,那要怎樣才可以盡量保證穩(wěn)定的同時又可以更快呢?
試驗表明影響車輛穩(wěn)定性和舒適性的分別是: 顛簸>剎車>轉向>加速,為了使汽車具有良好的行駛平順性,車身振動的頻率應為人體所習慣的、步行時身體上、下運動的頻率。它約為60~85次/分(1Hz~1.6Hz),振動加速度極限值為0.2~0.3g(g是重力加速度約為9.8米/秒,大家經(jīng)常聽到的比如F1賽車手比賽中最大要承受3個多G的力)。即0.3個G的上下顛簸是不允許人體舒適性的,因為顛簸的最影響舒適性的所以其他方向可以承受的力還可以適當大一點,關于振幅車輛在研發(fā)和設計方面都是有考慮的,用到更好的減震系統(tǒng)和其他標定就可以將運動的頻率和人運動頻率達到幾乎相同的水平,這也就是為什么高級的車在行駛的品質上會更好。
拋開車輛原因,下面我們一個一個的分開講解:
對應影響人舒適性最大的顛簸來說,對于連續(xù)的細碎顛簸路面要把震動頻率控制在85次/分鐘以下,對于單次的大顛簸如減速帶車身廂振動加速度的極限值應低于0.6~0.7g,1個G的縱向加速度可把人顛離座位,應對顛簸并沒有很好的應對方法,最好的避免方法就是選擇最完整的路面,以相對慢的速度通過。
剎車要注意剎車力的輸出,要保證剎車力始終保持在一個固定值,0.3G的減速度大概相當于60公里/小時的車速用6秒的時間平穩(wěn)的將車輛剎停。整個過程的G值變化應該是0→0.3→0的線性過度的,這只是一個例子,在剎車時候盡量避免點剎,點剎會使車輛的軸荷不停的改變影響乘坐的舒適性。
對于加速來說,由于加速和剎車差不多,要平穩(wěn)加速,因為有座椅靠背的支撐,加速的G值可以更大一點。但起步要穩(wěn)逐漸加大油門,絕對不能彈射起步
最后就是轉向了,這也是這四項里中復雜的,也是老司機區(qū)別于普通駕駛員的地方,這里面既有剎車還有轉向還有加速,要綜合的計算這幾個力。整個過程中首先是彎前減速,按上面講過的剎車的操作,然后進彎打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方向不斷加大剎車要逐漸減小,保證轉彎的離心力加剎車的減速度的合力和原來的剎車G值是一樣的,只是方向發(fā)生轉變。然后過完彎心方向逐漸回正要逐漸踩下油門,還是保持人承受的合力G值不變,直到出彎完全踩下油門加速到巡航速度整個過程才算結束。這個過程中的車上的人承受的G值也是從0→0.3→0這樣一個過程,
關于轉向這里面還運用到了賽車中的技巧就是路線的選擇,關于路線在保證安全和不違反交通法規(guī)的前提下應該盡量的選擇以直線或者接近直線的方式行駛,這樣可以提高車輛在大角度過彎時候的側傾,以提高穩(wěn)定性和乘坐的舒適性。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0 賽力斯駛入港交所
- 1 2025上海車展看什么?看這一篇就夠了!
- 2 關稅大戰(zhàn),汽車芯片會漲價嗎
- 3 工信部召開智能網(wǎng)聯(lián)汽車產(chǎn)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提的內容,將如何影響智駕行業(yè)發(fā)展?
- 4 地平線智駕方案軟硬結合,大眾、保時捷的合作紛至沓來
- 5 高呼的“全民智駕”真的做到“全民”了嗎?
- 6 一季度汽車產(chǎn)量省份排名大洗牌!誰在異軍突起?
- 7 奇瑞的混動技術:厚積薄發(fā),從發(fā)動機到混動系統(tǒng)
- 8 三條人命,給全民智駕潑了三盆冷水
- 9 東風+華為,還是華為借東風?華為ADS3.0技術詳解
- 10 工信部對浮躁的智駕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