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從“商顯”到“智顯”,TO B的那塊“屏”會是誰的未來?

2020-12-07 10:18
智能相對論
關注

文 |佘凱文

來源|智能相對論

“TO BE OR NOT TO BE”這是莎士比亞的困惑;

而“TO B OR NOT TO B”這是互聯網企業(yè)們的困惑。

如果從2000年左右BAT誕生時算起,中國互聯網也算是扎扎實實地走過了20個年頭。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有個問題一直經常被提及,那就是“TO C還是TO B?”

雖然有些“羞于啟齒”,但美國所有互聯網領域TO C的巨頭都被中國山寨復制,唯有TO B的業(yè)務沒能照搬過來。然而中國互聯網的伊始,TO B才是目標,像百度最初是為企業(yè)提供搜索引擎技術支撐;阿里巴巴從企業(yè)黃頁起步;騰訊最初是想做電信運營商的增值服務技術提供方。

他們變成如今的模樣,“在坐的各位都都責任”。因為市場告訴他們TO C才是“正道的光”,不過這兩年風向好像又變了,市場有了個新說法,“中國互聯網的新增長點是To B業(yè)務”,眼見一場TO B的大潮正默默上演,而“硬件”成為了這次大潮中最快的響應方之一。

“多屏時代”,TO B有搞頭?

如果被問及現如今哪種工具最無法或缺?“智能相對論”認為是“屏”應該沒人有意見吧?

從“小屏”的智能手機、PAD;到“中屏”的PC、帶屏智能音箱;再到“大屏”電視,在C端市場“屏幕”早已嵌入了到個人生活的“每一分鐘”。

“屏”從何時起變得如此重要?有人說起因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加速了信息的爆炸式傳播,人們需要有渠道去接收、承載這些內容,于是基于不同場景也就出現了不同的屏;

也有人認為,“多屏時代”的到來是因為用戶注意力在分散,媒體邊界正在模糊,一塊屏無法在滿足用戶的日常所需,所以就出現了不同定位的屏幕。

不管原因是被動還是主動,“屏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都已不言而喻。那么在B端市場呢?“屏幕”在B端市場有著另一個稱呼“商用液晶顯示器”,簡稱為“商顯”。

這個名字或許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商顯”并不少見,如戶外廣告牌、商超導購、數字標牌、車站售票機等等,他們都屬于商顯設備范疇,簡而言之,只要是帶屏幕的公用設備,都可以被稱之為商顯。

前前后后,商顯在國內也有了近20年的發(fā)展歷程,然而一直默默無聞的它們在今年卻顯得格外“活躍”,原因無他“黑天鵝”的到來給了商顯一次絕無僅有的機會。

從“線上辦公”到“在線教育”再到宅家人士的“唯一”選擇“網絡游戲”成為日常,使得顯示器市場需求驟增。

像“線上辦公”原本只是小眾的辦公模式,而在疫情的干擾下遠程辦公的模式走向大眾化,這就使得視頻會議系統(tǒng)和演示會議設備成為上千萬企業(yè)戰(zhàn)疫防控期間維持工作經濟運轉的必備工具。再加上上半年許多企業(yè)的大型活動,不得已都采取的線上形式召開,會議商顯設備也因此由高端市場進一步普及開來,一時間產品需求激增。

據市場數據顯示,到2022年全球會議白板出貨量復合增速將會高達66%,2020年整體出貨預計超過80萬臺。

“在線教育”同樣是在疫情催生下所產生出來的剛性需求。在各地學習不同程度延遲開學之后,為保障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不得已各地教育部門及學校相繼利用信息化平臺,網絡資源開展線上授課、網絡答疑等學業(yè)指導。

統(tǒng)計顯示,春節(jié)期間2.7億學生的“宅家學習”帶來學生學習類APP平均日活增幅達到了100.05%,各大電商平臺的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也都相應出現斷貨等銷售火爆景象。

另外,在加上目前國內企業(yè)都處于數字化轉型的風口,企業(yè)對于“數字標牌”的需求逐漸體現,IDC中國數字化標牌市場跟蹤報告顯示,預計中國數字標牌市場2021年出貨量預計達到961.4萬臺,同比增長19.8%,未來五年數字標牌市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8.5%。

當然,“疫情”或只是一個導火索,沒有疫情或許也會出現其它事件導致需求爆發(fā),不少企業(yè)更早以前就開始看好B端市場,如在2018年聯想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就表示,聯想將從一家PC公司轉向TO B業(yè)務,隨后提出“3S”戰(zhàn)略,這些提前布局就為現階段聯想入局商顯打下了重要基礎。

像三星、LG、TCL、海信等更是在其中摸爬滾打十幾年也是有了深厚積累,有關機構預計,未來五年商顯市場還將以每年13-16%的增速發(fā)展,預計到2024年將達1545億元的規(guī)模。這些“空缺”都給商顯提供巨大的展示舞臺,TO B當然有搞頭。

從“商顯”到“智顯”,拼過硬實力還要軟實力

正因為那些市場的存在,“商顯”已經成為幾乎所有相關企業(yè)追逐的焦點所在,包括傳統(tǒng)電視廠商、顯示器廠商、硬件廠商等等。

像市場熟知的就有?低、大華、天地偉業(yè)、三星、TCL、LG、海信、海爾、長虹、康佳等等,近兩年來還有華為、小米、聯想等品牌也在陸續(xù)加入其中,整個商顯行業(yè)可以說是“巨星云集”,這再一次體現了行業(yè)潛力。

但問題還是那個問題,這塊市場蛋糕誰能吃,誰吃不到?或者說像華為、小米、聯想一樣的“新軍”憑什么去撼動三星、TCL等老牌巨頭?

今年對于商顯而言既是機遇,同樣也充滿挑戰(zhàn),隨著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技術的成熟與落地,商顯的形態(tài)開始出現跨越式的變革,這一點光從名字上就能體現,“商顯”不再是“商顯”更多品牌將其稱之為“智顯”。

如年初,TCL集團正式更名“TCL科技”,其中TCL商用升級為“TCL智顯”;華為推出的大屏產品不叫“電視”而是稱之為“智慧屏”;去年聯想成立中小企業(yè)事業(yè)部,并推出商顯產品,命名為“智慧大屏”。

顯然“商顯”的作用不再只停留于顯示功能,“AI”當道下“智顯”還需要具備“交互”、“服務”、“會聽能說會想”等能力。

可現階段,這對于絕大多數企業(yè)而言都是一個難題,“商顯”行業(yè)雖然發(fā)展時間不短,卻因為先前市場的“不溫不火”使行業(yè)始終處于一個“業(yè)態(tài)缺失”的生態(tài)中,比如大部分玩家都只能提供單一的硬件產品和基礎的應用軟件,或者在此硬件產品上衍生出來的其他形態(tài)產品,還沒有能提供基于應用場景下的從硬件到系統(tǒng),再到平臺、內容、服務等環(huán)節(jié)的全產業(yè)鏈條的系統(tǒng)化的、集成化的方案。

可以看到新玩家聯想就是在這方面尋求突破,在日前2020深圳(國際)智慧顯示系統(tǒng)產業(yè)應用博覽會上,聯想thinkplus展出了他們最新的商顯解決方案,即“全景互聯的智能生態(tài)”,提出不再單獨依靠商業(yè)顯示屏,而是依托其PC為核心,聯動其它硬件產品打造場景化的解決方案,讓“商顯”不再只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當然老玩家也沒落后,TCL智顯從年初開始就釋放出大量信號,宣布“要讓B端賽道走向中心舞臺”后,不斷擴張自己的全產業(yè)鏈供應生態(tài),聯合高通、海思、新華光電等建立起上游供應鏈優(yōu)勢,再配合“多樣化”的硬件組合,構建了“標準化硬件+模塊化軟件+細分場景的差異化定制研發(fā)”綜合解決方案。

“你追我趕”是當下商顯市場競爭激烈的直接寫照,不過商顯領域或許也并不是一場純技術的競爭。

市場仍在等待被教育

商顯市場的爆發(fā)“忽如一夜春風來”,快得讓大批企業(yè)還沒做好準備,此時很多人在觀望,在考慮比如公司的會議室中到底需不需要一臺“大屏”?這意味著商顯品牌還有很多“故事”要講。

不得不佩服“新玩家”聯想的決心,為了實現逆襲一招“免費試用”可謂是讓行業(yè)措手不及,日前聯想宣布“企業(yè)可以申請免費試用聯想智慧大屏,計劃三年內助力1萬家企業(yè)實現智能化升級,助力實現‘降本增效’!

所以,這代表著TO B的生意也將走向“燒錢、補貼”?可能沒這么夸張,但在C端存量市場告急,急需尋找新的增量市場時,B端市場的潛力讓企業(yè)不得不放手一搏。

類似的市場教育,也成為品牌方在產品本身之外著力的焦點,像三星其商顯產品大量覆蓋機場、高鐵等公共區(qū)域包括大興國際機場、浦東國際機場、白云國際機場、祿口國際機場等等都能看到三星的商顯大屏,這些地段的覆蓋本身也是一次極佳的宣傳。

又例如,TCL智顯同樣在生態(tài)、市場營銷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投入,在智能會議場景,先后與阿里釘釘、騰訊會議、會暢、好開會、章魚云的深度融合,共同打造“智能辦公生態(tài)”,目的就是在市場上建立“第一認知”。

市場競爭雖然趨近飽和,但仍然沒有一家能夠占據絕對優(yōu)勢,特別是現在商顯進入到了變革期,“新兵”也好“老兵”也罷在5G、AI等技術作用下他們相當于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線。

總之,隨著商顯應用的不斷擴張,現階段已經深入交通、媒體、廣告、金融、教育等各行各業(yè),從上游產業(yè)鏈到下游市場的日趨龐大,促使其產業(yè)價值也不斷提升,商顯已成為當下諸多廠商的戰(zhàn)略性布局。

不過,伴隨行業(yè)的深入與完善,未來商顯環(huán)境還將更加多變,細分領域的應用與功能的差異化趨勢也將越發(fā)明顯,至于誰能掌握話語權?還要看誰能先一步完成市場教育并準確抓住需求與痛點。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chuàng),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