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科技助力,醫(yī)療AI讓病癥“無處遁形”

2019-05-23 11:10
AiChinaTech
關注

自醫(yī)療AI誕生以來,其臨床價值及社會意義一直備受關注,將醫(yī)療AI技術應用于疾病早篩領域,助力臨床醫(yī)師進行肺癌、乳腺癌等重大疾病的早篩,也是眾多AI企業(yè)的共同夢想。

谷歌推出AI早期肺癌檢測系統(tǒng),準確率94%

幸運的是,隨著AI在醫(yī)療領域廣泛運用,通過計算機技術對各類癌癥進行高效、精準的早期診斷與篩查已成為可能。近日《自然醫(yī)學》雜志更新了美國谷歌公司新的研究情況,谷歌人工智能部門的Daniel Tse與斯坦福大學、紐約大學等聯合開發(fā)了一個深度學習模型,可根據掃描圖像來預測肺癌風險,比醫(yī)生早一年查出肺癌,使患者存活概率提升40%。研究人員表示,該AI系統(tǒng)不僅能預測整體腫瘤,也可識別細微的惡性組織;通過對前后兩次掃描圖像的數據對比,AI系統(tǒng)還可評估肺結節(jié)的生長速度。

通過學習42290個CT掃描圖像,這一深度學習模型實現了不依靠人工參與便可預測肺部結節(jié)的惡性程度。同時,其在6716例測試病例中檢測微小惡性肺部結節(jié)的準確率達94%。盡管模型還需要經過大規(guī)模的臨床驗證,但這一發(fā)現仍展現了該AI系統(tǒng)或將成為肺癌篩查推廣的利器,改善肺癌患者的治療和預后,并降低社會醫(yī)療成本。

人工智能利用面部圖像幫助識別遺傳綜合征

今年1月,美國FDNA分析技術公司已訓練人工智能在接受17000多張真實患者面部圖像訓練后,以高準確率識別罕見的遺傳綜合征。研究者利用兩個獨立的測試數據集測試人工智能的表現,每一個數據集都包含數百張之前經過臨床專家分析的患者面部圖像。對于每一張測試圖像,人工智能按照一定順序列出各種潛在的綜合征。在兩組測試中,在90%左右的情況下,人工智能提出的前10條建議中都包括了正確的綜合征,這超過了臨床專家在另外三個實驗中的表現。

雖然這項研究采用的測試數據集規(guī)模相對較小,而且沒有和其他已有的識別方法或人類專家進行直接比較,但是研究結果表明人工智能有望在臨床實踐中,輔助罕見遺傳綜合征的優(yōu)先級劃分與診斷。

1  2  下一頁>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