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給剖宮產嬰兒喂食少量母親便便,可讓嬰兒更健康
人類內的腸道微生物,是由數百萬種微生物組成的復雜生態(tài)系統,被認為對免疫系統的發(fā)育有重要作用。
此前的研究發(fā)現,順產嬰兒在正常分娩過程中會得到母親的微生物,尤其是腸道微生物,這對于嬰兒正常的腸道菌群建立至關重要。而剖宮產嬰兒的腸道菌群主要與醫(yī)院環(huán)境相關,這一差異導致了剖宮產嬰兒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哮喘、過敏和糖尿病等密切相關。
科學家們也曾嘗試過一些解決方案,例如用母親陰道內的細菌對剖腹產的嬰兒進行擦拭,不過效果并不明顯。
而現在,來自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人員嘗試了一種更加“簡單粗暴”的方式,直接在剛出生的剖宮產嬰兒母乳中加入母親的便便。結果發(fā)現,這一方式不僅安全,也非常有效。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發(fā)現,在 3 個月的隨訪時間中,接受了母親便便的剖宮產嬰兒腸道菌群的發(fā)展和順產嬰兒非常接近,而沒有接受便便喂養(yǎng)的嬰兒,腸道微生物與正常嬰兒差異非常大。這一研究發(fā)表在近期的《細胞》雜志上。
對此,本文共同通訊作者、赫爾辛基大學兒科研究中心的 Sture Andersson 博士表示,“從臨床的角度來看,這種微生物的轉移是在陰道分娩過程中發(fā)生的。這是母親送給她的嬰兒的禮物。”
剖宮產干擾正常腸道菌群的建立
剖宮產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幾百年。而現代剖宮產的出現,無疑拯救了很多孕婦和嬰兒。但是,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們逐漸發(fā)現,剖宮產可能與嬰兒長大后一些疾病風險增加有關。
2019 年,《自然》雜志上發(fā)表了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guī)模的研究發(fā)現,剖宮產對于嬰兒的影響巨大。
通過對在 596 名新生兒采集的 1679 份糞便進行微生物全基因組分析,研究人員發(fā)現在嬰兒出生后的 1 個月內,腸道微生物是高度動態(tài)化的,不同人之間的個體差異,大約能解釋 57%的腸道微生物組成的不同。
具體來說,順產嬰兒腸道中雙歧桿菌屬(長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埃希氏菌屬(大腸桿菌)、擬桿菌屬(普通擬桿菌)和副擬桿菌屬(狄氏副擬桿菌)細菌等有益菌的豐度很高,占到了 68.3%。
而剖宮產的嬰兒這些微生物則很少,他們之中更常見的是潛在的有害微生物如屎腸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副血鏈球菌、產酸克雷伯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陰溝腸桿菌和產氣莢膜梭菌等,它們統統都與于醫(yī)院環(huán)境和早產相關。這些微生物占到嬰兒總腸道微生物的 68.25%。
口服便便幫助重建正常腸道菌群
為了驗證口服“便便”是否有助于幫助剖宮產嬰兒建立正常的腸道菌群,研究人員招募了 17 名即將接受剖宮產的孕婦參與此次試驗。不過其中有 10 人由于近期服用過抗生素,或者糞便中含有潛在危險的微生物被排除,最終僅 7 名孕婦被納入了研究。
嬰兒經剖宮產出生后,首次母乳喂養(yǎng)時,研究人員便將他們出生時收集的母親的便便加入到母乳中。嬰兒在醫(yī)院繼續(xù)觀察兩天,以確保沒有出現感染或并發(fā)癥。
隨后,研究人員分別在第二天、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和第三個月時檢測嬰兒的糞便菌群。同時,研究人員也采集了另外 82 個順產和剖宮產的嬰兒便便進行分析,以用于對照研究。
結果發(fā)現,口服便便的剖宮產嬰兒腸道菌群的組成與順產嬰兒十分相似,有益菌群如擬桿菌屬和雙歧桿菌屬細菌的豐度較高。而沒有接受便便的剖宮產嬰兒中條件致病菌,如糞腸球菌、屎腸球菌、陰溝腸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產酸克雷伯氏菌、流感嗜血桿菌、空腸彎曲桿菌和腸道沙門氏菌等的相對豐度顯著增加。
這意味著,口服便便的確有助于剖宮產嬰兒建立正常的腸道菌群。
該剖還得剖,但便便不能亂吃
雖然,剖宮產與不良腸道微生物組成和許多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剖腹產都是一種挽救生命的方式,是保障孕婦和嬰兒生命的重要手段。
因此,這一研究并不意味阻止婦女選擇剖宮產,不過由于近年來剖宮產逐漸被濫用,這是我們需要另外擔憂的地方。
此外,研究也表示,對于那些剖宮產的新生兒父母來說,也千萬不要輕易自己嘗試給寶寶吃便便,因為實驗中的便便都是經過檢測不含有潛在致病菌的便便,而普通人無法做到這一點,貿然嘗試很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正如赫爾辛基大學人類微生物組研究項目的 Willem de Vos 教授所說,“雖然我們發(fā)現口服便便是有效的,但是人們千萬不能輕易嘗試,因為我們對母親的糞便樣本進行了嚴格的安全和適用性測試,這不是普通人應該嘗試的東西”。
總的來說,這一研究首次證實了口服便便用于幫助剖宮產新生兒正常腸道菌群建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下一步,研究人員計劃研究口服便便的剖腹產嬰兒的免疫系統發(fā)育情況,并與那些沒有口服便便的剖腹產嬰兒進行比較,以進一步探討分娩方式對于新生兒健康的影響。
排版:鄒靜雯
編審:王新凱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技術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