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眼科、牙科市場巨大,催生兩大牛股——愛爾眼科和通策醫(yī)療

2020-10-26 08:39
錦緞
關注

你可能不知道,你這一輩子,花在眼科和牙科上的錢有六位數這么多。

在知乎“怎樣看待牙齒行業(yè)價格飆高?”問題下,高贊第一的回答顯示,按“牙掉光想做種牙”來算,需要花費幾十萬元。即使按平常牙齒護理來算,每年仍需要花費上萬元。

圖1:“怎樣看待牙齒行業(yè)價格飆高?”,來源:知乎

眼科消費同樣如此。去醫(yī)院做一次普通檢查,就需要花費數千元。兩者合計消費之大,足以媲美一套房子的首付。

如此巨大且剛需的市場,在A股催生了兩只大牛股——愛爾眼科(SZ:300015)和通策醫(yī)療(SH:600763)。

但近年來,關于兩家公司“定價”問題的爭議聲音從未間斷。我們就從邏輯、業(yè)績和估值三方面著手,談談這一問題。

01

歷史

眾人皆知,愛爾眼科和通策醫(yī)療是十年二十倍、甚至三十倍的大牛股。但鮮有人知道它們是如何完成這些壯舉的。

都說,商場如戰(zhàn)場般詭譎如斯。愛爾和通策的兩位“靈魂人物”——陳邦和呂建明,兩人均出生于1965年,但卻演繹了兩段迥異的商界人生。

畢業(yè)于杭州大學中文系的呂建明,早年涉足房地產行業(yè),于1995年成立浙江通策房地產公司。

兩年后(1997年),軍人出身的陳邦,帶著3萬元積蓄投身近視檢查和常規(guī)近視手術項目,賺到了第一桶金。同年,呂建明在原公司的基礎上,改制成立浙江通策房地產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推出眾多極具影響力的樓盤,賺得盆滿缽滿。

進入21世紀,呂建明先后在2000年、2001年投資創(chuàng)辦了《美文》雜志和“頂層畫廊”。兩年后,浙江通策控股集團成立,呂建明任董事局主席。

但人生除了一帆風順,也有顛沛流離。同為38歲的陳邦,此時此刻正遭遇“中年危機”:由于“院中院”模式被嚴打,導致生意慘淡、團隊分散。

不過,軍人出身的他既未油膩,更不怕輸。2003年,陳邦成立了愛爾眼科,并先后在長沙、成都、武漢等地成立四家醫(yī)院,從此開始了正面硬剛眼科醫(yī)療市場的新征程。

圖2:愛爾眼科的發(fā)展歷程 來源:公司官網,公司公告,國盛證券研究所

另一邊,似是英雄所見略同般,呂建明也開啟了大刀闊斧的口腔醫(yī)療轉型之路:

2004年4月,通策控股集團旗下杭州寶群實業(yè)成功收購上市公司“中燕紡織”并進行資產重組;

2006年6月,寶群實業(yè)收購杭州口腔醫(yī)院,并進行資源整合;同年10月,“ST中燕”(更名后)實施資產重組,杭州口腔醫(yī)院成功注入上市公司。

2007年,“ST中燕”正式更名為“通策醫(yī)療”,中國首家醫(yī)療服務上市公司、國內口腔連鎖龍頭從此誕生。

2009年,發(fā)展得如火如荼的愛爾眼科,也成功登陸創(chuàng)業(yè)板。如今,更是憑借出色的資本運作能力和外延式擴張戰(zhàn)略,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眼科連鎖醫(yī)療集團。

1  2  3  4  下一頁>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