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方研發(fā)新方程式 動態(tài)發(fā)展的軍用車輛
全球汽車快訊 據外媒報道,美國軍方的科研人員研發(fā)了一款新方程式(formula),或將為如何打造節(jié)能、高效的足式機器人(legged robot)帶來全新的見解。
動態(tài)發(fā)展的軍用車輛
美國陸軍作戰(zhàn)能力發(fā)展司令部(U.S. Army Combat CapabilitiesDevelopment Command,DEVCOM)與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Army Research Laboratory)的博士Alexander Kott、Sean Gart和Jason Pusey提出了打造自動化軍用足式機器人平臺的全新理念。該團隊致力于盡可能提升該平臺的運行效率,使其效率可媲美其他地面移動系統(tǒng)。
據科研人員透露,這類系統(tǒng)的應用或將改變軍用車輛的研發(fā),但他(她)們尚不清楚足式、輪式及履帶式系統(tǒng)均匹配同一曲線的原因,但這一新發(fā)現無疑是一大進步。
Gart表示:“鑒于真實世界中的大量制約條件,若車輛研發(fā)人員發(fā)現某項設計所需的動力比當前所能提供還要大,那么這個新方程式或將成為另一條道路——其旨在提升電力輸出及發(fā)電(power transmission and generation)的性能,或是重新思考車輛的質量及車速需求!
研發(fā)新方程式
科研人員的靈感來自于上世紀80年代的一個方程式,其道明了動物質量、速度和動力消耗間的關系。然后,他們研發(fā)了新方程式并將其用于各類足式、輪式及履帶式系統(tǒng),如:地面機器人(ground robots)。
該團隊認為,盡管這類方程式數據距今已有近30年了,但他(她)們是率先從這類數據中得出該方程式各要素關系并進行深入研究的人員。該研究發(fā)現表明,足式系統(tǒng)與輪式、履帶式平臺一樣高效。
作為該研究室的首席科學家,Kott表示:“在無人攻擊機和智能化軍火領域內,步兵下車作戰(zhàn)(dismounted infantry)的作用愈發(fā)凸顯,步兵將持續(xù)推進數日并在山地、濃密的樹林及城市環(huán)境等最雜亂的地域開展攻擊。
這是因為這類地域能夠為其提供最大的掩護和隱藏,不被無人攻擊機發(fā)現其蹤跡。反過來說,下車作戰(zhàn)的步兵也急需車輛的掩護和輸送,特別是那些在丘陵地帶(起伏不平的地域,broken terrain)輕松前行的車輛。那么,足式車輛,特別是帶自動駕駛功能的這類車輛,將發(fā)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源效益
據Kott透露,足式機器人的一大問題在于:足式機器人的能源效益似乎很差,這就限制了其與士兵間的協同作戰(zhàn)能力。
Kott表示:“在過去的三十年內,美國軍方的科研人員已應對了自動駕駛車輛研發(fā)中的大量問題,F如今,輪式或履帶式地面車輛、被稱為飛行汽車的采用固定翼的小型飛機及采用旋轉翼的小型直升機的聲音更小,更易被編入到部隊中。但對于足式機器人平臺,仍有許多障礙難以解決,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實現其能源效益。
他補充道:“士兵們不可能為了這些耗能較大的足式機器人而選擇攜帶燃料或電池。”
但有了新方程式后,該團隊發(fā)現,人型機器人平臺應該和輪式、履帶式平臺的能效相同。
該團隊還采集了多項地面移動系統(tǒng)的數據并研究了福特Model T等復合系統(tǒng)(combined systems)。
據Gart透露,該研究將幫助設計師確定電力、速度及質量間的取舍,以便提升未來國防型陸棲機器人的性能。
該方程式的能耗或將與車輛的能耗近似
Kott表示:“美國軍方務必制定可行、宏大的目標,對未來陸棲機器人的電量、速度和質量實現最優(yōu)配比。僅憑借當下的經驗是無法實現這類目標的,因為軍用硬件的研發(fā)及應用通常要數年乃至數十年之久。
因此,這類硬件的指定者(specifiers)和設計師們務必基于未來的技術機遇來實現其具有挑戰(zhàn)性但仍可實現的諸多目標。因此,在設計時,研究人員未必能完全理解相關的新技術!保ū疚臑榫幾g作品,所用英文原文和圖片選自unite)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9.16點擊進入 >>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會工業(yè)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 1 從技術狂歡到安全合規(guī) :2025上半年自動駕駛融資進入“場景閉環(huán)”新周期
- 2 智駕技術戰(zhàn):特斯拉、華為、理想、小鵬和比亞迪,誰才是未來?
- 3 最嚴輔助駕駛新規(guī),兩部門再劃監(jiān)管、宣傳紅線
- 4 百度蘿卜快跑:從北大嶼山到香港島:自動駕駛在香港的 “三級跳” 啟示錄
- 5 ADS 4推送在即,華為乾崑憑什么率先奪下L3的“橋頭堡”?
- 6 名爵翻身把歌唱?搭載半固態(tài)電池,全新MG4大定39分鐘破萬
- 7 一文看全:中國智能電動部件企業(yè)“圍攻”慕尼黑
- 8 尚界新車16.98萬起!鴻蒙智行“四界”齊發(fā),第二階段拼什么?
- 9 輔助駕駛出海、具身智能落地,稀缺的3D數據從哪里來?
- 10 “紅!笔袌鲆廊挥行隆盎印,2025成都車展重磅SUV全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