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叫板多連桿?扭力梁+瓦特連桿組合

2019-06-19 16:40
FutureCar
關注

“瓦特連桿”最初是由英國傳奇發(fā)明家兼工程師詹姆斯-瓦特所發(fā)明的。別克威朗采用這種結構用于扭力梁懸架上, 以此來減少后輪側向力對車輪前束的影響。也減少了在轉彎時側向力產生的離心,使兩側車輪受力始終與路面保持最適宜的接觸。

關于扭力梁懸掛,已經非常熟悉了,扭力梁式后懸架常見于在發(fā)動機前置前輪驅動(FF)的車型。其外觀與作動方式類似于拖曳臂式,只是在連接左右輪的下支架中間以一根粗大的梁連接,而梁的兩側拖曳臂用于為前后方向定位,整個懸架系統(tǒng)以拖曳臂的前端與車身連結,在梁的上方有用來做為橫向定位的連桿,看起來就像H型。在車身傾斜時因扭力梁車軸的扭曲,使車輪的傾角會有變化。由于扭力梁式后懸架的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容易維修且占用車底空間較小,可降低車底盤的高度,從而車內空間得以增加,因而常用于小型車。又因為其剛性強,負載大的特點也常被用于純種越野車和載重貨車上。

扭力梁+ 瓦特連桿在結構上是很簡單的,后懸架上左右各增加的一根推桿,兩根推桿通過杠桿機構連接,相互作用,彼此限制活動范圍,于是便能減小兩側懸架的壓縮和伸張幅度,扭力梁懸架+瓦特連桿能夠保證懸掛在轉向時向車輛受迫一側的后輪輸出支撐力,并向另一側后輪輸出相同的反向拉力,從而保持兩側后輪擁有平穩(wěn)的抓地力,有效減少側傾。

在極速過彎時,兩根連桿會依據(jù)結構力學自動地相互作用,為外側車輪提供更多的支撐,避免車輪過多的形變,同時還可以有效避免極端情況下內側車輪失去附著力。這種支撐性不僅讓駕駛感更運動,而且還能實打實地提升過彎特性和主動安全性。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