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小米到底懂不懂用戶隱私

技術爆發(fā)帶來了大量新產品,這些新產品的使用機制復雜多樣,用戶往往在不經意間就出賣了自己的隱私。除了前文提到的AI設備,VR眼睛、基因監(jiān)測以及各種物聯網設備都有泄露用戶隱私的可能性。但我們能放棄這些產品嗎?李彥宏曾經說過,中國用戶對隱私問題沒那么敏感,一定程度上愿用隱私換方便和效率。用戶購買一款產品時,基于對企業(yè)的信任,將隱私信息交給企業(yè),企業(yè)及應當對得起用戶的信任,否則受損失的不僅是用戶,還有企業(yè)的公信力。

相當一部分企業(yè)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比如在AI設備出現之前,手機輸入法是一直被詬病泄露用戶隱私的產品。搜狗輸入法在與用戶經過多輪的博弈后,也壯士斷腕,舍棄了一部分用戶數據。搜狗CEO王小川在今年1月的搜狗全球伙伴合作大會上說,“對于用戶數據而言,首先要保證在收集后要在一個生態(tài)或者一個公司甚至一個產品里使用,而不再通過交換之類的方式‘往外走’。其次是有一些敏感的用戶數據,我都不敢收集上來,其實不是我不敢用,我是怕沒用好給泄露了!

小愛同學的“前輩”——亞馬遜Echo也曾卷入一樁泄露用戶隱私的官司中:俄勒岡州一對夫妻的對話被錄制下來發(fā)送給了他們的熟人·,而隱私泄漏的原因,竟是Echo接收到了“發(fā)送信息”的指令。

鑒于用戶隱私問題遲遲得不到妥善解決,歐盟宣布從今年5月25日起,由28個國家的監(jiān)管機構強制執(zhí)行《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這個被稱為“歐洲最嚴隱私法”的條例,對包括公司、公共機構、慈善機構都有巨大影響。

在“歐洲最嚴隱私法”的影響下,蘋果、谷歌、推特、微軟都修改了自家的隱私政策。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搜狗和亞馬遜都在用戶隱私上碰壁,而作為小米同業(yè)競爭對手的蘋果又在解決用戶隱私問題上給出了相當漂亮的答案。雷軍確實應該好好考慮下,如何做好用戶隱私,起碼不要像這次一樣,泄露用戶跟小愛同學之間的“情話”。

15日深夜刪除了這條微博的雷軍顯然是意識到了,這條微博不恰當的內容。但用戶隱私的問題,雷軍真的意識到了嗎?

文|科技唆麻

<上一頁  1  2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