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僅靠做疫苗,藥企能賺大錢嗎?

2021-01-11 15:38
霞光社
關注

譯者丨艾瑞莉婭

2021新年到來之前,全球至少有兩三種新冠疫苗已經到了可批量注射階段。幾個月內,數以百萬計的人會接種到第一針來自輝瑞(Pfizer)、莫德納(Moderna)或阿斯利康(AstraZeneca)的疫苗。

盡管這些疫苗救大眾于水火之中,藥企們也是要給股東掙錢的。生產新冠疫苗似乎能掙大錢,但這些藥企究竟能從中掙多少?長期來看,新冠疫苗的市場會怎樣變化?

靠做新冠疫苗,藥企能賺大錢嗎?

賣價受壓,利潤低下

和多數藥品不同,疫苗并不是搖錢樹。市場不大,能做疫苗的藥企也不多。疫情之前,每年疫苗在全球市場的規(guī)模僅約240億美元——和年收入1萬億美元的整個醫(yī)藥市場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舉例來說,流感疫苗最大的生產商賽諾菲(Sanofi)在同行中市占率達到25%,但每年也僅有幾十億美元的收入。

而對新冠疫苗來說,為了能讓全球人民都接種得起,公眾一直施壓,以期盡量壓低成本。這也就是為什么藥企們放出的第一批疫苗如此便宜——最低3美元一針(AstraZeneca),最高也僅25至37美元一針(Moderna)。

如果藥企的疫苗能夠終止疫情傳播,盡管帶來的經濟效益難以量化,但帶來的品牌效應和聲望仍是很大的?紤]到疫情后的巨大經濟利好,藥企自然害怕現階段疫苗太貴了政府和大眾不買賬,以致影響到企業(yè)的名聲,因此也不敢漫天要價。

相比于流感疫苗,新冠疫苗市場更廣一些、利潤率也更低一些。在病毒尚是全世界公敵的時期,新冠疫苗的年收入總規(guī)模大約是100億美元。但相比之下,藥企默克(Merck)僅Keytruda一種抗癌藥每年就能掙超過70億美元。

這種公眾壓力下的低價將在疫情結束或是接種需求得到完全滿足時終結。我們無從得知后疫情時代會是什么樣。也許近年病毒仍會傳播,那么在世界范圍內新冠疫苗仍會有一定需求;也可能疫苗的免疫作用足夠長久,病毒的傳播被抑制,因此疫苗需求大大降低。

盡管短期內藥企可能沒法將利潤最大化,但當病毒傳播能力弱化但未滅絕時,可能就是它們提價的好機會。無論后疫情時代持續(xù)多久,只要不再被全世界廣泛需要,藥企都更有周旋余地,容易將疫苗賣出高價。當疫苗需求量降低,公眾對疫情的關注不再那么密切的時候,將會緩解壓價的狀況。

因此在未來,疫苗在市場上的訂單量可能不再那么重要,量小也一樣可能實現更高的毛利和凈利。

靠做新冠疫苗,藥企能賺大錢嗎?

需求多樣,市場廣闊

目前市場上已知有效的疫苗在生產和運輸上需要滿足不同的條件。比如輝瑞的疫苗需要極低溫的冷藏條件(約零下70攝氏度);而莫德納生產的疫苗只需要在零下20攝氏度貯藏,所以更符合醫(yī)院現有的冷庫條件。

然而這兩種疫苗依然需要不間斷地在零下低溫中貯藏,這樣苛刻的條件對于世界上大部分電力和基礎設施不足的地區(qū)來說都是無法做到的。相比之下阿斯利康生產的疫苗則沒有這么嚴格的貯藏溫度要求,對設施不足的地區(qū)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莫德納的疫苗志愿者涵蓋了各年齡段、各類工作性質

這不僅意味著市場對于多種疫苗都有需求,而且它們大多都有屬于自己的不小的受眾群體。

常春藤名校達特茅斯學院的教授Christopher Snyder表示,即使在行業(yè)僅排五六名,藥企生產疫苗帶來的商業(yè)價值仍是無量的。

試驗階段投的錢總會有回報,即使一針疫苗沒多少錢,只要占有世界市場的一小部分份額就能掙錢。

靠做新冠疫苗,藥企能賺大錢嗎?

專利也是門生意

其實輝瑞和莫德納還有別的掙錢渠道,并非疫苗本身,而是制造過程的專利權。

疫苗的專利有效期為20年(再減去批準流程的耗時)。大多數情況下,大型生產商都會在世界范圍內為自家生產的疫苗申請專利,以防其他國家的制藥企業(yè)做“盜版藥”。

圣路易斯大學衛(wèi)生法研究中心的教授Ana Santos Rutschman說道,疫苗的專利權一般都不太掙錢。

一款疫苗可能附帶有很多個專利,比如HPV疫苗就擁有81個專利。這些專利覆蓋了配方、監(jiān)管標準、生產過程。而當現在新疫苗面世時,已經很少有過去沒申請過的專利了。Santos Rutschman說:“疫苗產業(yè)已經不剩多少未開發(fā)的知識產權了!贝蠖鄶狄呙绲闹谱鞣绞酱笸‘,或者依賴于某種已有技術來觸發(fā)免疫反應。

當然,疫苗的配方各不相同,但對于新冠疫苗來說,生產商們已經達成共識,都不會去申請專利。就算去申請,在病毒變異性未知的情況下,疫苗有效期可能只有寥寥數年。

但莫德納和輝瑞疫苗的意義遠不止于預防新冠一種病毒,它們還成功引入了更重要的元素--采用RNA信使來激發(fā)免疫反應。

新冠疫苗研制方面的投資同時推進了領域內對于mRNA的研究。新冠疫苗是第一個運用這項新技術的,或許RNA技術不僅能運用在更多疫苗中,也能運用到其他療法中。

這項疫苗中的新技術可能會拿到幾項專利,但Santos Rutschman教授指出,在消息公開之前,藥企將怎樣運用RNA技術仍是未知的。也許mRNA技術能夠在疫情之后仍持續(xù)為企業(yè)帶來專利收入。

其實相比于“激發(fā)免疫的催化劑是什么”,企業(yè)更關心疫苗本身帶來的效益。

文章翻譯自QUARTZ,原標題為 How drug companies will profit from making Covid-19 vaccines,作者是Annalisa Merelli,由霞光社簡單整理編輯后發(fā)表。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