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買車的直播間,主播喊到聲音嘶啞
導語Introduction
汽車主播并非連接顧客與品牌的“最后一公里”,而是將品牌或者車型拿到用戶面前,讓產(chǎn)品能夠被用戶納入第一層購車決策圈的導購員。
“最后十張優(yōu)惠券,放完主播直接下播了,直播間100位大哥搶10只優(yōu)惠券,我不能保證你們?nèi)繐尩。點擊右下角四色風車,至高五萬元購車優(yōu)惠,現(xiàn)在只剩下8個(名額)了。”
深夜12點40的某品牌汽車直播間,主播的聲音難掩沙啞疲憊,引導用戶留資的停頓里,手機播放器傳來兩聲頗顯急促的吞水聲。相較于白天密集的話語轟炸,深夜的直播間稍顯溫和,疲態(tài)盡露的主播雖無法維系高強度的輸出,但她引導留資的話術和饑餓營銷的手段已經(jīng)成為肌肉記憶,即便在困倦的狀態(tài)下依然可以信手拈來。
伴隨直播帶貨興起和幾年前的疫情助推,直播賣車于幾何時成為消費者購車的又一有力渠道。但當線下看車的限制解除之后,線上賣車的熱度便急轉直下。在直播經(jīng)濟的浪潮褪去之后,汽車直播間最終定位于引導用戶留資的工具,在十幾平方米的場地中,裝扮精致的汽車主播在此燃燒青春,希冀以長時間的直播和不間斷的話術轟炸,獲取寶貴的用戶線索。
但現(xiàn)實是,能突圍而出的主播寥寥無幾。多數(shù)人在日復一日的機械輸出中,數(shù)據(jù)始終在低位徘徊,整日焦慮。唯有極少數(shù)主播憑借亮眼的留資轉化,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站穩(wěn)腳跟,換取匹配付出的豐厚報酬。
然而,汽車直播并非主播的單打獨斗,品牌的影響力、背靠的平臺、購車政策的變化,甚至月份的更替等外部條件都直接關系著直播的最終效果,稍有不慎,脆弱的汽車主播便會受到波及。
01績效高任務重,汽車主播沒想象中好干
定居高郵的小林,不久前退出了汽車銷售行業(yè),目前正在求職。去年4月,她剛剛生產(chǎn)不久,與社會的短暫脫節(jié)后,她面試了門檻較低的汽車線上銷售崗。
從小林社交媒體的分享可以看到,去年11月底她才開始學車,12月底拿到了駕駛證。剛學會開車便要上陣賣車,同時還要兼顧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小林明顯有些吃不消。帶孩子的后遺癥漸顯,以往孩子哭鬧驚醒的習慣在分床睡后依舊保留,在工作壓力最大,她急需休息的夜晚,她依舊時常在夜里驚醒。
地區(qū)和行業(yè)的雙重約束下,小林每周只能休息一天,上班時強度又極為飽和。“除了一天五場,一場一小時的直播外,還要負責拍廣告、剪輯視頻。然后直播的時候不可以停頓,沒有人也要一直說,”采訪時小林表示,“一天要3~5條視頻,就中午有吃飯的休息時間。”
盡管如此,但從薪資來看,小林到手的報酬完全無法與付出的努力相匹配。“工資是底薪加賣車提成,3000的底薪,賣車我賣不掉哩。”剛剛拿到駕照對車不甚了解的小林,基本只能拿到最基礎的底薪,“(公司)有專門銷售,我們提供線索,銷售賣車,但是提成算不到我頭上。”
和小林的采訪是在3月末,那時候她在一篇汽車銷售的帖子下發(fā)布了這樣一條留言,“(這個崗位)如果你愿意做的話,我讓位,你來干。”從中可以看出她想要離開這一行業(yè)的傾向。而在7月,翻看小林的社交媒體主頁,有關汽車銷售工作的痕跡已經(jīng)全部消除,目前主頁的第一篇帖子,是她四月底發(fā)布的求職帖。
同樣選擇離職的,還有在一線城市的主播Wanna。與小林不同,位居大城市的Wanna一周可以休息兩天,視頻和直播任務也比小林輕。她的工作指標以月為單位,每月需要直播45場,每場一小時,視頻要求則為60條。薪資方面,Wanna稱,她的薪資也是底薪加績效,其中,績效由線索、邀約試駕和訂單三部分組成,達成一個線索、拍攝視頻和直播算一個績效,邀約和訂單另算。
由于Wanna的品牌是較新的小眾品牌,每月獲得的線索固定在一二百條,績效有限,每月的到手工資只有七八千,與前任主播底薪一萬另加績效的薪資水平相去甚遠。Wanna稱,在她任職后,崗位的底薪和績效就時常下調(diào)。
底薪和績效的薪資構成是汽車主播業(yè)態(tài)的常態(tài),績效多與視頻、線索、成交量等關鍵數(shù)據(jù)掛鉤,其中線索最為主要。
圖丨直播間主播教導留資操作
具體的績效計算方面,《汽車公社》獲取到了某央企的新勢力汽車直播考核標準:勞動合同顯示,績效提成方面,月度直播投流的情況下考核標準為每月200有效線索,未投流則為50。月度完成率低于線索目標50%負激勵1500,完成率高于50%低于100%負激勵1000,完成率達成線索目標150%額外激勵1500,完成率達成線索目標200%額外激勵2000。直播線索保底5元一條,完成線索目標150%10元一條,完成線索目標200%20元一條,協(xié)助攝像產(chǎn)出爆款視頻額外激勵100元一條。
依此計算,在投流情況下,達到基本的績效考核標準200條線索,便可獲得1000元的保底績效提成,如果能夠翻倍達到400,則不僅可以獲得2000元的激勵,還可以獲得8000元的線索成交金,共計一萬元。然而,如果沒有達到線索,還可能因負激勵導致“帶薪上班”。
02獲客成本更低,汽車主播以線索謀生
線索類似于行業(yè)的黑話,簡單來說,其實就是用戶在直播間留下的手機號碼和意向車型等信息。上述信息需要用戶點擊界面上的留資通道主動留下,為了引導用戶留資,直播間的主播往往以極為密集的話術為主,輔以抽獎、試駕禮等各種手段。
相較于直播投流,抽獎不僅獲客成本更低,而且更容易見效。例如,在一些自主品牌直播間,主播以49元的車模為抽獎禮品,只有留資的用戶才會被納入獎池,每15分鐘開獎一輪,以此來引導用戶留資。
而想要靠直播投流獲得相同的留資數(shù),投入的成本往往數(shù)倍不止。隨機抽取的18條直播數(shù)據(jù),涵蓋合資、自主品牌、新勢力等多個維度,從數(shù)據(jù)來看,除卻3家未進行投流的團隊外,余下的15家中過半團隊線索成本在30元以下,另有5家線索成本徘徊在百元上下。
有林肯新媒體銷售曬圖表示,5月月末,投流成本為1.23萬元,當月的有效線索達到475條,其中26位客戶受邀到店,9位完成了交易。平均下來,一個線索的成本不足26元,獲客成本約為1367元,優(yōu)于傳統(tǒng)渠道動輒成千上萬元的獲客資本。以線索量為基數(shù),該店鋪的訂單轉化率約為1.89%,與商超店鋪2%的轉化率接近,不及4S店20%的轉化率。
上述新媒體銷售為經(jīng)銷商招聘的新媒體員工。調(diào)查得知,汽車銷售既有品牌直屬,也有經(jīng)銷商直屬,背靠較大的經(jīng)銷商集團或成為進駐品牌官方直播間都會獲得更高的曝光,也更容易達到績效標準。
然而,即便如此,線上銷售的抗風險性也極低,稍有不確定性因素,脆弱的汽車銷售便可能受到波及。
因熱愛而投身汽車直播行業(yè)的Jennie,憑借對工作的全身心投入,在6月做到了全國流量前6。盡管領先已經(jīng)保持了一段時間,但步入7月,Jennie依然焦慮難掩。“這個月(流量)直接到低谷了,根本沒辦法交差的。”
據(jù)了解,Jennie同樣受雇于經(jīng)銷商,每天直播兩場,一場一小時。據(jù)Jennie介紹,做到頭部的位置,需要主播一個月獲取2200條線索,即便按照單休,一個月直播52場的頻率來算,一場直播下來也至少要拿到42條線索才算及格。其中難度,不言而喻。
一旦數(shù)據(jù)沒有達標,不僅體系領導會不停追問,主播自身也會陷入極大的負面情緒中,甚至發(fā)展到自我否定的地步:“第一個是流量突然下滑嚴重,感到焦慮、煩躁;第二個就是和績效工資也掛鉤,第三個也是覺得丟人吧。”
在領導的追問下,善于自我反思的Jennie也試圖從自身找尋原因,但最終也只能無功而返:“直播狀態(tài)、話術,各個方面都是良好,也沒有違規(guī)操作,但是就是轉化不動了。”
原因并不在于Jennie。翻閱社交平臺不難發(fā)現(xiàn),一眾汽車主播,無論頭部、腰部抑或尾部,均在憂心忡忡地發(fā)帖,分享自己7月流量斷崖式下滑的現(xiàn)狀,并希冀能通過抱團取暖探明原因。盡管是行業(yè)的風向突轉造成的不可逆轉事件,但其帶來的結果仍需要銷售獨自承擔。而當品牌出現(xiàn)輿論較大的負面事件時,汽車主播則不可避免地成為輿論首當其沖對準的對象。
此前,有坐擁超百萬粉絲的網(wǎng)紅博主發(fā)布維權視頻,控訴自己在換購國產(chǎn)車時遭遇“貸款欺詐”,造成了20余萬元的損失。視頻一出,高舉正義旗幟的網(wǎng)友粉絲便大舉涌入該品牌直播間,毫無顧忌地發(fā)表不良言論,直至主播委屈落淚也沒有收斂。
03直播銷售渠道未打通,網(wǎng)上買車還是小眾
為了吸引更多用戶入場,一些主播選擇劍走偏鋒,以戲劇或“抽象”的方式直播,Jennie就是靠著演戲的直播方式走到了行業(yè)頭部,“直播(起來)就是演員。”然而,同一劇情使用的次數(shù)有限,為避免審美疲勞,直播內(nèi)容也需要實時更新,極大增加了主播的工作量。
盡管為了引流各大主播各顯神通,但作為大宗產(chǎn)品,汽車產(chǎn)品線上銷售的模式眼下仍沒有跑通。618超級大促中,懂車帝巨懂車旗下“懂車購”聯(lián)合12家車企開展的直播售車活動,直播累計看播量突破140余萬次,互動量也超百萬,但最終單店整車定金支付1773單,抖音&懂車帝雙端成交總額僅為608萬元,與其他行業(yè)的成交額相去甚遠。
直播賣車模式存在的根本問題,直接決定著汽車主播的定位:他們并非連接顧客與品牌的“最后一公里”,而是將品牌或者車型拿到用戶面前,讓產(chǎn)品能夠被用戶納入第一層購車決策圈的導購員。這也能夠解釋為什么目前的汽車主播績效指標都一致地指向了線索。
然而,當“線索”成為衡量一切的核心標尺,個人的努力在龐大的外部變量面前就會顯得愈發(fā)渺小。汽車直播間高效地制造著入口,卻尚未證明能真正打通出口;它放大了個體的聲量,卻也放大了個體所承受的系統(tǒng)性風險。
直播賣車的故事,遠不止于屏幕前的熱鬧與話術,更藏著一個行業(yè)在轉型陣痛中的探索與突圍。當下的困局,本質(zhì)上是大宗消費的重決策屬性與直播經(jīng)濟的即時性邏輯之間的深層博弈,而破局的關鍵,正在于找到兩者的平衡點。
現(xiàn)階段的核心難題,在于信任鏈路的斷裂。用戶在直播間留下的線索,往往停留在“初步好奇”的層面,如何將這份好奇轉化為線下看車的篤定,考驗著線上線下的協(xié)同能力。此外,內(nèi)容價值的重塑和行業(yè)生態(tài)的規(guī)范也需進一步規(guī)范,讓行業(yè)向著更為健康長遠的方向發(fā)展。
直播賣車或許永遠不會成為汽車銷售的主戰(zhàn)場,但它完全可以成為最活躍的“前哨站”——在用戶購車決策的最初階段,用高效的信息傳遞降低篩選成本;在線下渠道觸達有限的區(qū)域,用屏幕打破地理限制;在品牌與用戶的互動中,用即時反饋捕捉市場需求。
當行業(yè)褪去浮躁,那些真正沉淀下來的價值——專業(yè)的內(nèi)容、流暢的鏈路、健康的生態(tài),終將讓汽車直播間擺脫“線索工具”的單一標簽,成為汽車消費鏈路中不可替代的一環(huán)。
原文標題 : 沒人買車的直播間,主播喊到聲音嘶啞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從技術狂歡到安全合規(guī) :2025上半年自動駕駛融資進入“場景閉環(huán)”新周期
- 2 智駕技術戰(zhàn):特斯拉、華為、理想、小鵬和比亞迪,誰才是未來?
- 3 最嚴輔助駕駛新規(guī),兩部門再劃監(jiān)管、宣傳紅線
- 4 百度蘿卜快跑:從北大嶼山到香港島:自動駕駛在香港的 “三級跳” 啟示錄
- 5 ADS 4推送在即,華為乾崑憑什么率先奪下L3的“橋頭堡”?
- 6 名爵翻身把歌唱?搭載半固態(tài)電池,全新MG4大定39分鐘破萬
- 7 尚界新車16.98萬起!鴻蒙智行“四界”齊發(fā),第二階段拼什么?
- 8 輔助駕駛出海、具身智能落地,稀缺的3D數(shù)據(jù)從哪里來?
- 9 “紅!笔袌鲆廊挥行隆盎印保2025成都車展重磅SUV全面看
- 10 自動駕駛專利大揭秘:中國憑啥占了全球超四成?百度公司3477件申請量霸氣登頂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