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品牌受質疑用戶投訴高競爭優(yōu)勢不再,頻推新車是起亞新出路嗎?

2018-04-08 10:31
二師兄玩車
關注

2017年,東風悅達起亞中國市場銷量斷崖式下跌!全年銷量僅為36萬臺,和2016年相比,同比下降44%。在經歷了2017年慘痛的銷量下跌后,東風悅達起亞實施了戰(zhàn)略調整,開啟新車投放熱潮,計劃2018年在中國市場推出包括新一代智跑、Stonic、K3/K5插電混動版、KX3純電動版在內的等7款新車,并將2018年的銷量目標謹慎的下調為50萬輛,以試圖扭轉頹勢。但這看似力挽狂瀾的調整會奏效嗎?

品牌受質疑用戶投訴高競爭優(yōu)勢不再,頻推新車是起亞新出路嗎?

依二師兄來看,東風悅達起亞想讓銷量回暖,必須正視這四點:

品牌認知度提升

2002年,在起亞汽車剛剛進入國內,合資成立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時,汽車也剛開始進入中國尋常百姓的家。那時,中國的自主品牌在數量上還非常有限,在產品品質上也還處于比較低級的階段,消費者并不認可。而以德系、日系為首的早已樹立起口碑的合資品牌價格又高高在上,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這時,暫露頭角的韓系憑借合資品牌的身份、相對穩(wěn)定的質量、較低的價格、較高的性價比迅速獲得了中國部分消費者的認可。

品牌受質疑用戶投訴高競爭優(yōu)勢不再,頻推新車是起亞新出路嗎?

品牌受質疑用戶投訴高競爭優(yōu)勢不再,頻推新車是起亞新出路嗎?

但經過十幾年市場的洗禮,韓系車在國內市場并沒有積累下像德系、日系一樣良好的口碑,而曾經相對自主品牌占有優(yōu)勢的品控方面,如今也被奮起直追的自主品牌追趕,今天的自主,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加上部分特殊因素的影響,韓系車的合資品牌“金字招牌”已越來越不管用,品牌認知度越來越差。

品牌受質疑用戶投訴高競爭優(yōu)勢不再,頻推新車是起亞新出路嗎?

車型質量和投訴問題頻發(fā)

與逐年盡顯疲憊的銷量相比,起亞車型近些年的投訴量卻在不斷上升,質量和投訴問題頻發(fā)。

品牌受質疑用戶投訴高競爭優(yōu)勢不再,頻推新車是起亞新出路嗎?

在2017年度國內轎車投訴銷量比排行榜上,東風悅達起亞在2017年中旬新推出的KX CROSS車型高居排行榜第5位,而在其他成熟車型方面,也同樣存在不少投訴。

品牌受質疑用戶投訴高競爭優(yōu)勢不再,頻推新車是起亞新出路嗎?

品牌受質疑用戶投訴高競爭優(yōu)勢不再,頻推新車是起亞新出路嗎?

除了三大件之外,車身附件及電器、服務態(tài)度等都是投訴的重災區(qū),大量的投訴和質量問題也是起亞車型銷量增長的絆腳石。

拉低售價易引發(fā)潛在的質量問題

近些年,國內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讓曾經高高在上的德系品牌不斷降低售價,受之影響,其他車系的價格也在隨之下跌,如今日系車型已經開始侵占之前韓系車型的價格區(qū)間,造成韓系車型被迫降價,甚至開始與自主品牌打價格戰(zhàn)。

品牌受質疑用戶投訴高競爭優(yōu)勢不再,頻推新車是起亞新出路嗎?

品牌受質疑用戶投訴高競爭優(yōu)勢不再,頻推新車是起亞新出路嗎?

起亞品牌也受此影響,近些年價格不斷降低,但不斷降低的價格與固定的成本終究是相矛盾的,近些年來起亞頻發(fā)的質量和投訴問題不禁也讓人懷疑,繼續(xù)降低售價是否會帶來更嚴重的質量問題,低價的背后產品的質量該如何保證。

與競品車型相比優(yōu)勢不再

東風悅達起亞盡管是合資品牌,但受韓系品牌在國內消費者心中定位的影響,其整體只能定位于日系之下,自主品牌之上。在中國市場發(fā)展初期,起亞汽車相比德系、日系品牌有著性價比更高的優(yōu)勢;相比自主品牌車型,也有外觀設計時尚、品控更穩(wěn)定的優(yōu)勢。

品牌受質疑用戶投訴高競爭優(yōu)勢不再,頻推新車是起亞新出路嗎?

但近些年,受德系、日系品牌車型不斷降價的影響,起亞汽車的性價比優(yōu)勢已不再明顯;而這些年,國內自主品牌也在奮起直追,全方面提升,起亞汽車曾對于自主品牌在設計、品控方面的優(yōu)勢也不再存在,甚至在面對個別自主品牌時,還有被反超的趨勢。

品牌受質疑用戶投訴高競爭優(yōu)勢不再,頻推新車是起亞新出路嗎?

品牌受質疑用戶投訴高競爭優(yōu)勢不再,頻推新車是起亞新出路嗎?

在產品競爭力方面,起亞也存在短板。其目前在售的車型均為多年未更新的老舊車型,近些年推出的多款新車型,無論是KX CROS、煥馳還是凱紳都是換湯不換藥的拉皮車,產品本身毫無競爭力。

品牌受質疑用戶投訴高競爭優(yōu)勢不再,頻推新車是起亞新出路嗎?

二師兄總結:盡管在2018年東風悅達起亞謹慎的將銷量目標定為50萬輛,這一數值甚至低于其2016年65萬輛和2015年61.6萬輛的年銷量,但考慮到國內逐年加劇的市場競爭及目前東風悅達起亞的現狀,可以推斷,東風悅達起亞今年想完成50萬年銷量目標,難度依舊很大!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