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親兒子”放狂言:傳統(tǒng)云巨頭是“時代眼淚”?
引言
說到云巨頭,你的腦中可能會閃過:亞馬遜AWS、微軟Azure,以及谷歌Google Cloud。
但最近,一家云計算公司掌門人侃侃而談:“指望AWS們部署GPU云,就像是走進福特公司,要求他們生產一輛Model Y。”
放出如此“狂言”正是英偉達的“大兒子”——CoreWeave。畢竟,人家有個最新市值≈臺積電+阿斯麥+AMD+高通+應用材料+德州儀器+美光+英特爾 的“好爸爸”英偉達撐腰。
剛剛,這家GPU云計算公司又借到了75億美元買顯卡,本輪債務融資由Blackstone、Magnetar、Coatue領導;5月初,Coreweave才完成了11億美元的C輪融資,最新估值達190億美元。
用一句話概括CoreWeave的爽文經歷,可以總結為“好風憑借力”。
CoreWeave的三位創(chuàng)始人Michael Intrator、Brian Venturo 和 Brannin McBee均是華爾街的“本分打工人”,做過大宗商品交易員,經營過對沖基金、家族辦公室。直到2016年,他們在曼哈頓辦公室的臺球桌上,用一塊英偉達GPU挖到了以太坊網絡上的第一個幣。
在接踵而至的加密熱潮中,他們的GPU越買越多,導致“華爾街的辦公桌堆滿了GPU”。再后來,挖礦地點也從臺球桌變成了新澤西州的一個車庫。
2017年,CoreWeave正式成立。
2018年,不少挖礦公司倒閉。CoreWeave趁機抄底GPU,存貨從3位數(shù)張變成了5萬張,數(shù)據(jù)中心增加到了7個,占以太坊網絡總量的1%以上。
2019年,CoreWeave轉型做IaaS,并將消費級GPU全面轉向英偉達的企業(yè)級GPU。
2020年,CoreWeave宣布加入英偉達合作伙伴網絡計劃,成為“算力黃牛”。
2022年,大規(guī)模顯卡挖礦時代結束,CoreWeave徹底轉型為一家云服務提供商,并在11月成為首批提供采用英偉達 HGX H100超級芯片的云服務商之一。
幾乎是同時,ChatGPT推出,生成式AI爆火。CoreWeave手里的幾萬張GPU全部成為了“珍貴香料”,客戶包括OpenAI、微軟、Inflection(已殉)等眾多AI巨頭。
2023年4月,CoreWeave獲得了來自英偉達的2.21億美元B1輪融資。黃仁勛在業(yè)績電話會點名“你會看到一大批新的 GPU 專業(yè)化云服務提供商”“最知名的當屬CoreWeave,他們做得非常出色。”更為關鍵的是,英偉達給CoreWeave開了“比藥還難買”的A100、H100“小灶”。8月,CoreWeave就將英偉達 H100作為抵押品,獲得了另外 23 億美元的債務融資,資金將用于收購更多芯片,以及建設更多數(shù)據(jù)中心。
彼時,有兩位著名硅谷“狂徒”正在扯著黃仁勛的皮衣,求寵愛。去年9月,Oracle創(chuàng)始人Larry Ellison和他的好友Elon Musk,邀請黃仁勛在硅谷一家豪華餐廳吃日料。這頓飯讓Ellison如芒刺背、如坐針氈、如鯁在喉。他事后回憶:壽司吃了一小時,我倆就跪求了一小時。
為何“好爸爸”英偉達一定要將CoreWeave送上青云?
顯而易見——CoreWeave并不打算,也似乎沒能力自己造芯片。
黃仁勛在臺灣大學的演講中提到:“為了食物而奔跑,或者為了不被他人當食物而奔跑。無論哪一種情況,都要保持奔跑。”但對于英偉達而言,用一張張GPU堆起來的萬億帝國何嘗不是“前門有虎,后門有狼”。
前有英特爾、AMD等半導體巨頭研發(fā)AI芯片,后有OpenAI、微軟等下游客戶推動自研芯片,自己做“鏟”自己挖。從客觀上看,三大云巨頭本身也有充足的資源和動機自研芯片。前面“跪求”黃仁勛的馬斯克自己也說:“英偉達不會永遠在大規(guī)模訓練和推理芯片市場占據(jù)壟斷地位。”
英偉達的應對之策有二:一是自己做云,包括發(fā)布DGX Cloud。即便只是將DGX Cloud托管在各家云服務商的云平臺上,也動了大客戶的奶酪,比如AWS曾直接拒絕合作,但后來又被迫答應了。二是扶持“對手”的對手,例如CoreWeave、Lambda Labs等較小的云服務商,讓微軟等巨頭不得不再“交”一層GPU稅。
近日,春風得意的CoreWeave披露:其設施可能要運行數(shù)十萬張H100。如此看來,盡管其容量不足以與AWS或微軟相比,但預期增長可能會在GPU云銷售方面接近Oracle。
但如果排除英偉達“撐腰”的因素,CoreWeave確實給了客戶pick自己的理由。
從性能看,CoreWeave承諾公司專注于高性能計算服務,而不像一般云服務商還提供存儲、網絡等多種服務。因此“比傳統(tǒng)云提供商快 35 倍,成本低 80%,延遲低 50%”。
從價格看,在CoreWeave租用英偉達A100 40GB GPU,每小時收費2.39美元,相當于每月1200美元。相比之下,在Azure和Google Cloud上,相同GPU,每小時價格分別為3.40美元和3.67美元,每月成本高達2482美元和2682美元。
CoreWeave為何會出現(xiàn)這些明顯優(yōu)勢,公司與英偉達的合作將走向何方,從云服務商的角度如何觀察AI浪潮趨勢?在The Information最新采訪中,CoreWeave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Brannin McBee道出了答案。
內容如下。
The Information:這次融資意味著什么?
McBee:與AWS、Google Cloud、Azure、Oracle這些同行相比,這一輪融資使我們進入了超大規(guī)模計算的行列。
不同之處在于,我們是AI超大規(guī)模計算提供商,與世界上最大的云服務提供商處于同一類別。這不僅體現(xiàn)在我們的運營技能上,還體現(xiàn)在我們的合作伙伴上。我們的投資者、債權人、客戶和供應商,這些都讓公司定位為 超大規(guī)模計算提供商。這就是你們現(xiàn)在看到的結果。
The Information:你們將如何用這筆錢?
McBee:如你所料,將全部用于基礎設施建設。10億美元的C輪股權融資,是為了引入頂尖工程人才,以及頂尖的技術投資者。債務融資則是為了支持產品開發(fā)。
The Information:擴大GPU容量的最大瓶頸是什么?
McBee:很大程度上是電力。幸運的是,我們已經提前很久解決了這個問題。電力是目前整個市場的瓶頸。這也是我們最珍視的戰(zhàn)略資產之一。我們能夠識別出市場即將出現(xiàn)的問題,并提前確保實現(xiàn)增長目標所需的數(shù)據(jù)中心容量。
The Information:如果擴展到28個數(shù)據(jù)中心,到2024年底你們計劃擁有多少兆瓦的數(shù)據(jù)中心容量?
McBee:超過300兆瓦。
The Information:明年呢?
McBee:我們有電力供應,有數(shù)據(jù)中心空間。遠遠超過這個數(shù)量的兩倍。
The Information:我聽說英偉達H100芯片在不同云服務中表現(xiàn)不同。為什么你們聲稱H100在CoreWeave的表現(xiàn)比在AWS更好?
McBee:差異在于將H100交付給客戶的解決方案。換句話說,秘密在于軟件。
我們構建了整個軟件解決方案來支持AI基礎設施,而我們的競爭對手則圍繞托管網站和存儲數(shù)據(jù)池構建他們的軟件解決方案。結果當然不同。
這有點像你走進福特公司,要求他們生產一輛Model Y。他們當然不能生產Model Y,因為生產機制不同。所以,他們即便造出了某種看起來像Model Y的電動車,但實際上是兩碼事,包括性能。我們的競爭對手并非不能造出有四個輪子的電動車,但他們造不出Model Y。
如果進一步延伸這個比喻:你總不能走進福特公司,說:“嘿!只要你們將現(xiàn)有的某處設備改造成能造Model Y的設備就行。”這當然行不通。因為涉及的是整個供應鏈和整體業(yè)務。
同樣的道理,AWS們面臨的挑戰(zhàn)正是如此。他們不能只把一個數(shù)據(jù)中心轉變成CoreWeave模式。
注:在最近一篇文章中,CoreWeave首席戰(zhàn)略官Brian Venturo表示:“軟件是CoreWeave最大化GPU服務器性能的‘秘密武器’,包括定期檢查其‘健康狀況’,允許客戶快速啟動服務器并自動增加他們使用的服務器數(shù)量。CoreWeave還使用英偉達Infiniband網絡電纜將其GPU服務器連接在一起,而其他云服務提供商則是使用自家網絡或正朝這一方向發(fā)展。”
The Information:(客戶)需求來自哪里?
McBee:去年,我們90%的工作是用于訓練新的AI模型,主要客戶是AI初創(chuàng)公司,主要收入也來自于此。
今年,雖然業(yè)務逐漸轉向推理(運行AI模型來處理客戶查詢),但也有70%的工作仍是訓練模型,而我們的收入和客戶群體主要來自現(xiàn)有企業(yè)。
這反映了典型的技術采用曲線特征。早期采用者往往是初創(chuàng)公司,而我們觀察到企業(yè)正在進入這一領域。這包括財富500強、財富100強,涵蓋技術、金融,甚至越來越多地涉及合成生物技術公司。
The Information:相較競爭對手,為何CoreWeave能籌到如此多的資金?
McBee:資本聚集到我們這里是因為產品差異化。如果所有GPU初創(chuàng)公司都能獲得同樣的GPU,那么每家公司都會獲得同樣的資金。
但事實并非如此。這不僅證明了我們的產品,還證明了我們的客戶,以及我們在金融市場中的導航能力。與我們合作的對手極其復雜,他們是世界級的投資者。能夠完成如此規(guī)模的交易,說明了我們作為企業(yè)的實力。
The Information:你預計GPU云領域會出現(xiàn)整合嗎?
McBee:我不會說我們在GPU云方面有任何具體的并購整合計劃。但在軟件方面總是有機會進行收購。
注:2024年,英偉達已進行了幾次收購,包括以色列初創(chuàng)公司 Run:ai,該公司專門開發(fā)用于處理 AI 計算資源的軟件。此舉將提高英偉達DGX Cloud的效率。
The Information:你們與英偉達的關系如何?
McBee:英偉達是一個出色的供應商,擁有很棒的產品和市場。比如,客戶都想要英偉達的產品,而不是想要其他產品,這涉及1-2年的計劃。我們非常珍視與英偉達的合作,也愿意將他們的基礎設施帶給消費者。
The Information:你們什么時候會拿到英偉達的新芯片GB200?
McBee:市場對GB200的需求非常大。我們預計將在2025年初有貨。
注:英偉達表示,預計AWS、Google Cloud、Microsoft、CoreWeave等是首批拿到GB200的云服務商,最早在今年年底。
原文標題 : 英偉達“親兒子”放狂言:傳統(tǒng)云巨頭是“時代眼淚”?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shù)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