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英偉達被誰“綁架”?

2024-03-06 14:18
BusinessCars
關注

黃仁勛認為,“算力即權力”,但他一統(tǒng)江湖的格局,或許不會持續(xù)太久。

2月23日,英偉達市值大漲16%,增加約27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萬億元),被網友戲稱為“一夜?jié)q了一個茅臺”(貴州茅臺A股市值目前約為2.16萬億元)。

這意味著,英偉達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的芯片公司,而且僅用9個月實現從1萬億美元到2萬億美元的跨越,引發(fā)全球科技圈震動。

畢竟這番勢如破竹的漲勢,不免也會讓人聯想起另一個昔日的市場寵兒——特斯拉。

彼時,這家電動汽車巨頭的市值,遠遠超過了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等美國老牌汽車制造商的總和,成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制造商,并掀起了美股市場上現象級的買入狂潮。

然而如今,特斯拉的股價與2021年的峰值相比下跌了逾50%,其他在昔日與之同步走高的電動汽車新貴,當前也已跌得面目全非。

所以此前也有不少投資者擔憂英偉達人工智能芯片供不應求的局面難以持續(xù),以至于無法支撐其不斷攀升的股價。但現實是,英偉達在很大程度上已改變了許多人的看法。

潑天的富貴

其實每一家科技新貴要想能夠接住這“潑天的富貴”,首先得會講故事。而英偉達則非常簡單,就只是利用了游戲、AI計算、自動駕駛,就講好了這個故事。

現在人們一提起英偉達,必然提到AI。其實英偉達最早的故事,跟AI沒有任何關系,它是從一張跟游戲有關的“卡”開始的。

PC時代,大部分高端PC都會配備CPU和GPU。CPU即中央處理器,GPU是圖形處理器,前者由幾個高效的計算核心組成,擅長通用計算,后者擁有上千顆小計算單元,適合大規(guī)模并行計算,尤其擅長圖形和視頻。

所謂“計算機”,首先得有計算能力,這兩塊芯片就是給電腦提供算力的,屬于底層硬件。英偉達做的是GPU,其實就是電腦顯示芯片,或者說游戲顯卡。

過去很多年里,英偉達超過一半的收入都來自游戲業(yè)務?梢哉f,打游戲的人給了這家公司“第一桶金”。

但一開始這只是一門相對傳統(tǒng)的生意。

意外的是,GPU并行計算的特點,非常適合AI計算,而英偉達正好踩上了AI時代的浪潮,一大批公司進軍人工智能,加大深度學習研究。當時,云廠商紛紛在自己的云平臺部署英偉達GPU,以增強計算能力,包括美國的幾個科技巨頭,以及中國的BAT,都成為英偉達的客戶。

就在2016年前后,還涌現出一大批自動駕駛公司,它們被視為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落地場景。英偉達和百度、大眾、Uber等達成合作,還投資了自動駕駛公司景馳、圖森科技,以推銷自己的GPU。

2017年,英偉達成為全球最大的獨立GPU廠商,占據70%的市場份額。

此后,英偉達每一步又踏準了時代的節(jié)奏。

2017年,比特幣、以太坊等加密貨幣價格暴漲,引發(fā)“挖礦潮”。“挖礦”就是通過高速計算來獲取加密貨幣,需要用到顯卡,顯卡越多,挖礦速度越快,賺錢越快。于是,很多人四處購買英偉達GPU,一度被買斷貨。

加密貨幣助推英偉達股價大漲。到了2018年10月,英偉達股價超過290美元。

但這些都看似“小打小鬧”,畢竟AI行業(yè)過去畫的幾個大餅——自動駕駛、元宇宙,都是一地雞毛。英偉達對于AI的探索也都是草草結尾,但爆發(fā)時刻發(fā)生在2022年,OpenAI發(fā)布ChatGPT之后。AI創(chuàng)業(yè)卷土重來,生成式AI成為風口,大模型打頭陣。

隨后,得益于人工智能(AI)熱潮和一次次超預期業(yè)績的提振,英偉達的股價在一年多時間里漲了6倍。

股價飆漲背后是其亮眼的財報業(yè)績。

財報顯示,英偉達第四財季(2023年1月30日至2024年1月29日為英偉達2024財年)營收為221億美元,同比劇增265%;凈利潤為122.85億美元,同比暴漲769%;攤薄每股收益為4.93美元,同比暴漲765%。

從整個2024財年來看,英偉達營收達到609.22億美元,同比增長126%;凈利潤錄得297.6億美元,與上一財年的43.68億美元相比暴漲581%;攤薄每股收益為11.93美元,與上一財年的1.74美元相比增長586%。毛利率則為72.7%,同比增長15.8%。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科技競爭中,算力被視為關鍵因素,而英偉達則是無可替代的存在。目前絕大多數公司都離不開英偉達先進的AI芯片。富國銀行數據顯示,英偉達在數據中心AI芯片市場占據98%的市場份額,而第二名AMD的市場份額僅為1.2%,第三名英特爾更是不足1%。

據了解,英偉達、英特爾、AMD三大巨頭是全球芯片市場的主要供應商。過去英特爾一直被視為全球最大的芯片公司,但到了2023年,英偉達的營收規(guī)模超過了英特爾,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公司。

“加速計算和生成式AI已達到一個轉折點。全球企業(yè)、行業(yè)和各個國家的需求都在激增。”

英偉達創(chuàng)始人黃仁勛指出,“推動我們數據中心平臺發(fā)展的因素日益多元化,包括大型云服務提供商和專業(yè)GPU提供商對數據處理、訓練及推理的需求,以及企業(yè)軟件和消費互聯網公司的需求。汽車、金融服務和醫(yī)療等垂直行業(yè)目前已達到數十億美元的規(guī)模。”

大舉入局

近來,華為因智駕芯片產能不足,導致新車交付不力,受波及的車型主要有智界S7、阿維塔12和問界M9,這也引起了市場的關注。而關注的焦點幾乎都是集中在華為MDC 810計算單元(形同英偉達Orin智駕芯片)中某個組件的短缺。

就在華為智駕車型產能受困時,英偉達借國際電子消費展宣布拿下了數個關鍵中國汽車客戶。

其實早在2018年1月,英偉達就推出了第一款基于自動駕駛數據處理的Xavier芯片。2019年發(fā)布了迄今為止最大算力(254 TOPS)的Orin芯片,成為諸多造車新勢力展示自動駕駛(智能輔助駕駛)少有的幾個可量化的優(yōu)勢指標,并一舉拿下智能駕駛初期市場近乎“所有”訂單。

顯然,英偉達已經做好了大舉入局汽車智駕領域的準備。此前黃仁勛更是為汽車業(yè)務立下6年110億美元營收的新目標。

英偉達布局汽車的心思早就有了。

2015年到2022年期間,英偉達依靠其在智能駕駛領域長期累積的技術優(yōu)勢,先后推出了Tegra系列、Paker、Xavier、Orin等多款高算力芯片產品,并且結交了一大波朋友,特斯拉、奔馳、路虎、沃爾沃、蔚來、小鵬等均被囊括進英偉達的“朋友圈”內。

但盡管汽車被英偉達列為三大業(yè)務(數據中心、游戲、汽車)之一,和其他業(yè)務相比,汽車多少有些拖了英偉達的后腿。英偉達2023年四季度財報顯示,汽車業(yè)務收入2.81億美元,環(huán)比增長8%,同比下降10%,占總營收1.2%。

所以黃仁勛也為英偉達的汽車業(yè)務招來了原小鵬汽車自動駕駛副總裁吳新宙,他曾在高通負責自動駕駛業(yè)務。業(yè)內分析表示,有了吳新宙的加入,從智能駕駛硬件、軟件,到模擬引擎,再到AI服務器,甚至技術服務團隊,英偉達在智能駕駛能力上的閉環(huán)也將完成。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自動駕駛行業(yè)內,英偉達雖然技術強悍,卻一直被業(yè)內人士所詬病。有汽車產業(yè)鏈人士表示,GPU產能的短缺,讓英偉達在車企、自動駕駛公司面前表現強勢。會偏向挑那些想建立技術門檻的客戶、愿意投入的客戶,而不是想要平價方案的客戶。

黃仁勛也有濃重的危機感。去年英偉達GTC大會上,推出了70TOPS低算力版的Orin,進一步下沉,以和高通8155等主流市場里的競爭對手競爭。

但如果英偉達想要拴住更多汽車客戶,那么就不能只是一個承擔出售芯片的角色。

目前英偉達有三個汽車平臺,分別是NVIDIA DRIVE® Infrastructure 、NVIDIA DRIVE AGX™ 、NVIDIA DRIVE Concierge以及NVIDIA DRIVE Hyperion™ 。

截至目前,采用英偉達DRIVE平臺的車企名單在不斷遞增中。2024年,英偉達宣布與中國四家企業(yè)達成合作協議,分別是理想、長城汽車、極氪以及小米。

據悉,英偉達在與理想汽車的戰(zhàn)略合作中,選擇了采購NVIDIA DRIVE Thor集中式車載計算平臺作為其下一代車型的智能駕駛系統(tǒng)平臺。這一平臺的應用將有助于提升理想的智能駕駛水平,為用戶帶來更加便捷和安全的出行體驗。其他三家則表示,新一代自動駕駛系統(tǒng)都將采用英偉達的NVIDIA DRIVEOrin計算平臺。

不過眼下對AI算力需求龐大的中國市場開始困擾著黃仁勛。

受到出口管制影響,英偉達面臨著在中國市場的業(yè)務萎縮。

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今年1月公開演講則稱,美國正在全力阻止中國獲得用來訓練大模型的算力。2023年10月,美國商務部工業(yè)和安全局針對中國更新“先進計算芯片和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管制規(guī)則”(下稱“出口管制規(guī)則”),禁止英偉達等企業(yè)向中國出售先進AI芯片。

2023年9月之前,英偉達在中國大陸地區(qū)的收入不斷增長,但2023年10月美國“出口管制規(guī)則”出臺后,來自中國市場的收入暴跌。

2023年第三財季,英偉達中國大陸收入高達40.3億美元,環(huán)比大漲47%。出口管制規(guī)則出臺后,2023年第四財季英偉達中國大陸收入僅為19.5億元,環(huán)比大降52%。當季,中國大陸僅占英偉達總營收的8.8%,是歷史最低點。

盡管面臨出口管制等政策因素,英偉達仍試圖通過為中國市場定制符合出口規(guī)定的芯片來維持其在中國的業(yè)務。

在2023年10月17日美國再度收緊出口管制政策之后,英偉達為中國市場推出了H20、L20、L2三款芯片,為滿足出口合規(guī)要求,這些特供芯片與A100/H100等芯片相比,數據傳輸速率或其他關鍵性能指標上做出了閹割。

目前,L20和L2還沒有正式的銷售時間表,該系列中性能最強的H20已經開始預售。

但未來五年內,如果國產芯片逐漸成熟,那么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優(yōu)勢將會繼續(xù)縮小。目前,英偉達的競爭對手也渴望在這個市場上分一杯羹。

在2022年的38萬片高算力SOC出貨量中,地平線以2.36萬片的出貨量成為僅次于英偉達的全球第二大高算力SOC供貨商,市場占有率約6.20%。黑芝麻智能則以1.82萬片的出貨量緊隨其后,市場占有率約4.80%。

英偉達一路走來,并非一帆風順,畢竟市場對于英偉達的需求將會階段性飽和,而他同樣在盡全力守住自己的市場地位。黃仁勛認為,“算力即權力”,但他一統(tǒng)江湖的格局,或許不會持續(xù)太久。

       原文標題 : 英偉達被誰“綁架”?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