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市值暴漲1.2萬億
瘋狂的時代。
鉛筆道作者丨夏雨
7月18日,微軟和英偉達的總市值一夜之間暴漲了17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633億元)。如此驚人的漲幅,讓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驚嘆道:瘋狂的時代!
微軟當天在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披露了其企業(yè)AI軟件工具Microsoft 365 Copilot的價目表,統一定價為每月30美元。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定價超出市場預期。與此同時,Meta開發(fā)的人工智能模型Llama 2也將免費提供給在微軟Azure云計算平臺上開發(fā)軟件的開發(fā)者使用。
受此推動,該公司股價盤中一度飆升6%,收盤上漲3.98%,報359.49美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微軟股價已累計上漲50.75%。微軟市值也達到2.67萬億美元,僅次于蘋果3.05萬億美元。業(yè)界普遍認為,今年內微軟就將跟隨蘋果步伐,進入3萬億美元俱樂部。
英偉達股價周二上漲2.22%,收于474.94美元,今年以來,英偉達股價已累計上漲225.17%。英偉達市值達到1.17萬億美元。
金融博主“零對沖”(zerohedge)發(fā)推稱:“微軟和英偉達的市值今天增加了1750億美元,超過了462家標普成份股公司的市值,也超過了耐克、富國銀行、迪士尼、摩根士丹利和英特爾等公司的市值。”
馬斯克回復道:瘋狂的時代。”
還有分析師認為,在一個更為樂觀的場景下,英偉達股價有望觸及600美元。
今年以來,以微軟和英偉達為代表的科技公司業(yè)績紛紛飆升,甚至七家科技巨頭曾一度包辦了今年美股的全部漲幅,被業(yè)界稱為“豪勇七蛟龍”(Magnificent Seven)。
科技公司的大漲首先歸功于生成式AI,英偉達受益最大。
生成式AI蓬勃發(fā)展對高算力GPU芯片“H100”的需求——隨著OpenAI推出ChatGPT,中美兩國大公司紛紛加入生成式AI挑戰(zhàn)賽,進而形成芯片搶購潮。
早在2020年,全球用于訓練AI的云計算與數據中心,80.6%都在用英偉達的GPU驅動。2021年,據英偉達公布的數據,全球排前五百的超級計算機中,有七成用該公司的芯片驅動,而最新數據已經漲到九成。而運行ChatGPT的微軟數據中心用了上萬塊英偉達H100 GPU。后續(xù),預計需要超過3萬塊英偉達的GPU來維持更高版本的GPT模型運轉。
除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自動駕駛、虛擬現實、萬物互聯,都對算力有極大需求,誰掌握算力。往大處說,芯片廠商掌握了AI時代最重要的基礎設施(算力),其地位有如海灣國家對原油的掌控,其中擁有最大“算力油田”的非英偉達莫屬。
而且,為了穩(wěn)固頭號算力供應商的地位,英偉達還主動投資更多AI創(chuàng)業(yè)公司,加快生成式AI發(fā)展,讓AI界持續(xù)保持對芯片的高需求。
比如,英偉達投了開發(fā)個人AI助理的Inflection,投了為B 端企業(yè)客戶和開發(fā)者構建人工智能模型的Cohere,投了AI視頻公司Runway和Synthesia,還在生物醫(yī)藥領域和機器人領域做了投資布局。還要傳聞說投了兩家互為對手的AI 云服務商Lambda Labs和CoreWeave。
總之,英偉達認為,生成式AI行業(yè)打得越激烈越好,你總得用芯片不是?
而微軟早早投了OpenAI,吃盡了ChatGPT及GPT-4帶來的產品紅利——將大模型的對話功能內置到Office、Bing等商業(yè)產品中。
另外,由于持續(xù)對AI地投入,也極大地利好微軟云服務,因為投身AI競賽的科技企業(yè)有極大的云服務需求。有分析師認為,微軟的云計算業(yè)務在未來一年半的時間里處于有利地位,有望從亞馬遜的云服務部門搶走生意。
在股價高歌猛進的同時,微軟也在優(yōu)化人員。據本月提交給州政府的文件顯示,微軟將至少優(yōu)化276人。今年早些時候,微軟曾宣布今年計劃優(yōu)化1萬人。今年5月,微軟還宣布今年將不會為全職員工加薪,因為擔心經濟放緩。
有分析認為,ChatGPT掀起的這輪AI科技競賽,可能進一步加劇企業(yè)的分化,沒有跟上趟的企業(yè),可能會被越拋越遠。像老牌芯片巨頭英特爾近期就備受煎熬,份額被英偉達和AMD不斷蠶食。英特爾第一財季收入同比銳減36%,這是英特爾至少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最嚴重的季度收入降幅。
生成式AI讓需求集中在GPU,英特爾引以為傲的CPU似乎過氣了。正如曾經無比輝煌的球星,如今只能屈居非主流聯賽散發(fā)余熱。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封面圖來自微信圖庫。文章參考了新浪環(huán)球市場播報等報道,一并致謝。
原文標題 : 猝不及防:市值暴漲1.2萬億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