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阿爾茨海默病?為什么我們不能開發(fā)出有效的治療方法?
超過 600 萬美國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認識一些人,他們的生活被這種疾病改變了。然而,目前仍然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12月19日消息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神經科學和公共衛(wèi)生教授、醫(yī)學博士 William Jagust 一直在研究隨著年齡增長而發(fā)生的大腦變化,以及失智和阿爾茨海默病的原因,阿爾茨海默。ˋD)是失智最常見的原因。患有 AD 的人逐漸失去認知能力。
Jagust 說:“據(jù)估計,85 歲以上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與年齡相關的患病率在 60 - 80 歲之間急劇上升。"
二十多年來,Jagust 博士的研究為衛(wèi)生機構和醫(yī)療專業(yè)人員提供了很多關于 AD 生物學原因的知識。他對淀粉樣蛋白斑塊在大腦中積聚的原因和時間的研究顯示了蛋白質(包括 β-淀粉樣蛋白和 tau 蛋白)如何相互作用使 tau 蛋白惡性化,從而促使 AD 的發(fā)病。Jagust 的研究鏈接[1]可以在這里找到。
Jagust 研究 tau 蛋白的異常聚集以及與 β-淀粉樣蛋白的相互作用如何在大腦中形成斑塊[2],從而導致細胞功能的中斷。Jagust 說:“這種淀粉樣蛋白與 tau 蛋白的相互作用方式尚不清楚,但當?shù)矸蹣拥鞍壮练e時,Tau 蛋白似乎對腦細胞有害。”
研究于2017年9月25日發(fā)表在《NeuroImage: Clinical》(最新影響因子:4.891)雜志上
Jagust 說:“當一個人超過 70 歲時,很可能有人的大腦內側顳葉中有 tau 蛋白!
Jagust 說:“與 AD 相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遺傳。”一些基因突變增加了 β-淀粉樣蛋白的量,為 AD 的“淀粉樣假說”提供了證據(jù)。也就是說,淀粉樣蛋白的積累是疾病后續(xù)發(fā)展的觸發(fā)因素。
除了遺傳,與 AD 相關的其他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共。ㄈ缣悄虿 ⑿难芗膊『推渌芪kU因素,如高血壓和肥胖)、抑郁、頭部損傷和睡眠障礙。另一方面,身體活動、認知參與、地中海式飲食、教育和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與較低的 AD 發(fā)病風險相關。
通過多模態(tài)成像和其他認知神經科學方法,Jagust 的研究考察了人一生中的活動如何影響神經功能。使用 PiB(一種常用于 AD 研究的放射性示蹤劑)進行 PET 掃描可以使 Jagust 等研究人員觀察到 β-淀粉樣蛋白斑塊以及它們隨時間的變化情況。這些 PET 掃描使得 Jagust 的實驗室能夠展示淀粉樣蛋白和 tau 蛋白是如何破壞大腦功能和結構的。
“我的實驗室研究了與大腦淀粉樣蛋白相關的終身認知活動。低水平的認知活動與大腦中較高水平的淀粉樣蛋白有關,這意味著更大的可能性發(fā)展為阿爾茨海默病,” Jagust 說。在另一項研究[3]中,“早年認知豐富(如玩游戲、逛博物館)的人更少患阿爾茨海默病!
研究于2014年6月18日發(fā)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最新影響因子:4.433)雜志上
研究提示,即使在健康老年人群中,β-淀粉樣蛋白也可驅動惡性化 tau 蛋白。隨后,Tau 蛋白預示了 AD 患者的腦萎縮(惡化),還預示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腦萎縮的速度。
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在降低 β-淀粉樣蛋白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效果。然而,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去年《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發(fā)表了一篇關于阿爾茨海默病藥物 Aducanumab 的評論文章[4],指出盡管該藥物在減緩阿爾茨海默病進展方面效果欠佳,但 FDA 卻急于將其推向市場。
11 月下旬,一種降低淀粉樣蛋白的藥物 Lecanemab 的一項重要臨床試驗被證明可改善 AD 患者的認知能力和日常功能[5]。Jagust 說:“我們希望這可能是治療新時代的開始!比欢,另一種降低淀粉樣蛋白的藥物 Gantenarumab 未能改善患者的認知狀態(tài)!阿爾茨海默病可能比淀粉樣蛋白復雜得多,” Jagust 說,“所以我們可能需要其他的方法!
研究于2022年11月29日發(fā)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最新影響因子:176.079)雜志上
Jagust 說:“我們仍然不明白是什么讓一個人在 AD 的病理反應中更脆弱或更有彈性!
盡管研究人員仍在努力了解 AD 的潛在原因,Jagust 認為答案在于 tau 蛋白!拔艺J為阿爾茨海默病實際上可能始于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獲得的內側顳葉 tau 蛋白。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這似乎沒有顯著的后果,” Jagust 說。但有些人會產生 β-淀粉樣蛋白!耙阅撤N方式,β-淀粉樣蛋白和 tau 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使 tau 蛋白惡性化,并導致其在大腦中擴散。然后它會影響記憶、判斷和計劃,這就是 AD 的開始。”
創(chuàng)立于1868年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參考文獻
Sour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What is Alzheimer’s disease and why can’t we develop effective treatments?
References:
[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term=jagust%20william
[2]. Iaccarino L, Tammewar G, Ayakta N, Baker SL, Bejanin A, Boxer AL, Gorno-Tempini ML, Janabi M, Kramer JH, Lazaris A, Lockhart SN, Miller BL, Miller ZA, O'Neil JP, Ossenkoppele R, Rosen HJ, Schonhaut DR, Jagust WJ, Rabinovici GD. Local and dist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amyloid, tau and neurodegener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e Clin. 2017 Sep 25;17:452-464. doi: 10.1016/j.nicl.2017.09.016. PMID: 29159058; PMCID: PMC5684433.
[3]. Wirth M, Villeneuve S, La Joie R, Marks SM, Jagust WJ.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lifetime cognitive activity, APOE genotype, and β-amyloid burden. J Neurosci. 2014 Jun 18;34(25):8612-7. doi: 10.1523/JNEUROSCI.4612-13.2014. PMID: 24948815; PMCID: PMC4061397.
[4].https://www.nytimes.com/2021/05/28/opinion/alzheimer-treatment-FDA-aducanumab.html
[5]. van Dyck CH, Swanson CJ, Aisen P, Bateman RJ, Chen C, Gee M, Kanekiyo M, Li D, Reyderman L, Cohen S, Froelich L, Katayama S, Sabbagh M, Vellas B, Watson D, Dhadda S, Irizarry M, Kramer LD, Iwatsubo T. Lecanemab in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N Engl J Med. 2022 Nov 29. doi: 10.1056/NEJMoa221294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449413.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上的醫(yī)療信息僅作為信息資源提供與分享,不用于或依賴于任何診斷或治療目的。此信息不應替代專業(yè)診斷或治療。在做出任何醫(yī)療決定或有關特定醫(yī)療狀況的指導之前,請咨詢你的醫(yī)生。
原文標題 : 什么是阿爾茨海默?為什么我們不能開發(fā)出有效的治療方法?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技術文庫
最新活動更多
-
10 GSK膨脹的ADC野望
- 1 2025高端醫(yī)療器械國產替代提速,這些賽道值得關注!
- 2 多數(shù)人錯估了關稅將對中國醫(yī)藥產業(yè)的影響
- 3 一季度醫(yī)療儀器及器械進出口報告:前十大出口市場在哪?
- 4 認購火爆,映恩生物打響18A IPO重啟信號槍
- 5 中國創(chuàng)新藥出海:機遇、挑戰(zhàn)與未來展望
- 6 核藥賽道解碼:高壁壘、國產替代與千億市場卡位
- 7 創(chuàng)新藥是避風港,更是發(fā)射臺!
- 8 第一醫(yī)藥扣非凈利潤僅687.40萬元:上!半[形土豪”要再沉淀沉淀
- 9 隱匿的醫(yī)療大佬,10年干出千億級公司
- 10 外骨骼機器人,誰是盈利最強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