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醫(yī)療VR,我們?yōu)槭裁凑J為會在2020年復蘇?

2020-04-26 10:13
動脈網
關注

回歸手術室

盡管虛擬世界引入入勝,但在現實之中,要讓VR穩(wěn)步發(fā)展,還是需要尋找到醫(yī)生這一群體作為合作對象。

手術室是一個理想的應用場景,總的來說,VR在這里主要可分為三類應用:一是輔助教學;二是輔助手術;三是信息化平臺。

輔助醫(yī)療教學

VR輔助教學的種類非常多,各種各樣的醫(yī)療服務均有涉及。以上述提到的養(yǎng)護產業(yè)為例,新英格蘭大學的幾位研究人員便是瞄準了養(yǎng)護服務人員的教學,讓他們通過VR體驗變老的感覺;體驗無法將手舉過頭頂的感覺?體驗失去一根手指或從心臟病發(fā)作中恢復過來時的感覺……

換句話說,這些研究人員希望能培養(yǎng)養(yǎng)老醫(yī)護人員的“同理心”,讓他們能通過角色互換移情于被照護者中。

當然,更多的公司還是將目光瞄準到了VR手術培訓,將過往書面的、視頻的手術教學用VR的形式,三維的、有空間感的呈現出來,讓學習者能夠在虛擬之中模擬手術操作,節(jié)省手術操作成本并提升學習體驗。

英國企業(yè)FundamentalVR曾開發(fā)了一款結合了VR和觸覺感應的基礎外科手術模擬平臺。此前該公司曾研發(fā)出一套結合HoloLens頭盔以及一支連接到標準機械臂上的觸筆培訓裝置。在現實中可移動的觸筆在VR中看起來就像是一支注射器,可以通過按鈕填充或排空液體。當虛擬針頭接觸到虛擬的皮膚、肌肉或骨頭時,不同介質帶來的不同阻力可以通過觸筆傳導給使用者,讓他們對產生逼真的注射實操感受。

國內同樣有很多醫(yī)院在嘗試相關技術的運用,張強醫(yī)生集團便曾在診所之中使用過相關技術進行外科手術教學。

在采訪之中,張強醫(yī)生告訴動脈網:“VR技術同樣存在很多發(fā)展的制約,比如數據傳輸問題,VR的數據傳輸量非常大,對帶寬有非常大的要求,在5G沒有普及前,很難進行跨空間的實時傳輸,這會產生很大的費用,其次,VR技術本身仍有一定瑕疵,還需要研發(fā)人員進一步改善虛擬世界的成像質量以及動作反饋機制。”

輔助手術

張強醫(yī)生集團曾借助于VR技術進行過一些嘗試,如在進行靜脈曲張手術時,提前讓患者用VR觀看醫(yī)生設定好的電影,讓患者沉浸于情節(jié)之中。“我們發(fā)現,當病人將注意力轉移到電影中后,他的血壓慢慢將下來了!睆垙娽t(yī)生表示,“因此,我們采用稀釋三倍后的麻醉劑,讓利多卡因平均濃度成功下降到0.2%,并成功為患者完成了手術。”

截屏2020-04-22 上午9.26.51.png

在靜脈曲張手術時使用VR轉移患者注意力

此外,在輔助手術之中,VR還可以通過與3D打印、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應用于腫瘤手術之中。以百洋科技曾經此前的B?SO影像解決方案為例,這些前沿技術的結合可幫助醫(yī)生在術前進行規(guī)劃,可對神經、骨科等手術進行術前手術計劃,術中定位導航,并在手術結束后進行療效評估。

以骨瘤切除手術為例,通過B?SO的CT-MR多模態(tài)影像融合術前輔助系統,醫(yī)生可在術前選擇通過VR分析影像了解腫瘤的范圍,判斷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的邊界,精確判斷了手術的切除范圍。

印度公司ImmersiveTouch也著手于此。新德里全印度醫(yī)學科學研究所(AIIMS)的一位外科醫(yī)生便曾使用了ImmersiveTouch Mission Rehearsal虛擬現實手術平臺,分離頭部共同連接的暹羅雙胞胎。使用VR支持下的觸覺機器人,40余名院內外的外科醫(yī)生能夠將自己沉浸在3D虛擬手術室中,看到連接的組織,討論解剖結構,并多次論證手術途徑,從而制定出最有效的手術方案。

信息化

相比之下,第三類從事VR信息化相關產品設計的企業(yè)分布得較為廣泛,有些面向臨床輔助系統;有些致力于VR云平臺的打造;有些嘗試創(chuàng)造一個VR專用的“PACS”系統……但這些應用通常不是企業(yè)的主要業(yè)務,只是其信息化業(yè)務的分支,這里不做具體討論。

硬件的衍生

使用過VR的人們大都能深切體會到,如今的VR頭盔搭配優(yōu)質的游戲、完美的環(huán)境音效,的確能夠為我們提供毫無違和的二次元立體體驗,但視覺、聽覺終歸只是我們感知世界的能力之一,缺乏觸覺反饋的VR世界,始終讓人有些出戲。

手術室中的醫(yī)療培訓同樣如此,如果給了醫(yī)生虛擬的手術刀,給了切割后的視覺畫面,但卻沒有觸覺的反饋,醫(yī)生又怎能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切到了目標部位呢?

所以,很多初創(chuàng)企業(yè)廠商把眼光放到了VR頭盔的配套設備上,譬如VR皮膚和“重力手套”,為用戶營造虛擬觸感。一方面,用戶的確需要這樣的裝置以完善VR體驗,另一方面,傳統的VR頭盔市場早已被蠶食殆盡,HTC、SAMSUNG等大巨頭頗有壟斷這一可穿戴設備之勢。2019年12月,美國從事這方面研究的HaptX便獲得了12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這一方面的研究正在飛速進步,在2019年11月《自然》的一篇論文中,研究者報告了一種可以貼在皮膚表面的柔性觸覺模擬裝置,它利用毫米尺度的機械振動產生觸覺感受。這種裝置通過無線方式進行控制與供電,不使用電池,與以往的設計相比更加輕便。

如果兼具了模擬下的觸覺和視覺反饋,那么要用這樣一套系統進行醫(yī)生手術培訓已然沒了問題,而對于老年用戶或神經類疾病的用戶,這樣的設備或許能夠讓使用者更覺真實。不過,怎樣將視覺作用點與觸覺作用點精確地結合起來,依然是一個需要時間、需要資金來慢慢解決的問題。如果克服了這個問題,我們離成癮的“閃回”似乎也就沒那么遠了。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