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WPS靈犀」發(fā)布,我們忽略了三個關鍵問題

2025-08-04 15:29
新眸
關注

新眸原創(chuàng)·作者 | 鹿堯

同樣是WAIC,相比過去幾年行業(yè)聚焦于參數規(guī)模、多模態(tài)能力等技術指標競賽,今年大會傳遞出了一個很不一樣的信號:AI從“技術奇觀”回歸“工具本質”。

當具身智能開始協(xié)作裝配汽車、多模態(tài)模型精準診斷疾病、智能體重塑金融投研流程時,當下圍繞AI討論的重心正發(fā)生遷移:從人工替代、技術競賽、功能疊加,到實用性、商業(yè)化、生態(tài)融合,追求真正的效率與有用——轉變背后,是各行各業(yè)對AI本質的重新認知。

辦公賽道尤為典型,場景的核心矛盾永遠是“效率與成本”——寫報告、做表格、改PPT,這些任務重復、瑣碎卻又必不可少。這種“高頻剛需”的屬性,決定了AI在這里的價值不需要教育市場,用戶對“有用性”的判斷極其直接:能否少點一次鼠標、少改一行格式,或是少熬一次夜。

就拿金山辦公在WAIC上的最新發(fā)布來說,不同于去年面向B端場景推出的WPS AI企業(yè)版、政務版,基于AI Hub、AI Docs和Copilot Pro為客戶提升組織效能,今年的落腳點更多集中在C端:

WPS靈犀的上線,宣告WPS AI正式步入3.0時代,用戶只需通過自然語言、多輪對話就能完成文檔創(chuàng)作、演示文稿生成及語音助手等功能,全程無需復雜操作和外部跳轉,是真正意義上從用戶需求出發(fā)的原生Office辦公智能體。

作為一家擁有37年歷史的企業(yè),從2018年將AI確定為公司戰(zhàn)略目標之一,到如今WPS靈犀的發(fā)布,金山辦公逐步構建起了完整的AI辦公生態(tài)體系。

而這,也是最讓我們好奇的地方——明明是一家縱橫辦公賽道37年的企業(yè),卻能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中打破共識、定義行業(yè),深入了解后發(fā)現,這幾年公司發(fā)展有不少反直覺的地方,而這些發(fā)現,也讓我們看到了國產辦公軟件崛起的新路徑。

01

AI與辦公軟件的“雙向融合”

真的只是“功能疊加”嗎?

2023年,WPS AI 1.0發(fā)布的時候,還帶著不少行業(yè)慣性。當時的產品邏輯很簡單,受微軟Office等產品形態(tài)的影響,主要想著“讓AI功能快速落地”,也就是把AI當成功能插件,加到現有的軟件里。

金山辦公助理總裁田然在采訪中坦言:“那時候我們還是慣性思維,覺得AI就該是‘一句話生成報告或智能摘要’的樣子。”

但隨著用戶數據不斷積累,每天1億活躍用戶、數百萬次AI功能調用的背后,藏著大量“不炫酷卻很痛”的需求:有人改合同怕格式亂,有人用表格算數據總出錯,有人對著幾十頁PPT不知道怎么精簡。

這些需求點出了一個被行業(yè)忽略的真相:辦公場景的AI,核心不是“創(chuàng)造內容”,而是“解決具體問題”。

正是這種認知的轉變,直接催生了WPS AI 3.0的核心邏輯——“用戶、軟件、AI的融合”。

具體來說,過去的產品改進多是以技術為導向的漸進式調整:把軟件當容器,AI當插件,在現有軟件功能的框架下,塞進各種AI功能,還得讓用戶學習提示詞、適應AI交互。

而WPS AI 3.0則是以用戶的原始需求為核心,不再讓用戶遷就軟件或AI。它打破了軟件與AI之間的固定邊界,把軟件功能和AI能力都拆開,再用各自最擅長的部分重新組合。就像田然說的:“把AI硬塞進軟件里,或者讓軟件遷就AI,都不是最優(yōu)解。關鍵是讓用戶、軟件、AI三者圍繞真實需求一起成長。”

這一階段的典型成果,就是“邊聊邊改”交互模式的落地。比如用戶改合同時,過去AI直接生成一份新合同卻沒法直接用,相比這種華而不實的做法,WPS AI 3.0的“邊聊邊改且格式不變”明顯更實用。

在這個過程中,軟件為AI重構底層能力,AI也學會了和軟件“好好交流”——軟件保證格式精準、運行可靠,AI能理解用戶的自然語言,還能直接在原文檔里完成修改,生成內容必須可用,最終服務于“用戶改合同少花時間”的原始需求。

基于這樣的底層邏輯,原生Office辦公智能體“WPS靈犀”應運而生。它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原生Office辦公智能體,也標志著對傳統(tǒng)辦公AI思路的徹底重構。

辦公場景從來不是孤立的“工具”,而是一個包含“文檔、協(xié)作、數據、設備”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一份合同可能需要在電腦端起草、手機端批注、企業(yè)系統(tǒng)存檔;一個PPT可能要對接云盤、會議軟件、甚至智能投影。復雜的生態(tài)屬性下,決定了AI在這里的融合路線。

拿WPS靈犀來講,它不是一個獨立的AI工具或軟件,用田然的話講“是一種服務”,是嵌入WPS Office的智能體,能直接調用表格公式、PPT的版式系統(tǒng)、云文檔的權限體系——這種“AI與軟件雙向改造”的融合,正是辦公場景對“生態(tài)協(xié)同”的天然要求。

用戶只需通過自然語言、多輪對話即可完成文檔創(chuàng)作、演示文稿生成及語音助手等功能,全程無需復雜操作和外部跳轉。它并非“為AI而AI”,也不是靠堆砌功能變成“超級入口”,而是在提供基礎辦公能力的前提下,在整個生態(tài)里解決幾乎所有和辦公相關的問題,且人人可用。

很多人可能沒意識到這件事的意義。

根據金山辦公的官方數據,截至2025年3月底,WPS Office的全球月度活躍設備數已經達到6.47億。也就是說,WPS靈犀一經發(fā)布就能觸達海量用戶,這很可能成為辦公智能體發(fā)展史上的標志性事件。

02

低門檻交互的背后

如何平衡“效率提升”與“用戶自主思考”?

“自然語言對話、無需提示詞”,WPS靈犀降低了AI辦公的使用門檻,不過這也引發(fā)了一個普遍的思考:當AI越來越懂用戶,是否會削弱用戶主動思考的能力?

通過與金山辦公團隊對話,我們發(fā)現,WPS AI始終明確反對“AI替代人”,相反,他們強調“AI會進一步放大用戶的創(chuàng)造力。”

田然用“數學工具”類比,計算器的出現讓人類不必苦練手算,但數學思維和建模能力反而更受重視。同理,AI將辦公的“基礎水平線”拉高,讓普通人也能快速生成規(guī)范的文檔,但95分以上的價值仍來自用戶的判斷、鑒別和深度思考。

WPS靈犀的“邊聊邊改”交互模式是關鍵設計,用戶提出需求后,AI生成的內容并非“終稿”,而是需要用戶持續(xù)反饋。這種設計避免了“AI生成即結束”的被動接受,讓用戶始終處于“決策-調整-優(yōu)化”的思考中。

降低使用門檻,放大個體差異,從“通用工具”到“個性化智能助理”,這是WPS AI的核心進化邏輯。

所以你會發(fā)現,WPS靈犀運用在AI寫作和AIPPT功能上,幾乎完美解決了傳統(tǒng)AI工具生成易、編輯難的問題:

前者采用“原文+修改版”對比式編輯,支持自然語言指令調整,且能精準識別復雜符號;后者先通過大綱協(xié)作打磨需求,生成后所有文字、圖片可直接編輯,支持更換版式、配色、動畫等,不僅實時生成,還能實現文本框級的編輯且格式無損。

除此以外,作為國內首款基于原生office文檔的知識庫產品,相比以往知識庫需要用戶預先去主動搜集整理,WPS靈犀為每個用戶提供了專屬信息助理:通過整合用戶云端的各類文檔,用自研算法實現跨格式解析與語義關聯(lián),再讓AI基于用戶的個性化資料生成內容,而非依賴通用數據。

想象一下,當你要撰寫年度工作總結,但過去一年的項目文檔、周報、客戶反饋分散在云盤中,此時你只需要讓WPS靈犀自動檢索文檔庫,提取關鍵信息,它就會通過語義理解直接返回答案并標注來源,而非僅返回文件。

這樣一來,不僅創(chuàng)意有跡可循,也避免了從零開始的消耗。

除此以外,這次上新的靈犀語音助手也很有亮點,不僅移動端支持方言、口語化語音指令,還能在對話中快速提取文檔要點、生成初步框架,將“碎片化場景”轉化為創(chuàng)意孵化時間。

典型的場景,某天通勤,你突然想到第二天開會要補充市場規(guī)模數據,但此時手邊卻沒有電腦。這時候打開WPS靈犀,說:“幫我看看云盤里的‘XX行業(yè)報告’,提取其中相關數據,比如年增長率、頭部企業(yè)占比等。”WPS靈犀就會迅速返回結構化要點,用語音播報關鍵數據。

這款功能的設計巧思,一方面,打破場景限制捕捉靈感,僅靠語音交互就能在通勤、會議間隙等碎片化場景中快速處理信息,避免靈感流失;另一方面,簡化操作讓思考連貫,無需手動翻頁找數據、敲鍵盤寫框架,而是專注于對文檔信息的具體需求,讓創(chuàng)意從“模糊想法”到落地的轉化更流暢。

無論是AIPPT的邊聊邊改、知識庫的個性化整合,還是語音助理的碎片捕捉,WPS靈犀讓AI承擔格式調整、信息檢索、基礎框架搭建等“可標準化的機械工作”,把判斷、洞察、創(chuàng)意構思等“不可替代的人類智慧”留給用戶。恰如WPS移動端產品負責人王應韌所說,AI帶來的不是代替,而是協(xié)作;AI也不是閱讀的終結,而是理解的開始。在移動端,WPS靈犀正開啟一場人與信息的全新對話的新方式。

這種AI輔助而非替代的設計,正是創(chuàng)造力被放大的關鍵。

03

如何定義“有用”

是衡量AI辦公價值的關鍵指標

從書簡到電子文件,文檔作為人類信息溝通的核心介質,價值會長期存在。

當被問及“WPS會不會成為超級入口”時,田然的回答耐人尋味:“如果辦公軟件成了超級入口,那說明大家都沒生活了。”在他看來,WPS AI的終極形態(tài)不是“什么都干”,而是“干好一件事”——Office能力會像水電一樣,成為每個智能助理的必備技能。

這種定位體現在產品形態(tài)的進化上,WPS靈犀正在從“側邊欄工具”變成“可嵌入的能力”。在他看來,未來的AI辦公工具甚至可以嵌入智能眼鏡,在會議中實時標注PPT;能夠納入汽車系統(tǒng),在通勤時語音改周報;也將應用于智能家居,把冰箱上的購物清單轉成Excel。

而這,自然能夠為 AI辦公行業(yè)帶來了更多的商業(yè)化想象。

辦公賽道的商業(yè)邏輯其實非常明確,用戶愿意為“可量化的效率提升”付費,而非對AI技術本身買單。但行業(yè)往往默認“功能越有用,用戶越愿意付費”,但怎么定義“有用”,卻總缺乏用戶視角。

田然認為,“今天的很多AI產品不談收費,是因為還在驗證用戶需求的階段,當摸到正循環(huán)的入口、有了基本盤,收費就是黃金判斷原則——用戶不愿意付錢的東西,本質上都是沒做好。”

WPS靈犀團隊強調“先解決用戶痛點,再談收費”,甚至認為收費是驗證價值的標志,而非盈利手段。“用戶愿為‘真正解決問題’付費,但若功能僅停留在炫酷,再便宜也無人買單”。

因此,相比過去被忽視的“價值驗證周期”與“商業(yè)化節(jié)奏”的沖突,WPS AI選擇在C端迭代積累需求,B端高價值場景沉淀的路徑,正是對矛盾的回應。

回顧WPS AI近兩年的演進,從推出企業(yè)版為客戶打造“企業(yè)大腦”,到上線面向C端用戶的WPS靈犀,C端用戶愿意用,說明價值真實,B端用戶愿意付費,說明商業(yè)可行。

如今,這種“兩條腿走路”的模式在市場已得到驗證,反映在財報上,是用戶規(guī)模與商業(yè)價值的雙增長:

2024年,WPS 365業(yè)務作為獨立科目首次出現在報表中,同比激增149%至4.37億元,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客戶逐步從使用WPS軟件轉向選擇WPS 365服務。在個人業(yè)務方面,累計月活設備數已突破6億,且營收與毛利率雙雙增長。就在今年一季度,WPS 365及個人業(yè)務依然保持著營收與規(guī)模的穩(wěn)健遞增。

從本質上看,辦公場景的核心是“人”,AI在這里的價值并非替代,而是讓個體、組織都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實現價值躍遷。在AI辦公熱到發(fā)燙的2025年,金山辦公之所以占據絕對的優(yōu)勢,關鍵在于無法復制的“產品-數據-生態(tài)”閉環(huán):

沒有37年Office底層積累,就做不到“AI生成原生格式內容”;沒有1億日活用戶的真實數據,AI迭代就會脫離實際場景;沒有覆蓋個人到企業(yè)的生態(tài)和安全體系,服務化就只能停留在概念。

這種積累,不僅讓WPS 在AI與辦公軟件的融合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標系,也使得對未來行業(yè)的思考能真正落地,有且只有WPS能做到最好。

       原文標題 : 「WPS靈犀」發(fā)布,我們忽略了三個關鍵問題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人工智能 獵頭職位 更多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