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4.0時代,元宇宙的本質是什么?
新眸產業(yè)組作品
撰文|桑明強
“在平行世界以外,再造一個新宇宙!边@正在成為各個企業(yè)的下一個目標。
所謂元宇宙,最早在1992年美國科幻作家斯蒂文森的小說《雪崩》中被提到,在他的描述中,當人類戴上耳機和目鏡,連接終端,就能以虛擬分身的形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的一個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
如果用更為通俗的語言來解釋,也就是說,未來很可能會實現,人類可以以替身的形式在數字世界中實現相互交流。
在移動互聯網端近乎飽和的狀態(tài)下,尋找另一個可待掘金的新環(huán)境已經成為了行業(yè)共識。于是,有了扎克伯格宣布取元宇宙Metaverse的前綴,將Facebook集團名字換成“Meta”。而這種變革也出現在了國內市場,諸如華為、百度、網易等互聯網巨頭也宣布將通過各項業(yè)務去探索“元宇宙”。
在新眸看來,一個新概念的實現首先面臨的挑戰(zhàn)在于,企業(yè)需要快速找到業(yè)務落地的突破口,基于元宇宙理念選擇一個能夠切實落地的途徑極為重要。
以社交為例,新眸了解到,今年10月份,A股上市公司天下秀推出了國內首個基于區(qū)塊鏈技術的3D虛擬社交平臺——“Honnverse虹宇宙”, 并開啟了灰度測試階段。
在市場處于混沌時,新眸看到天下秀已經進入了對“元宇宙”概念的落地期,對于整個市場而言,將帶來怎樣的推動?基于此,本文新眸將著重分析以下三個問題:
社交4.0時代,元宇宙的本質是什么?
在社交領域探索中,元宇宙的形態(tài)要如何構建?天下秀的“虹宇宙”又在如何實現落地?
“元宇宙”進入風口期,作為企業(yè),其需要修煉的核心能力有哪些?
01社交4.0時代來了
在元宇宙進入大眾視野之前,社交方式已經借由科技、技術的推動持續(xù)發(fā)生著迭代。
在早先的2G技術之下,社交以文字為介質,為用戶提供了社交的橋梁。而后,隨著網絡通訊技術的發(fā)展,在3G時代,圖片作為一種更為直觀、醒目的方式為大眾所接受,逐漸成為主流社交介質之一。
劇烈變動的社交環(huán)境起始于4G時代的到來,在大數據和云計算推動下,我們最終進入了社交3.0的短視頻時代,這個時代,諸如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迅速崛起。
而伴隨著短視頻這一類型的內容表現形式得到大多數受眾的喜愛,在這背后,一條又一條極具時代特色的產業(yè)鏈開始被催生,比如,互聯網用戶對于擁有粉絲數為衡量標準的社交資產成為主流共識,這也就導致相關內容創(chuàng)作者的商業(yè)模式開始由廣告營銷主導到兼容了直播分銷。
技術的發(fā)展是推動社交變革的重要一環(huán)。而在新眸看來,新舊技術交替的當下,社交環(huán)境正在經歷著一場新的變動。
天下秀董事長李檬對此表示:“現今,隨之而來的5G普及,以及區(qū)塊鏈技術的加速應用,我認為,我們正在跑步邁入社交4.0時代,即沉浸式虛擬社交時代!
如果從當下社會認知來看,沉浸式虛擬社交時代將對現有的社交場景產生顛覆性的變革。當用戶置身于社交4.0時代,在由技術構建的“社交元宇宙”中,他們可以憑借虛擬化身和個人興趣圖譜體驗多樣的沉浸式社交場景,在接近真實的場景體驗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從而建立一定的社交連接。
也就是說脫離線下社交關系的羈絆,當興趣愛好成為交友的唯一考量因素,原本依托于現實時間的社交方式必將經歷一場從上而下的迭代。
如果從更為產業(yè)的角度去衡量,天下秀方面認為,全新的社交場景將成就更多樣化的內容創(chuàng)作者,也即將帶來商業(yè)形態(tài)、營銷模式、版權保護方式、個人資產認知等各個領域的全新變化。
于是,在這其中,對于企業(yè)而言,如何通過技術手段凈化社交環(huán)境,并保證用戶體驗成為了其在社交4.0時代首先需要解決的難題。
02連接,依舊是社交的本質
元宇宙概念火熱,但是概念的落地向來不會如想象般順利。
在當下各方企業(yè)探索中,我們也可以窺到一些端倪。正如網易CEO丁磊在三季度財報會所言:“元宇宙是一個很火的概念,但目前誰也沒有接觸到元宇宙!
在新眸看來,概念落地的第一步,是將未來放置于現實世界,尋找到一個可以突破的落腳點。
諸如扎克伯格將Metaverse定義為移動互聯網之后的下一代平臺,或者是具象化的互聯網。李檬也重新梳理了天下秀對于元宇宙的定義,在他看來,無論概念多么火熱,在社交中,連接依舊是本質。
天下秀成立于2010年,2020年8月登陸A股主板市場。作為專注于內容創(chuàng)作者價值變現,的發(fā)明者和引領者,天下秀一直在社交場景中深耕,致力于推動國內紅人營銷模式的變革。
在近十一年的探索中,天下秀一步步深刻感知到了創(chuàng)作者經濟的最大痛點——創(chuàng)作者內容方面的知識產權是否能夠獲得保護?創(chuàng)作者的內容如何突破二維空間更具商業(yè)價值?以及創(chuàng)作者和用戶的互動方式能否更加沒有距離感?
為解決上述問題,以連接為底層能力,天下秀自成立以來,便堅持致力于通過大數據、區(qū)塊鏈、AI等應用型前沿技術幫助每一個紅人(內容創(chuàng)業(yè)者)實現商業(yè)變現,幫助企業(yè)提高經營效益。
具體來看,在底層技術能力中,天下秀持續(xù)在技術領域進行投入,已經積累了10年的紅人商業(yè)大數據,并且提前完成了區(qū)塊鏈技術的布局。根據最新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天下秀研發(fā)投入達到了1.1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2.55%。
李檬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紅人新經濟是技術的經濟,對于前沿創(chuàng)新技術在紅人新經濟乃至數字經濟領域的探索,天下秀必須始終加大努力和投入。
同時,在做強底層技術以外,資源鏈接中,天下秀在經歷多年沉淀目前已經與超過1萬家MCN機構建立合作,連接180萬的紅人資源;與500強客戶及16萬中小企業(yè)建立信任與合作。
技術與資源的深厚沉淀,推動了天下秀進入了高速發(fā)展期,與元宇宙的結合也變得順理成章起來。
近日,天下秀推出了一款基于區(qū)塊鏈技術的3D虛擬社交產品——虹宇宙(Honnverse)。這也是在此前對三季報的點評中,李檬重點提及的一款產品。
在即將到來的社交4.0時代,依舊堅持“連接”本質,天下秀又將為用戶提供一個切實可用的“元宇宙”產品?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03從元宇宙到“虹宇宙”
在天下秀對 “虹宇宙”的建構中,這首先是一款3D版虛擬社交產品。
以Z時代的3D虛擬星球為背景,可以為用戶構建虛擬身份、虛擬形象、虛擬道具、虛擬社交,并能夠聯合全球社交紅人為用戶打造一個沉浸式的泛娛樂虛擬生活社區(qū)。
從具體的實現路徑上來看,新眸認為這首先來自于天下秀在社交領域的積淀。
早在2011年,天下秀便開發(fā)并上線了一款虛擬社交產品——火星微社區(qū)。據公開資料顯示,在這款產品中,用戶可以在火星微社區(qū)建立一個虛擬形象,并通過社區(qū)、旅行以及游戲等進行交友等社交活動?梢哉f,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虹宇宙的雛型。
而另一方面,2018年,天下秀成立了區(qū)塊鏈價值實驗室,專注于區(qū)塊鏈技術探索,目前已研發(fā)基于以太坊技術的可信安全網絡技術構架,推出了以區(qū)塊鏈研發(fā)的操作系統(tǒng) Hashii Box,并切實在2020年與北京當代藝術合作上線了Hashii Art,實現了區(qū)塊鏈技術在藝術領域的成功應用。
社交基因和完備的技術能力,讓天下秀在探索“虹宇宙如何實現?”的路徑中具備了先發(fā)制人的優(yōu)勢。
不過在李檬看來,這遠遠不夠。
如果說虹宇宙是創(chuàng)作者經濟步入社交4.0時代的必然產物,那隨著虛擬世界建構逐步趨向完善不斷豐富,虹宇宙作為通往下一代互聯網的門票,會使得社交企業(yè)不斷接近終極夢想。
為此,結合天下秀的主營業(yè)務,李檬嘗試構建出一種全新的連接用戶、創(chuàng)作者和品牌的內容創(chuàng)作新生態(tài)。
在虹宇宙搭建的社交場景中,用戶能夠實現從二維到三維的社交體驗,并構建數字化的社交關系。而內容創(chuàng)作者將會在更為開放的內容體系中進行創(chuàng)作,進一步完善創(chuàng)作者的內容制作、工具應用和收入體驗。基于用戶和創(chuàng)作者生態(tài)的迭代,品牌商家則能夠推出各種平行現實甚至超越現實的營銷場景。
試想一下,進入虹宇宙中,你可以更加身臨其境地與朋友聚會,開展各種工作,娛樂、購物、學習,而創(chuàng)作者的作品將變成一種數字資產,流通便捷且順暢。當創(chuàng)作者和受眾能夠形成相互激勵的循環(huán)時,原有的痛點將迎刃而解。
新眸了解到,雖然虹宇宙目前還處于灰度測試的狀態(tài),但已有超過13萬的預約用戶,其中虛擬紅人IP“魚太閑”率先落戶虹宇宙,其“魚式出租屋”新場景也已上線。
11月18日,天下秀宣布正式將集團品牌名稱由“IMS(天下秀)新媒體商業(yè)集團”改為“天下秀數字科技集團。
李檬在當日的公開信中表示:“我們通過11年的努力讓紅人新經濟走向主流,并逐漸成為全球領先的紅人新經濟公司。相信不遠的未來,虹宇宙將對新消費、新營銷、新生活帶來不同尋常的深刻影響,將會減少你我的碳足跡,優(yōu)化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和交互效率!
在李檬帶領團隊步步實踐的過程中,下一個社交4.0時代也在真正脫離于概念,成為一個可以觸摸的未來。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tǒng)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