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貼上AI的激光電視,到底是傳統(tǒng)廠商的護城河,還是新勢力的諾曼底

2018-05-22 14:11
智能相對論
關注

二、AI技術上會不會直接PK

各大廠商都不約而同加上了AI技術,最亮眼的是都加上了語音識別,此前所謂的AI電視語音交互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通過語音直接激活命令,比如“關機”“放某某電影”。另一種是搜索式語音交互,比如“我想看鬼片”“我想看某人的電影”。這些功能運用的是經典計算中的人機交互方式,區(qū)別僅僅在于數據庫的大小和反應的靈敏度。

激光電視的語言交互則上升了一個臺階,也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從識別人的角度去做語音識別,比如極米AI系統(tǒng)新增的聲紋識別功能,通過識別家庭每個成員的聲音,并根據個人喜好推薦個性化內容,來實現千人千面。如果識別到這是一個兒童的聲音,就會進入兒童模式,還即將上線兒童桌面,專門為兒童推薦適合的內容。

第二類是從識別語言的角度去做語音識別,比如海信的"VIDAA-AI”人工智能電視系統(tǒng)宣揚全場景語音交互,可實現六輪連續(xù)人機對話,可識別多達33種人物關系,同時支持普通話、粵語、四川話、湖南話、上海話、閩南語六大方言識別。

他們都是希望改變過去手機APP作為交互入口或者電視遙控器的使用體驗,因為語音輸入是人的本能,或許可以更好地完成對海量內容的操控。

但目前都需要面臨一些現實情況。比如:

1、當前AI技術成熟度在語義理解上還算薄弱,目前多是通過關鍵詞解答部分問題,復雜的問題以及語序更換后的表達還需時間去應對。

2、電視使用時多是多人復雜的線下場景,比如遠距離、多人同時語音,出現方言、外語,或是戶外等公共場景,語音交互的真實效果還待檢驗。

所以大家都還是一個開始,沒人贏。

三、人機交互上,到底是在讓人懂電視,還是讓電視更懂人

智能電視此前的交互系統(tǒng)多是圍繞“遙控器”設計,所謂的“千人千面”更是通過設立多個賬號實現的,這實際是以用戶操作的復雜化為代價的,人與電視的交互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欣喜的是,各大廠商現在更加清晰的看到了消費者這一痛點,都希望利用AI技術,讓電視更懂人。

極米通過聲紋識別去識別特殊家庭成員,比如兒童,(此時系統(tǒng)會切換到兒童模式),并宣布與百度成立AI無屏實驗室。目前,依托百度DuerOS技術,極米無屏電視搭載全新的極米AI系統(tǒng),這一AI系統(tǒng)支持人性化的多輪式引導交互,搜索視頻、播放視頻、查詢百度百科、詢問天氣等等,此外,極米還將接入多家IoT平臺,能與家里的其他智能設備形成互動,比如對著無屏電視說“開燈”、“關窗”、“調高溫度”等。

海信的VIDAA-AI電視將不再依賴預先設置的系統(tǒng)運營,而是通過機器自主學習,借助人工智能語音(語義)和圖像識別交互技術,并直接打通外賣、翻譯、打車、機票預訂和購物等上百種主流生活場景服務,實現了電視操控上的“人機合一”。

長虹也在自己的激光電視上展示了自己的遠場語音、聲紋識別技術。

這看起來都是一些積極的嘗試,消費者也樂意為此買單。

目前看,AI加持下的激光電視也需要面對AI 的3個問題:

1、智能內容推薦真的智能嗎?目前的智能推薦多是根據用戶瀏覽歷史和觀看時長來推薦,這僅僅運用的是關鍵詞留存和數據分析的技術,與高階AI還有一段距離。而且這樣的AI電視智能推薦,并沒有解決家庭不同成員想看不同節(jié)目的問題。(據說與極米采用聲紋識別的做法不同,有部分廠商開始嘗試加入面部識別功能來識別人)

2、AI真的懂內容嗎?電視的本質仍然是內容(包括視頻、音頻等)。如果AI對內容有自己的理解力,是不是能在用戶看一部電影時,就會告訴用戶更適合的亮度、對比度和音效效果,甚至判斷你是否應該開窗通風呢?這可遠不止利用關鍵詞推薦節(jié)目那么簡單。

3、語音交互足夠了嗎?電視和人需要的是多層次完整的人機交互,語音數據僅是人類輸出信息的一種方式,AI難以根據其達成立體理解。只有綜合用戶的肢體、表情、情緒等數據源達成整體判斷,才可能真正做到“電視更懂人”。

當然有了語音,已經比之前遙控器的交互好太多了。

四、技術上,到底誰能打敗誰

更關鍵的是,幾乎每個廠商都在說自己技術多牛X,甚至創(chuàng)造出一些技術概念,來“教育”消費者。去年小米發(fā)布的激光電視被媒體評價為“一款超短焦投影儀+立體聲音響+小米盒子的三合一產品。”并被吐糟亮度不達標、激光電視“變”激光微投、不標配抗光幕等,而其創(chuàng)造的行業(yè)新詞“光源亮度”也被同行和媒體瘋狂吐糟(有媒體甚至提出,如果按照小米的“光源亮度”概念,“極米T1的4000ANSI流明已經達到了25000流明!保╃姴ㄔ诖嘶A上還總結出行業(yè)“減配置、抄設計、降質量”三大套路。

但事實上,目前激光電視領域在技術上仍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

產品類別名稱混亂,圍繞激光光源+短焦鏡頭的投影產品這個品類就有激光電視、激光影院、激光超投電視、激光投影電視等多種叫法,用戶“傻傻分不清”。

性能指標描述不一致,剛說到的“光源亮度”就是一例,此外還有引入液晶屏幕亮度單位尼特作為亮度指標的。

但事實上,激光電視的色彩表現要給力,其基礎仍舊是光源。目前多數激光電視采用的是單色激光,海信和極米都曾推出過雙色激光電視,理論上三色激光效果最好,長虹等已推出此類產品,但因為紅色激光和綠色激光的發(fā)生器價格貴,加上三色激光結構復雜,成本一直降不下來,依然沒有上市銷售。

只是技術吹的再好,還是得回到用戶層。對用戶來說,評價一款激光電視好不好就看四點:1、亮度是否達到了電視屏幕的效果;2、分辨率是否可以滿足日常使用;3、作為智能終端,是否足夠人性化;4、針對大尺寸畫面的畫質優(yōu)化是否到位,比如是否擁有運動補償、HDR10等技術。

技術不應該為打敗同行,也不應該成為累贅,更加不應該用文字游戲來欺騙消費者,使得市場“劣幣驅逐良幣”?上г诟咔咫娨、3D電視、互聯網電視等領域這樣的事情都曾發(fā)生過。

激光電視激戰(zhàn)背后,到底是誰在打仗

所以短時間內我們并不能斷定誰的贏面更大,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場激光電視大戰(zhàn)背后實際是三類公司在重新瓜分電視市場,大家都有各自的目的。

第一類是缺乏護城河的傳統(tǒng)電視廠商。可以預見海信在80英寸到150英寸的陣容上,會繼續(xù)從向上和向下兩個維度進行拓展,長虹則在三色激光電視搶先布局,他們都繼續(xù)利用“激光電視”搶占品牌高位,并鞏固自己的行業(yè)地位。

第二類是盯著入口的互聯網巨頭。百度已經和極米合作并建立AI無屏實驗室,之前百度、騰訊先后入股創(chuàng)維極米、酷開,騰訊、京東入股TCL旗下雷鳥科技。因為以激光電視為代表的“無屏電視”類產品,一度被認為有機會成為電視、PC、手機之外的第四屏,有可能以爆款產品為基礎,打造新的硬件平臺,完成影音娛樂內容的分發(fā),成就一個新生態(tài),互聯網巨頭自然不會錯過;仡櫺铝闶、共享單車等行業(yè)的發(fā)展歷程,如果激光電視領域、阿里、騰訊、京東再進一步“插手”,會不會又出現被巨頭收割的局面?

第三類是有“夢想”的新勢力。這次,極米表示自己不只是一家硬件公司,而是一家硬件+內容平臺+光學基礎技術產業(yè)為核心業(yè)務的新經濟公司,根據極米官方給出的數據,目前,極米“擁有超過百萬終端,極米今年第一季度的內容運營增長超過288%。在光學技術上,極米已成立光學技術實驗室,并獲得超過400項專利!盤PTV電視也在大談自己與蘇寧的融合,并強調自己的內容優(yōu)勢。小米更沒把自己看做一家硬件公司。講白點,他們盯著的不只是傳統(tǒng)電視過去的那一畝三分地,而是在講一個更大的故事,如此來勢洶洶,傳統(tǒng)電視廠商稍有不慎,就可能處于被動。

當然現在三股勢力劍拔弩張,不分伯仲,各自擁有自己的優(yōu)勢,也有自己的短板。貼上AI的激光電視注定是“狹路相逢勇者勝”,尤其是對于傳統(tǒng)電視廠商而言,一旦守不住護城河,就成了對方的“諾曼底”。

<上一頁  1  2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