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自免BTK抑制劑大爆發(fā),沒有懸念了

2025-11-11 11:41
氨基觀察
關注

自免BTK抑制劑再迎利好消息。

11月10日,羅氏宣布,自免BTK抑制劑芬奈布魯替尼在復發(fā)型和原發(fā)進展型多發(fā)性硬化癥患者中開展的兩項關鍵性RMS研究,首項研究已達到主要終點。

具體而言,在至少96周的治療期內(nèi),與特立氟胺相比,芬奈布魯替尼顯著降低了年化復發(fā)率。此外,評估芬奈布魯替尼與CD20單抗奧瑞珠單抗對比、用于治療原發(fā)進展型多發(fā)性硬化癥患者的關鍵性III期FENtrepid研究,也達到了其主要終點。

雖然兩項研究的完整數(shù)據(jù)尚未公布,且該藥物的上市需待第二項RMS研究(FENhance1)在2026年上半年獲得結果后才能定論,但目前的成績之于自免BTK抑制劑領域,無疑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繼賽諾菲、諾華的BTK抑制劑相繼獲批,羅氏靠近成功,也預示著自免BTK抑制劑在2025年迎來了全面的勝利。

/ 01 /勝利2025

對于自免BTK抑制劑來說,2025年顯然是全面告捷的一年。

首先,賽諾菲于8月底率先破局,其BTK抑制劑Rilzabrutinib獲FDA批準,正式用于治療原發(fā)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成為全球首個在自免領域獲批的BTK抑制劑。

此次獲批得益于其突破性療效。利扎布替尼的獲批基于LUNA3期臨床試驗結果:利扎布替尼組86名患者(占比65%)達到血小板應答反應,31名患者達到預設治療終點(安慰劑組為0)。同時,其良好的安全性及持續(xù)改善患者治療結局的表現(xiàn),顯著優(yōu)于傳統(tǒng)治療方案。

其次,諾華緊隨其后送上“助攻”——瑞米布替尼片于10月1日獲FDA批準上市,用于治療接受H1抗組胺藥治療后仍有癥狀的成人慢性自發(fā)性蕁麻疹(CSU)患者。盡管諾華在獲批時間上稍晚,但仍解鎖了“首個”頭銜:它是首個獲FDA批準用于治療CSU的BTK抑制劑。

諾華的突破同樣源于扎實的臨床數(shù)據(jù)支撐。CSU的癥狀會對患者的睡眠、工作及心理健康產(chǎn)生負面影響。目前,抗組胺藥是一線治療方案,但即便加大劑量,仍有超過一半的患者癥狀未得到控制。對于抗組胺藥應答不佳的患者,雖可選擇注射類治療方案,但僅有不到20%符合治療條件的患者接受了該治療。

而瑞米布替尼片的III期REMIX-1和REMIX-2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對于在二代H1抗組胺藥治療下仍有癥狀的患者,瑞米布替尼片在治療第12周時,相較安慰劑,在瘙癢(ISS7)、風團(HSS7)及每周蕁麻疹活動度(UAS7)的基線變化方面均表現(xiàn)出優(yōu)效性。

羅氏的此次成功,更意味著自免BTK抑制劑在解鎖更多“首個”適應癥的道路上再進一步——復發(fā)型多發(fā)性硬化癥(RMS)、原發(fā)進展型多發(fā)性硬化癥(PPMS)均為此前尚未被BTK抑制劑攻克的領域。

羅氏首席醫(yī)學官兼全球產(chǎn)品開發(fā)負責人Levi Garraway醫(yī)學博士表示:“芬奈布魯替尼顯著減少了RMS患者的復發(fā)次數(shù),并減緩了PPMS患者的殘疾進展。這些前所未有的結果表明,芬奈布魯替尼有望成為RMS或PPMS患者的首個高效口服療法,并躋身該疾病領域的頂尖藥物行列。”

從多款藥物接連獲批上市,且批量解鎖自免領域適應癥來看,自免BTK抑制劑此前面臨的相關質(zhì)疑,也將被徹底消除。

/ 02 /質(zhì)疑被徹底消除

過去,無論是從機制延續(xù)性還是市場需求來看,自免領域都是BTK抑制劑跨界的“最優(yōu)選”。然而有關“BTK抑制劑治療自免疾病是否有效”的爭議,卻長期存在。

BTK抑制劑能夠治療腫瘤,核心原因是其可抑制新的B細胞生成,進而阻止疾病進展。

但有觀點認為,這一機制或許不適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理由是,BTK抑制劑對已存在的B細胞無抑制作用,而現(xiàn)有病變的B細胞等免疫細胞,才是誘發(f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核心因素。在此情況下,僅抑制新的B細胞生成,難免有“馬后炮”之嫌,“無效說”也由此產(chǎn)生。

盡管上述觀點并不確切,但BTK抑制劑此前在自免領域的臨床探索屢屢受挫,也讓市場不得不保持謹慎。

安全性問題是第一道“關卡”。

在血液瘤治療中,BTK抑制劑的出血、感染、心血管事件等不良事件,尚可通過密切監(jiān)測管控,但自免患者的用藥周期往往長達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任何微小的不良反應都可能在長期用藥中被放大,對患者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從臨床實踐來看,肝毒性是最嚴峻的挑戰(zhàn)。

此前賽諾菲重金布局的另一款BTK抑制劑托萊布替尼,就因肝毒性問題被迫暫停臨床試驗;即便已獲批上市的利扎布替尼,F(xiàn)DA仍要求其上市后開展長期安全性監(jiān)測,重點關注肝腎功能及感染風險。

類似的安全性挑戰(zhàn)也出現(xiàn)在其他藥企的產(chǎn)品中:默沙東的埃沃布魯替尼在多發(fā)性硬化癥的關鍵臨床試驗中,因肝毒性被FDA叫停;基因泰克的芬奈布魯替尼在MS的2期臨床試驗中,同樣因發(fā)現(xiàn)肝損傷風險而暫停試驗。

第二重挑戰(zhàn),則來自療效邊界的不確定性。

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早期臨床嘗試中,芬奈布魯替尼的2期研究因未達到主要療效終點而終止。這也反映出,該病涉及多條免疫信號通路,僅靠抑制B細胞活化難以全面改善病情。

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情況類似。禮來收購的口服BTK抑制劑Poseltinib在臨床前模型中表現(xiàn)優(yōu)異,但在中重度RA患者的2期臨床試驗中,因未顯示出顯著療效而被迫終止。

更棘手的是,即便對于以B細胞活化為主要特征的干燥綜合征也有BTK抑制劑折戟——百時美施貴寶的BMS-986142在PSS的2期臨床試驗中,因療效不足早早叫停。

由于臨床失敗案例頻發(fā),長期以來,BTK抑制劑在自免領域的應用價值,一直是行業(yè)爭議的焦點。

不過,隨著賽諾菲、諾華、羅氏相繼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一爭議將被徹底打破?紤]到自免領域巨大的市場規(guī)模,自免BTK抑制劑勢必會熱鬧非凡。

/ 03 /新爆點正在形成

當然,現(xiàn)在并不是終點。

對于BTK抑制劑這一后來者來說,自免領域早已強敵林立,需要面臨多靶點、多適應癥的激烈競爭。這也對藥企的競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3月10日,諾華正式啟動Remibrutinib對比度普利尤單抗治療CSU的頭對頭3期研究(RECLAIM)。這也預示了,在日益激烈的自免領域,BTK抑制劑需要在與當前市場中的強者,正面對壘中獲勝,才能擁有更大的競爭力。

這背后,可能需要從多個維度進行考量。分子設計上的差異化無疑是關鍵因素。如今的BTK抑制劑研發(fā)已推進至第三代,其設計核心是提升選擇性、降低長期毒性,以適應自免患者長期用藥的需求。

此外,適應癥的精準定位也是BTK抑制劑能否突圍的核心。這一點可以從Rilzabrutinib早期開發(fā)路徑中得到印證。

其首個適應癥天皰瘡的3期PEGASUS試驗,因未達終點而被叫停。但賽諾菲并沒有放棄,而是將研發(fā)重點聚焦于與BTK通路高度相關的疾病類型,從而最大限度發(fā)揮藥物療效,并通過多線布局逐步收獲IPT適應癥及多項FDA孤兒藥認定資格。

Rilzabrutinib的例子也間接提醒行業(yè),BTK抑制劑不能簡單的“廣撒網(wǎng)”,必須精準定位適合的疾病類型。

在這場全球競速中,國產(chǎn)力量也在加速跟進。作為極具潛力的賽道,自免領域的BTK抑制劑的競爭,注定值得持續(xù)關注。

       原文標題 : 自免BTK抑制劑大爆發(fā),沒有懸念了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醫(yī)療科技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nèi)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