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表面展示技術,基因工程益生菌可產(chǎn)生對抗SARS的保護性免疫應答
自2019年12月以來,我國發(fā)生多起新型冠狀病毒引發(fā)的肺炎。本次冠狀病毒性肺炎在很多方面,都令人不由聯(lián)想到17年前肆虐一時、同樣由冠狀病毒引起的“非典”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什么是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因該病毒形態(tài)在電鏡下觀察類似王冠而得名。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冠狀病毒僅感染脊椎動物,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如感冒以及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等較嚴重疾病。新型冠狀病毒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fā)現(xiàn)的冠狀病毒新毒株。除本次發(fā)現(xiàn)的新型冠狀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還有6種。其中4種在人群中較為常見,致病性較低,一般僅引起類似普通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癥狀;另外2種是我們熟知的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
益生菌在SARS相關冠狀病毒防治中有何研究發(fā)現(xiàn)?
2006年,韓國生物科學與技術研究所(KRIBB)Jong-Soo Lee等人在Journal of Virology(IF4.324,病毒學2區(qū))發(fā)表了題為“Mucosal Immunization with Surface-Displayed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pike Protein on Lactobacillus casei Induces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in Mice”的論文,論文主要內(nèi)容簡介如下:
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spike,S蛋白)屬于第一類膜融合蛋白(Class I viral fusion protein),同類的病毒膜融合蛋白還包括HIV的Env蛋白,流感的HA蛋白,以及埃博拉病毒的Gp蛋白等。S蛋白決定了病毒的宿主范圍和特異性,也是宿主中和抗體的重要作用位點及疫苗設計的關鍵靶點。
誘導粘膜免疫對于預防SARS冠狀病毒感染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為了將病毒抗原安全有效地傳遞到粘膜免疫系統(tǒng),本研究開發(fā)了一種新型的乳酸菌表面抗原展示系統(tǒng),使用枯草芽孢桿菌的聚γ-谷氨酸合成酶A蛋白(PgsA)作為錨定基質(zhì),在干酪乳桿菌中穩(wěn)定表達了由PgsA和SARS冠狀病毒S蛋白片段SA(殘基2至114)和SB(殘基264至596)組成的重組融合蛋白。通過細胞分級分析、免疫熒光顯微鏡和流式細胞儀對融合蛋白的表面定位情況進行了分析驗證。使用S蛋白肽的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證實:將該重組干酪乳桿菌經(jīng)口和鼻接種到小鼠體內(nèi),可導致高水平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粘膜IgA。更重要的是,這些抗體對SARS假病毒(pseudoviruses)顯示出有效的中和活性。口服免疫的小鼠比經(jīng)鼻內(nèi)免疫的小鼠具有更高的中和抗體應答。此外,研究還使用肽中和干擾測定法在S蛋白上鑒定了三個新的中和抗原表位(殘基291-308、520-529和564-581)。這些結果表明:利用表面展示表達SARS相關冠狀病毒S蛋白的重組干酪乳桿菌進行粘膜免疫,可以作為一種引發(fā)針對該病毒的保護性免疫應答的有效手段。
原文標題 : 利用表面展示技術,基因工程益生菌可產(chǎn)生對抗SARS的保護性免疫應答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