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25位科學家號召建立全球公民大會,以監(jiān)督基因編輯技術及其應用

2020-09-18 10:34
學術頭條
關注

1818 年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問世,給世人帶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能否成為造物主?

近年來,基因編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使這個問題成為可能。然而,當瘋狂的科學家真的有能力變成造物主的時候,對于人類來說,究竟是福是禍?200 多年后的今天,全球 25 名頂尖科學家在 Science 發(fā)文,號召建立全球公民大會,以來探討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和社會影響。

他們提議,該全球大會由至少 100 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非專業(yè)人士組成,由專家提供信息來探索基因編輯技術的管理準則。

該論文的作者之一、堪培拉大學John S. Dryzek教授表示,由于這項新興技術的風險不可估量,因此探討這項技術產(chǎn)生影響的任務不應該留給專家。非專業(yè)人士組成的團體,其任務是深入研究基因組編輯產(chǎn)生的倫理和道德問題,這為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醫(yī)生和政治家提供有價值的指導意見。

基因編輯技術的雙刃劍

事實上,基因編輯技術早已進入公眾的視線。

除了轉基因食物以外,近年來有科學家試圖將這一技術應用到生物體內(nèi),以期改造人類和社會。

其中,最轟動的事件就是2018年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當時某科學家宣布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改造了一對雙胞胎嬰兒,以期她們出生后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

而不久前,美國政府宣布,未來幾年內(nèi)向將佛羅里達群島釋放7.5億只轉基因蚊子,以試圖消滅蚊蟲傳播疾病。

理論上來說,基因編輯技術的確能夠提高農(nóng)作物的抗病能力,解決人類饑餓的問題,提供一種消滅瘧疾等蚊蟲傳播疾病的方法,或者培育出可供人類移植器官的豬,并預防鐮狀細胞病,囊性纖維化甚至某些癌癥。

但這一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帶來的威脅遠遠超出人類的想象。

那么,這項技術到底應該如何使用?誰又能決定這項技術的使用權?

鑒于這項改變生物體DNA的技術可能會遺傳給后代,該問題不僅復雜且影響深遠,因此,越來越多的專家認為,這個重要的問題不能只留給科學家,醫(yī)生和政治家。

全球公民大會

在 Science 發(fā)表的這篇文章中,來自全世界管理學、法律、生物倫理學以及遺傳學等多學科共 25 名頂尖科學家號召,建立全球公民大會,由非專業(yè)人員組成,以評估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和社會影響。

這些科學家提議,全球大會應該包括至少 100 人,其中不包括科學家、政策制定者或該領域的工作人員。

Dryzek 教授說,來自世界各地的公民探討這一問題,意味著納入不同價值觀和原則。這就如同法庭中陪審團的作用,通過利用群體智慧來商議這個問題,可將他們掌握的不同信息拼湊起來。

塔斯馬尼亞大學的法學教授 Dianne Nicol 說:“全球公民大會所討論的問題與其他論壇研究的問題不同,我不認為全球大會的目的是回答基因編輯技術是否應該在全球被禁止的問題。相反,我們應該更好地理解人們對這一技術的關切和期望!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 Baogang He 教授補充說,“這個會議還涉及到社會公正的問題。全球公民大會將有助于制定有關基因組編輯實驗的道德和政治法規(guī),并確保這些技術可被每位公民公平獲得,以此防范社會少數(shù)人為了追求利益而濫用基因編輯技術!

該論文的作者之一,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生物倫理委員會主任、世衛(wèi)組織人類基因組編輯治理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Herve Chneiweiss表示,全球大會的遴選過程必須能夠反映參與人員的差異性,與政治無關。如果納入的人數(shù)太多將無法做到真正的審議,此外,審議也變得沒有效率。我們的目標是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參會人員。“100”應該代表文化和種族的多樣性。

本研究另一位、英國維康基因組學院社會與倫理研究所的遺傳顧問Anna Middleton教授表示,對于基因編輯技術,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它的社會影響。這項審議最終將影響世界。我們必須在世界各地尋找具有代表性的公民。

據(jù)悉,獲得艾美獎的澳大利亞紀錄片制作公司Genepool Productions將負責籌劃這個過程以及最終大會的制作。

Genepool的創(chuàng)意總監(jiān)Sonya Pemberton說:“此次大會并不是要提供一個演講平臺,而是一個思想家?guī)。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強有力的、以人為本的方法來檢驗這種改變世界的技術。我希望用電影記錄這一事件,保存這一歷史性時刻,放大全球對話,并為公民在其他同等重要的問題上進行討論提供模板。

排版:趙辰霞

編審:王新凱
圖片標題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nèi)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