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大模型時代的“算力運營商”,無問芯穹如何講好AI故事?

2025-05-20 13:36
芯流智庫
關注

【摘要】隨著ChatGPT、DeepSeek等現象級應用的出現,AI 2.0時代已然拉開帷幕,算力作為其背后的關鍵支撐,正成為各方競逐的戰(zhàn)略高地。

成立不足兩年的無問芯穹,正憑借清華系班底與十億級巨額融資,打造“大模型時代的算力運營商”。

然而,面對著清華系校友創(chuàng)立的眾多優(yōu)秀AI企業(yè)、英偉達等國際巨頭在軟硬件聯合優(yōu)化領域的深厚積累,以及云廠商在商業(yè)模式上的潛在競爭,無問芯穹的壓力還有很多。

巨頭林立下,如何打造AI時代的大模型生態(tài),不僅是無問芯的重心,更是整個中國硬科技創(chuàng)業(yè)的命題。

以下為正文:

清華系AI獨角獸

2023年5月,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汪玉與博士生夏立雪聯合創(chuàng)立無問芯穹。

公司聯合創(chuàng)始人、CTO顏深根同為清華人,其曾任商湯科技數據與計算平臺部執(zhí)行研究總監(jiān),帶隊搭建過萬卡集群;公司首席科學家戴國浩也曾在清華電子系攻讀博士。

背靠清華NICS-EFC實驗室,在純血清華人的王牌班底下,無問芯穹開業(yè)就收獲了不少認可。

成立不足一年半時,公司已經完成了累計近10億元的融資,累計融資額與國內同賽道企業(yè)相比名列前茅。

啟明創(chuàng)投、聯想創(chuàng)投、小米、上海人工智能產業(yè)投資基金、順為資本、申萬宏源、真格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均向無問芯穹拋出了橄欖枝。

近年來,AI無疑成為最火爆的融資賽道。

“大模型六虎”中的月之暗面、百川智能、Minimax、零一萬物密集宣布融資,紛紛躋身獨角獸行列。

24年9月,潞晨科技獲得數億元A++輪融資,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yè)投資基金、石溪資本、Capstone Capital、領沨資本參與投資。

值得關注的是,從參與無問芯穹融資的上海人工智能產業(yè)投資基金,再到潞晨科技的融資方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yè)投資基金,國資已然下場AI Infra。

當ChatGPT帶來AI 2.0時代,大模型為AI Infra帶來場景應用泛化的可能,DeepSeek的爆火更是讓中國大模型市場迎來新一輪成長期。

當前,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紛紛發(fā)布AI大模型支持政策,在此背景下,國產AI軍團正開啟破圈時代。

芯片與算力如何結合

方法論層面,無問芯穹并未只盯著軟件層面來提升芯片效率,而是走了一條軟硬結合的道路。

定位為“大模型時代的算力運營商”,公司正通過軟硬協同優(yōu)化技術,解決AI 2.0時代的算力碎片化問題。

這一戰(zhàn)略選擇,與創(chuàng)始人團隊對行業(yè)痛點的一個洞察密切相關。

當前,國產模型端與芯片端各自繁榮,異構芯片之間橫亙著一道難以消除的生態(tài)鴻溝,這就讓部分任務只能在特定芯片上運行,而異構芯片多需定制化才能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但大模型訓練與推理的成本進一步提高,開發(fā)者也難以實現算力的有效遷移,無疑讓多芯片平臺的技術優(yōu)勢成為商業(yè)化陷阱。

舉例而言,DeepSeek在爆火初期,經常因官網“服務器繁忙”被網友詬病,這實際上暴露出的是“算法與硬件節(jié)奏脫節(jié)”的本質問題。

與此同時,國內大多數模型多依賴英偉達等國外芯片訓練而成,與國內的系統、芯片難以形成有效閉環(huán)。

在應用需求暴增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推理與訓練的算力能力,如何打通國產自主的軟硬生態(tài),正成為主流廠商面臨的首要問題。

而要想實現算力與芯片的有效結合,就需要中間層發(fā)力,才能讓多芯片真正轉化為大算力。

針對這一痛點,無問芯穹通過Infini-AI異構云平臺,助力開發(fā)者一鍵獲取DeepSeek系列模型與多元異構國產算力服務。

在數字化的世界里,異構芯片不僅Infini-Al上用于大模型推理,也可以用于大模型訓練,這要比單純做芯片或大模型的價值壁壘更高。

這一平臺,或有望打破國產AI“有芯片無生態(tài)”的困境,與國內AI系統、芯片形成閉環(huán)生態(tài)。

賽道愈發(fā)擁擠

近期,MIT科技評論一篇中文名為《除DeepSeek之外值得關注的4家中國AI初創(chuàng)公司》的報道,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在這篇文章當中,階躍星辰、面壁智能、智譜、無問芯穹成為美國相關從業(yè)者的關注重點。

值得關注的是,除階躍星辰是由前微軟高級副總裁姜大昕創(chuàng)立以外,其余的三家公司都是清華系班底。

面壁智能已推出了MiniCPM系列模型,該系列模型專為智能手機、個人電腦、汽車系統、智能家居設備乃至機器人等終端設備的實時處理設計。

公司的MiniCPM系列在中國常被稱為“小鋼炮”,而最新模型MiniCPM -o2.6只有8B大小,但在各種基準測試中性能卻能與GPT-4o相媲美。

而作為國內最早研發(fā)AI大模型預訓練的企業(yè)之一,智譜合作研發(fā)了中英雙語千億級超大規(guī)模預訓練模型GLM-130B,并基于此推出對話模型ChatGLM,開源單卡版模型ChatGLM-6B。

同時,團隊還打造了AIGC模型及產品矩陣,包括AI提效助手智譜清言、高效率代碼模型CodeGeeX、多模態(tài)理解模型CogVLM和文生圖模型CogView等。

以上校友們的產品,都是無問芯穹的新晉對手。

除此之外,英偉達也是軟硬件聯合優(yōu)化路線的集大成者,公司正憑借強大的CUDA打造護城河,又在硬件上加速量產節(jié)奏。

當前,公司的軟硬件協同部門,已經成為可以給CUDA團隊和芯片硬件團隊同時下需求的存在。

此外,從商業(yè)模式上看,無問芯穹的業(yè)務還與云廠商有一定的類似。

這意味著,在遠期,公司與云廠商可能存在業(yè)務重合或者同業(yè)競爭,公司甚至需要和阿里、騰訊、字節(jié)、華為等大廠同臺競技。

由此,在清華系校友、英偉達及其余云廠商的層層夾擊下,無問芯穹的后半程壓力并不小。

尾聲

在算力成為國家戰(zhàn)略資源的當下,無問芯穹的“軟硬協同”給國內廠商立住了標桿。

而巨頭林立下,如何打造AI時代的大模型生態(tài),不僅是無問芯穹的重心,更是整個中國硬科技創(chuàng)業(yè)的命題。

- XINLIU -

       原文標題 : 大模型時代的“算力運營商”,無問芯穹如何講好AI故事?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