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人形機器人,下一個千億賽道 | 直擊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

2023-09-11 13:51
Chaos新觀察
關注

Chaos新觀察  No.16

解鎖2023全新流量密碼!

文 | 梧桐

報道 | Chaos新觀察

ID | GoChaos

封面來源 | WRC

人形機器人,站上風口。

8月16日至22日,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WRC)及世界機器人博覽會正式舉辦,北京亦莊擠滿了科技發(fā)燒友,有頭有臉的機器人企業(yè)基本都到齊了。

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

人形機器人的風早已吹了幾十年。今年5月,馬斯克宣稱人形機器人擎天柱要賣100億臺,并表示特斯拉未來將以人形機器人為基礎。6月,英偉達CEO黃仁勛提出“具身智能”,即像人一樣能與環(huán)境交互感知,自主規(guī)劃、決策、行動、執(zhí)行能力的機器人/仿真人,并稱之為AI的終極形態(tài)。

再加上GPT大模型、人工智能的進一步推動,人形機器人賽道又熱了起來。據高盛預測,人形機器人2025-2035年銷量CAGR可達94%,2035年市場規(guī)模達1540億美元。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下一個AI落地藍海場景,產業(yè)鏈各環(huán)節(jié)有望迎來高速發(fā)展機遇。

本屆WRC上,小米、宇樹、達闥、大連蒂艾斯等眾多企業(yè)紛紛搬出了最拿手的人形機器人。伴隨著多地發(fā)布的支持政策,人形機器人似乎利好不斷。但在熱鬧之下,人形機器人又能否真正走向產業(yè)化落地?

01

人形機器人站上C位

本屆大會上最為吸睛的,就是站上C位的人形機器人。它們外形各異、功能多樣、數量眾多,正是當前火爆的行業(yè)最直接的寫照。

博覽會入口處,是來自EX ROBOT(大連蒂艾斯科技)的人形機器人。有的是“講解大叔”,有的是“服務生”;有的是詩仙“李白”,有的是“賽博朋克”。

EX ROBOT展出的人形機器人

據介紹,這些仿人形機器人全身最多具有140多個自由度,擁有“人類活動水平的靈巧雙手”、“仿生皮膚”等,可“再現幾乎全部人類微表情”。不過在實際效果方面,一些動作表情還是顯得僵硬,看起來有些瘆人。

優(yōu)必選展出的熊貓機器人,外觀更為可愛親民。工作人員介紹,優(yōu)必選推出了自主研發(fā)的“人形機器人多模態(tài)交互系統(tǒng)”,集人機交互、指令理解、自主規(guī)劃、任務執(zhí)行等技術于一體,讓機器人具備更強的智能化和泛化能力。

優(yōu)必選打出“人形機器人領導者”口號

達闥科技人形服務機器人Cloud Ginger也吸引了眾多目光。Cloud Ginger身上擁有30多個智能柔性關節(jié),可以與觀眾對話、跳舞,主要用于迎賓接待、引導講解、群舞演繹、養(yǎng)老陪伴等。

達闥科技Cloud Ginger人形機器人

小米最新發(fā)布的仿生四足機器人CyberDog 2和雙足人形機器人CyberOne也亮相展會。據悉,CyberDog 2采用AI平衡動態(tài)算法、AI多模態(tài)融合感知決策系統(tǒng),搭載19個傳感器數量,增強了類人知覺功能和反應能力。

小米最新發(fā)布的仿生四足機器人CyberDog 2

CyberOne則是小米2022年發(fā)布的產品,介紹稱它具有高情商、可感知人類情緒,視覺敏銳、可對真實世界三維虛擬重建。

小米雙足人形機器人CyberOne

“全”是本屆機器人博覽會重要關鍵詞之一。

除了人形機器人外,展出的機器人還覆蓋了農業(yè)、建筑、制造業(yè)、能源、醫(yī)療健康、教育等領域,涉及工業(yè)、民生等場景。

現場展出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現場既有3C產品零件裝配、汽車零部件噴涂、焊接、排澇、防爆等工業(yè)重器,也有采摘、做手術等新鮮品類,還有眾多跳舞、唱歌、運動交互的陪伴機器人,可謂是琳瑯滿目。

02

僅能簡單交互

概念性大于實用性

盡管人形機器人概念前沿,但它卻遠不如那些看似“樸實無華”的實用型機器人成熟。

技術薄弱、成本高昂、商用場景簡單,已經成為了制約人形機器人廣泛應用的重要因素。

目前世界上備受關注的兩款人形機器人是本田的ASIMO波士頓動力的ATLAS。ASIMO最早在2000年就已經發(fā)布,技術研發(fā)跨度最長,但本田最終因為高昂的成本、艱難的商業(yè)化落地進程,決定放棄ASIMO研發(fā)。

波士頓動力ATLAS機器人在運動擬人上做到了極致,曾推出Atlas跑酷的視頻,讓人們以為形機器人的運動能力已經接近人類。而實際情況是,拍攝過程中Atlas有接近一半的時間都會失衡倒下。最終ATLAS也被賣給了現代。

圖源大會現場小朋友與機器狗互動

在國內,優(yōu)必選的核心人形機器人產品Walker X就以雙足前進為技術亮點。對于人形機器人來說,良好的運動控制能力只是基本,但看似簡單的站穩(wěn)、走穩(wěn)動作,卻仍存在大量技術難點等待突破,更別提讓它替代人類完成各種工作。

此外,國內人形機器人的零部件只能依靠定制,帶來高昂的成本壓力。在軟件端,國內企業(yè)在AI算法和芯片領域也存在較大短板。

除了單個器件的運動控制外,人形機器人還需要實現整體運動協(xié)調性,并具備環(huán)境感知和自主思考決策能力。為此,多模態(tài)感知、機器人相關大模型也成了WRC今年談及的重點技術方向。

從現場來看,目前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還是圍繞簡單陪伴、講解交互、科普展示、商業(yè)演出等,整體應用較為初級。

如果人形機器人只能完成這些簡單動作,其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前景就顯得更加縹緲。畢竟,人們下樓買個菜,還用不到一個機器人或者機器狗。

03

政策補缺

人形機器人能否撐到落地?

就在WRC召開當日,北京市經信局對外發(fā)布《北京市促進機器人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若干措施》,全力打造機器人技術創(chuàng)新策源地、應用示范高地和高端產業(yè)集聚區(qū)。《措施》提出,北京將設立100億元規(guī)模的機器人產業(yè)基金,提升機器人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并根據企業(yè)技術攻關投入予以最高3000萬元的支持。

這只是近年來國家大力發(fā)展機器人產業(yè)的冰山一角!“十四五”機器人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

《“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都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機器人應用拓展。

新松機器人展出的工業(yè)機器人應用

具體在人形機器人層面,北京、深圳、上海等地也都已經出臺了政策,鼓勵人形機器人零部件與整機產品的研制與批量落地。比如深圳在今年加快了人形機器人產業(yè)布局,在5月31日出臺的《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fā)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中就提到,加快組建廣東省人形機器人制造業(yè)創(chuàng)新中心。

宇樹科技首款通用人形機器人Unitree H1

政策只能提供助力。對于當前眾多人形機器人賽道企業(yè)而言,如何平衡高昂的研發(fā)成本與商業(yè)化落地困境,才是當務之急。

或許在遙遠的未來,機器人的數量可以真的如馬斯克所言,逼近、甚至超越人類的數量,在眾多領域替代人類工作。但沒有人知道那一天需要多久,其間又有多少機器人企業(yè)撐不下去。

活在當下的人形機器人相關概念企業(yè),可以試著放下“人形”執(zhí)念,專注開拓更加成熟的機器人市場,切記不要“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為Chaos新觀察原創(chuàng),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中所引用信息均來自市場公開資料,我司對所引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

2、本文未經許可,不得翻版、復制、刊登、發(fā)表或引用。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原文標題 : 人形機器人,下一個千億賽道 | 直擊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