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漲超36000億!這一超級富豪“逆襲”,身價大增4330億
互聯網的突圍沒有“終點”。
在快節(jié)奏的商業(yè)環(huán)境下,不斷的試錯成了互聯網企業(yè)的標配,一年一個風口,一個風口造就一個熱點,但是回頭來看,最終受益的還是身處在互聯網行業(yè)頂端的企業(yè)。
2021年,全球社交巨頭Facebook全面布局元宇宙,為了迎合熱點,扎克伯克不惜將公司改名“Meta”,并且為此耗資了數百億美元。
根據財報顯示,僅2021年一年,Meta在元宇宙業(yè)務的凈虧損就超過了101億美元。
巨額的虧損以及股價的“雪崩”,讓Meta的股東對扎克伯格的忍耐到了極限。2022年年底,一則扎克伯格2023年即將辭任的消息,似乎讓市場找到了宣泄口。
消息一經傳開,便在市場上引起了軒然大波,Meta的股價甚至一度出現了飆漲。
在多重壓力之下,扎克伯格終于意識到了自己在商業(yè)上的失誤。于是開始調整戰(zhàn)略,2022年11月,Meta開啟了裁員模式,并且大幅縮減了對元宇宙的投資。
開始將重心重新放在AI以及額外計算能力方面。
扎克伯格也許沒想到,此次戰(zhàn)略調整能帶來這么多意外的收獲,并且讓自己成為2023年最大的黑馬。
根據統計顯示,Meta自2022年11月至今,股價從最低88.09美元/股上漲至最高289.79美元/股,市值飆漲超過了5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771億元,而扎克伯格本人,身價也達到了1040億美元,重回全球前十大富豪行列,距離去年年底大漲超6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30億元。
近期,因為Meta和Twitter之間的競爭,首富馬斯克和扎克伯格在網絡上掀起了“約架”。但在最終因為馬斯克母親的干涉,這場約架最終被取消。
這場約架的背后,不僅僅是富豪個人之間的恩怨的體現,也代表了科技風口輪動下,企業(yè)之間微妙的關系。
扎克伯格的“反思”
2021年,新能源的崛起,科技互聯網的造富“浪潮”戛然而止,剛剛更名不久的Facebook更是遭到了暴擊。
由于扎克伯克AII in 元宇宙的舉動,在科技互聯網的擠泡沫效應之下,幾乎成了一個笑話,其股價和業(yè)績直接“戴維斯雙殺”。
有統計顯示,Meta 在2022年的前十一個月里市值跌去了70%,市值累計暴跌超過了6000億美元,跌出了全球前二十大公司的行列,短短十三個月時間,扎克伯格的個人財富蒸發(fā)超過了1000億美元。
業(yè)績承壓之下,扎克伯格遭到了股東的口誅筆伐。
2022年三季度財報發(fā)布之后,公司股東更是對扎克伯格群起而攻之。
其中,Meta的長期股東之一Altimeter Capital對燒錢的元宇宙直接提出了不滿,其CEO公開致信扎克伯格,希望Meta限制對現實實驗室的投資,最好不超過50億美元。
好在扎克伯格并沒有一意孤行,繼續(xù)在元宇宙里浪費時間,不選擇繼續(xù)“畫餅”的扎克伯格,很快就開啟了裁員模式,并且將重心放在了積極削減運營成本上。
盡管Meta的業(yè)績頹勢尚未從根本上獲得扭轉,但是扎克伯格的表現,讓市場重新看到了希望。
3月14日,扎克伯格宣布,他們將繼續(xù)裁員1萬人,并凍結 5000 個HC。其后,扎克伯格反思了自己,并且說明了Meta的裁員邏輯,他說:“自從我們去年裁減了員工后,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是許多事情進行得更快了;仡欉^去,我低估了低優(yōu)先級項目的間接成本。”
不僅如此,他還將2023年定義為Meta的效率之年,他稱Meta效率之年一共有兩個目標:
第一,使我們成為更好的技術公司;
第二,第二,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提高我們的財務業(yè)績,以便我們能夠實現長期愿景。
當然,從結果來看,扎克伯格在元宇宙的“及時止損”挽救了暴風中Meta,也讓Meta重新回到了美股前十大公司,這是一場輪回,也是一種必然。
AI是Meta的解藥嗎?
元宇宙的失利,給Meta敲響了一記警鐘,也給所有科技公司敲響了一記警鐘。
對于這些現象級的互聯網公司而言,護城河早已形成,在自己所在領域,可謂是“無敵”般的存在,但是離開了自己熟悉的領域,吃癟也是常有的事情,例如蘋果造車,起了個大早,到目前晚集都沒能趕得上。
但是總體而言,隨著移動互聯網進入末期,大公司的機會顯然會比創(chuàng)業(yè)公司要大很多。例如,2020年,新能源興起之后,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一舉成為全球的黑馬企業(yè),在特斯拉的加持下,馬斯克本人也一躍成為全球首個個人財富超過3000億美元的富豪。
隨后,全球新能源進入風口期,全球掀起了一陣新能源的熱潮,在這種速度的加持下,全球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很快就達到了一個臨界水平,國內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更是超過了30%。
不斷涌入的玩家,加速了行業(yè)發(fā)展的速度,僅僅用了兩年時間,行業(yè)就從藍海變成了紅海,目前來看,國內除了比亞迪已經盈利,其他的造車新勢力還都在產能的爬坡中備受煎熬。當然比亞迪作為一家老牌企業(yè),很顯然吃到了“厚積薄發(fā)”的紅利。
還有元宇宙,作為全球當時最大的風口之一,Meta的孤注一擲將該風口推向了頂峰,在硬件和軟件都沒有完美解決的前提下,沒辦法落地成了元宇宙最大的難題,當時全球跟風企業(yè)數不勝數,但是最終只是曇花一現,現在幾乎銷聲匿跡。
有VR從業(yè)者甚至表示,現在行業(yè)中幾乎都不愿意提元宇宙,尤其是見投資人的時候。
當然,盡管Meta當時AII in了元宇宙,虧損嚴重,但是它的基本盤還是Facebook,尤其是近一年廣告商業(yè)的回暖,給了Meta很大的底氣。
進入2023年之后,大模型的大火,似乎讓全球資本市場在新能源之后找到了新的風口,一窩蜂的追逐大模型短時間成為了大多數互聯網企業(yè)的“救命稻草”,由于在AI上的長期積累與投入,Meta成為了繼英偉達以及微軟之后,風口上最大的受益者。但從當下來看,大模型更多的還是停留在概念階段,距離大規(guī)模的商用以及產生利潤,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同元宇宙一樣,前景很光明,但是概念很雞肋,因為無法及時的為公司帶來實際的大規(guī)模的營收轉化。
綜合而言,侃見財經認為,AI不是Meta的解藥,甚至不是任何一家互聯網企業(yè)的解藥,至于AI最終能成長成為什么樣子,目前尚不得而知,或許大模型也會像元宇宙一樣,曇花一現。所以,對于概念的追逐,市場應該更加冷靜和理智一些。
原文標題 : 暴漲超36000億!這一超級富豪“逆襲”,身價大增4330億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0 月之暗面,絕地反擊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