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第一批被AI "變臉 "的人

第一批AI+基因編輯變臉的人可能要來了

去年谷歌做了個很奇葩的事情:他們在某個地區(qū)投放了2000只攜帶細菌的蚊子。其實這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生命科學研究部門Verily所開展的Debug項目,他們通過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讓蚊子絕育。AI在基因改造上,昆蟲科已經(jīng)先走了一步。

同樣的,在變臉這個事情上,人工智能和基因改造是避不開的兩個話題。

比如AI整容,人工智能厲害的地方在于除了大數(shù)據(jù)收集的高效率,還可以幫助醫(yī)生和患者進行個性化定制。也就是說,雖然你想要整成某冰冰,但AI還是會通過計算你臉部的特征、幫你保留更多自身獨特且美的部分。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就有科學家建立了一個全自動化的面部美容模型,這一模型運用了決策樹算法對照片的屬性進行了評估。這些特定的調(diào)查包括:識別不同的面部比例,確定“具有吸引力的”面部特征。通過這一訓練后,自動分類器可以在一系列的測試圖像中快定制出符合人類審美的臉型。

而AI真換臉的操作,一方面是通過AI分析臉部的狀態(tài)進行醫(yī)美方面的操作,再就是得從基因工程技術入手。

此前愛丁堡大學的一項研究,就發(fā)現(xiàn)了基因突變與臉型的關系。

愛丁堡大學Roslin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374只寵物狗的各種譜系和混合品種的DNA樣本進行了深入分析,在研究中,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破壞SMOC2基因活性的變異。同樣的基因也存在于人體內(nèi),當時Roslin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Jeffrey Schoenebeck博士說:“在未來通過基因治療,或許可以改變面部特征!

再比如一種被命名為EDAR的基因變異會影響下巴的突起程度、耳垂的大小,胡須的濃密程度。而影響鼻子形狀的基因也有多個,比如GLI3和PAX1基因控制鼻孔的大小,而RUNX2基因控制鼻梁的寬度。

找到相關基因是第一步,之后就是當前熱議的基因編輯。

曾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如果把人類的基因組比喻成一本百科全書,這本書中可能有上億個字符。而基因編輯技術就像一個搜索引擎,能夠準確地查找到書中的任何一個句子、任何一個單詞,然后把這個單詞的任何兩個字符之間切開。這其中最受關注的基因編輯技術工具莫過于CRISPR/Cas9。

《自然》雜志在2016年年末刊發(fā)的一篇文章稱,國內(nèi)的一組研究人員已經(jīng)率先使用經(jīng)過CRISPR/Cas9技術編輯的細胞對一位肺癌患者進行了治療。更有科學家聲稱,對人類的胚胎進行編輯,通過添加或者消除基因,可以直接定制專屬樣貌。

而前NASA生物學家Josiah Zayner為了增肌,就曾經(jīng)嘗試用CRISPR-Cas9 對自己進行基因改造,這一切仿佛漫威世界的情景再現(xiàn)。

最后:

無論是物理手段,還是生理手段的“變臉”,互聯(lián)網(wǎng)審美時代里第一批被AI變臉的人已經(jīng)不是天方夜譚。

未來可期。

<上一頁  1  2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jù)授權(quán)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quán)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nèi)容、版權(quán)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lián)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wǎng)
    獲取更多精彩內(nèi)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nèi)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