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認知能力下降仍知之甚少
根據(jù)一項新的全國性研究,與老年人認知能力下降相關的風險因素對老年人之間認知能力的巨大差異的影響,出人意料地微不足道。
俄亥俄州立大學
2023年2月8日消息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最常與認知功能相關的因素(包括社會經(jīng)濟地位、教育和種族)只能解釋美國人 54 歲時 38% 的認知功能差異。
到 50 多歲時,避免肥胖、戒煙以及參加劇烈運動等健康行為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很小。
此外,所研究的因素僅解釋了 5.6% 的 54 至 85 歲人群認知功能下降速度的差異。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OSU)社會學教授鄭輝(Hui Zheng)說:“關于為什么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差異這么大,我們還有很多不知道的地方!
“我們迫切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發(fā)現(xiàn)認知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以及我們?nèi)绾螠p緩其進展!
鄭教授和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UMich)社會學教授 Kathleen Cagney 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生 Yoonyoung Choi 一起進行了這項研究。他們的研究近日發(fā)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雜志上。
研究于2023年2月8日發(fā)表在《PLOS ONE》(最新影響因子:3.752)雜志上
數(shù)據(jù)來自 1996—2016 年健康和退休研究(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HRS)中的 7,068 名參與者。參與者出生于 1931 年至 1941 年之間。研究人員在他們 54 歲時測量了他們的認知功能,并在他們 85 歲之前評估了認知功能下降的情況。
鄭教授說,這項研究比以往的研究提供了更穩(wěn)健的分析,因為它使用了一個大型的、具有全國代表性的樣本,并對參與者進行了幾十年的跟蹤,使用了廣泛的認知功能的可能預測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54 歲時認知功能最重要的預測因素是教育,這解釋了人與人之間約 25% 的差異。緊隨其后的是種族、家庭財富和收入、父母教育、職業(yè)和抑郁癥。
慢性病、健康行為、性別、婚姻狀況和宗教信仰的影響較小,均< 5%。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參與者在 54 歲時認知功能的變化幅度是之后 30 年下降速度的三倍。
鄭教授說:“我們發(fā)現(xiàn),與我們在 54 歲時發(fā)現(xiàn)的認知功能基線相比,參與者之間認知功能下降的速度更加相似!
總體而言,本研究中檢驗的所有因素只能解釋認知功能隨年齡下降的 5.6% 差異。
“從干預的角度來看,這表明努力改善基線功能比努力減緩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更重要!
鄭說,一個特別有趣的發(fā)現(xiàn)是,受教育的年數(shù)與 54 歲后的功能下降率無關,但擁有大學學位確實有一個小的保護作用,這解釋了隨年齡下降的 1.7% 的變化。
大學學位的價值支持了“認知儲備”假說,即當一些人的大腦受到某種損傷時,他們的大腦有能力找到解決問題和應對挑戰(zhàn)的替代方法。
“大學可以為認知發(fā)展提供一個特別豐富的環(huán)境,這可能有助于人們發(fā)展這種認知儲備,”鄭教授說。
這項研究無法解釋的認知功能下降的一個解釋是遺傳因素(APOE4基因)。這種基因被發(fā)現(xiàn)會增加患失智癥的風險,包括阿爾茨海默病。
但其他研究表明,失智癥,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僅占老年人認知能力下降的 41%。
“認知功能下降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即使是那些沒有失智癥的人,這就是為什么研究認知功能和認知能力下降的其他預測因素很重要,”鄭教授說。
“但是,我們的研究提出的問題比解決的問題要多。要了解老年人認知功能的發(fā)展軌跡,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創(chuàng)建于1870年的俄亥俄州立大學
參考文獻
Source:Ohio State University
Study reveals that much still not known about cognitive decline
Reference:
Hui Zheng, Kathleen Cagney, Yoonyoung Choi. Predictors of cognitive functioning trajectories among older Americans: A new investigation covering 20 years of age- and non-age-related cognitive change. PLOS ONE, 2023; 18 (2): e0281139 DOI: 10.1371/journal.pone.0281139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上的醫(yī)療信息僅作為信息資源提供與分享,不用于或依賴于任何診斷或治療目的。此信息不應替代專業(yè)診斷或治療。在做出任何醫(yī)療決定或有關特定醫(yī)療狀況的指導之前,請咨詢你的醫(yī)生。
原文標題 : 人們對認知能力下降仍知之甚少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技術文庫
最新活動更多
-
10 “意外”的藥明康德
- 1 2025高端醫(yī)療器械國產(chǎn)替代提速,這些賽道值得關注!
- 2 多數(shù)人錯估了關稅將對中國醫(yī)藥產(chǎn)業(yè)的影響
- 3 一季度醫(yī)療儀器及器械進出口報告:前十大出口市場在哪?
- 4 認購火爆,映恩生物打響18A IPO重啟信號槍
- 5 中國創(chuàng)新藥出海:機遇、挑戰(zhàn)與未來展望
- 6 核藥賽道解碼:高壁壘、國產(chǎn)替代與千億市場卡位
- 7 創(chuàng)新藥是避風港,更是發(fā)射臺!
- 8 第一醫(yī)藥扣非凈利潤僅687.40萬元:上!半[形土豪”要再沉淀沉淀
- 9 隱匿的醫(yī)療大佬,10年干出千億級公司
- 10 外骨骼機器人,誰是盈利最強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