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盤點2021上市的抗體新藥-(8)Tezepelumab-ekko

2021-12-27 15:45
小藥說藥
關注

關注小藥說藥,一起成長!

概況

2021年12月17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首次批準了Tezepelumab-ekko(商品名Tezspire),作為一種附加維持療法,用于治療年齡≥12歲的嚴重哮喘兒科患者和成人患者。Tezepelumab是一種靶向胸腺間質淋巴細胞生成素(TSLP)的單克隆抗體,TSLP是一種上皮細胞因子,在哮喘炎癥中起關鍵作用。此次批準,基于關鍵性III期NAVIGATOR試驗的療效和安全性數(shù)據(jù)。Tezepelumab推薦劑量為每4周210mg皮下注射。

在2018年9月,美國FDA授予了tezepelumab治療無嗜酸性粒細胞表型嚴重哮喘的突破性藥物資格(BTD)。值得一提的是,在治療嚴重哮喘方面,Tezspire是唯一一個沒有表型(如嗜酸性粒細胞或過敏)或生物標志物限制的生物制劑。Tezepelumab由安進和阿斯利康公司聯(lián)合開發(fā)。

藥效學與藥代動力學

Tezepelumab是一種靶向胸腺間質淋巴細胞生成素的人源IgG2亞型的單克隆抗體阻斷劑,以15.8μM的解離常數(shù)與人TSLP結合,并阻斷其與異二聚體TSLP受體的相互作用。TSLP是一種主要來源于上皮細胞的細胞因子,在哮喘炎癥級聯(lián)反應中起關鍵作用。

氣道炎癥是哮喘發(fā)病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多種細胞類型(如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ILC2細胞)和介質(如組胺、類花生四烯酸、白三烯、細胞因子)參與氣道炎癥。用Tezepelumab阻斷TSLP可減少與炎癥相關的生物標志物和細胞因子,包括血液嗜酸性粒細胞、氣道粘膜下嗜酸性粒細胞、IgE、FeNO、IL-5和IL-13;然而,Tezepelumab在哮喘中的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清楚。

在2.1 mg至420 mg(推薦劑量的0.01至2倍)的劑量范圍內單次皮下給藥后,Tezepelumab的藥代動力學與劑量成比例。采用每4周一次的給藥方案,Tezepelumab在12周后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Ctrough的累積率為1.86倍。

皮下注射后,約3至10天內達到最高血清濃度。根據(jù)群體藥代動力學分析,估計絕對生物利用度約為77%。不同注射部位(腹部、大腿或上臂)的生物利用度無臨床相關差異。Tezepelumab的中心和外周分布容積分別為3.9L和2.2L,估計清除率為0.17 L/d,消除半衰期約為26天。

臨床試驗

在為期52周的兩項隨機、雙盲、平行組、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NCT02054130和NCT03347279)中評估了TEZSPIRE的療效。PATHWAY是一項為期52周的劑量范圍遞增II期臨床試驗,共納入550名患有嚴重哮喘的成年患者。NAVIGATOR是一項III期臨床試驗,共納入1061名患有嚴重哮喘的患者。

PATHWAY和NAVIGATOR的主要終點是52周內測量的具有臨床意義的哮喘惡化率,有臨床意義的哮喘加重被定義為哮喘惡化。在PATHWAY和NAVIGATOR中,與安慰劑組相比,接受TEZSPIRE治療的患者哮喘惡化的年化率顯著降低,需要急診和/或住院治療的病情惡化也較少。

在NAVIGATOR中,無論血嗜酸性粒細胞或FeNO的基線水平如何,接受TEZSPIRE治療的患者比接受安慰劑治療的患者經歷的惡化更少。類似的結果也出現(xiàn)在PATHWAY中。

在NAVIGATOR和PATHWAY中,與安慰劑相比,接受TEZSPIRE治療的患者出現(xiàn)首次惡化的時間更長。

1秒用力呼氣量(FEV1)的基線變化是PATHWAY和NAVIGATOR的次要終點。與安慰劑相比,在這兩項試驗中,TEZSPIRE在FEV1與基線相比的平均變化方面提供了具有臨床意義的改善。

在NAVIGATOR中,F(xiàn)EV1的改善早在治療開始后2周就出現(xiàn),并持續(xù)到第52周。

哮喘控制問卷6(ACQ-6)和12歲及以上人群標準化哮喘生活質量問卷[AQLQ(S)+12]的基線變化也是NAVIGATOR和PATHWAY的次要終點。在這兩項試驗中,與安慰劑相比,使用Tezepelumab治療的患者在ACQ-6和AQLQ(S)+12方面顯示出更多有臨床意義的改善。在NAVIGATOR中,TEZSPIRE的ACQ-6應答率為86%,安慰劑為77%(OR=1.99;95% CI 1.43,2.76),TEZSPIRE的AQLQ(S)+12應答率為78%,安慰劑為72%(OR=1.36;95% CI 1.02, 1.82)。

不良反應

Tezepelumab最常見的(發(fā)生率≥3%)不良反應包括咽炎、關節(jié)痛和背痛。

免疫原性

與所有治療性蛋白一樣,Tezepelumab具有免疫原性。在NAVIGATOR和另一項臨床試驗中,共有601名患者接受了TIVDAK免疫原性測試,29名患者(5%)出現(xiàn)了抗抗體。1名患者中檢測到中和性抗抗體。

參考文獻:

1. FDA Label for BLA 761244

2. clinicaltrials.gov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