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納米 AI 搜索,怎么就成了全球第二?

2025-05-27 09:41
山上
關注

搜索引擎進入超級智能體時代。

作者|王彬

上周落幕的 Google I/O 開發(fā)者大會上,全球搜索巨頭谷歌終于開始徹底擁抱 AI 搜索,推出全新搜索模式 AI Mode。

谷歌在發(fā)布會中演示了不少 AI Mode 的新功能,比如用戶可以直接在搜索框中利用 AI 訂票、購物,AI 會自動分析用戶意圖、調用多種工具實時比價并給出購買建議,還可以自動生成體育、金融等領域的實時可視化分析圖表。

無獨有偶,不久前國內一款 AI 搜索產品也推出了類似功能,甚至比谷歌的 AI Mode 還要更早落地。

360 旗下納米 AI 搜索最近升級為納米AI 超級搜索,同樣實現了 AI 搜索自主思考規(guī)劃、自動調用數千種工具、自主編程并交付結果,從撰寫調研報告、金融數據分析、文獻研究整理乃至 618 購物比價樣樣皆通,直接將搜索引擎打造成一個超級智能體。

你可能會感到驚訝——在 AI 搜索的競爭中,不是搜索老大哥百度,也不是當紅炸子雞夸克,而是 360 更早掀起了 AI 搜索的變革。

事實上,推出剛滿半年的納米 AI 搜索已經是國內訪問量最大的 AI 搜索引擎。

第三方機構 aicpb.com 最新發(fā)布的 AI 產品榜 4 月榜單中,納米 AI 搜索已經超越百度,拿下中國 AI 搜索榜首,僅次于微軟 New Bing,位列全球第二。全球 AI 產品總榜(Web 端)中,納米 AI 搜索也成為繼 DeepSeek 后唯二位列全球排名前十的 AI 產品。

納米 AI,怎么就成了國內 AI 搜索的老大?

從“給你答案”到“幫你做好”

如果說以互聯網檢索+ 排序(Ranking)算法為核心的傳統搜索引擎是第一代搜索的話,近兩年來融入了大模型深度思考能力的 AI 搜索可以稱之為第二代搜索。

但第二代搜索遠稱不上是智能。市面上多數 AI 搜索僅僅只是在傳統搜索之外簡單嫁接了大模型問答,使用體驗很難說與單純的 ChatBot 有什么差別。它的核心仍然是傳統搜索引擎的邏輯——為用戶提供足夠準確、足夠詳細的信息,只是 AI 先幫助用戶進行了一輪篩選和總結。

納米 AI 搜索和谷歌的 AI Mode 則試圖完成從“給你信息”到“幫你做好”的躍進,二者瞄準的搜索都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試圖直接幫助用戶完成需求。

鑒于谷歌 AI Mode 目前只面向美國本土輸出,我們就直接用落地更早、也更貼近國情的納米 AI 搜索來做個演示。

打開納米 AI 超級搜索,除了 AI 搜索引擎常見的搜索框之外,納米 AI 搜索還在頁面下方提供了涵蓋從行研報告、股票分析、旅游攻略乃至熱搜整理、撰寫小紅書爆款等推薦任務案例。上方的“納米 AI 超級搜索”幾個大字下方,還專門做了一行小字解釋,“具備自主思考、任務規(guī)劃與執(zhí)行能力,提供更優(yōu)搜索結果與體驗的超級搜索智能體。”

既然最近正值 618 大促,我們直接來個購物測試,看看它能不能完成一次家電選購。

需求如下:

我想買一個 8000 元左右的電視機,家里的電梯只能放得下 2.1 米的外包裝,請幫我看看哪款電視機在家里看電影效果最好,我有獨立的音響,不需要好的音效,但是需要亮度高,對比度高,HDR 效果好,色域寬廣,請在價格范圍內,幫我整理出 3 個商品鏈接,將差評最少的推薦給我。

傳統的搜索引擎或者只是單純加入了大模型思考能力的 AI 搜索,在遇到這種復雜冗長的需求面前,往往只能給出一個寬泛的選購建議。比如,以下兩個回答分別選自另外兩個 AI 搜索產品。

AI 搜索甲

AI 搜索乙

可以看到,只是單純加入了大模型思考能力的 AI 搜索沒有跳脫出傳統搜索引擎的范式,仍然只是為用戶提供信息,卻并沒有打通電商平臺,也無法給出直接的商品信息,仍然需要用戶進一步思考、整理,再去各個電商平臺查看。

納米 AI 超級搜索給出的卻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搜索體驗,話不多說直接上成品:

和其他 AI 搜索引擎僅僅只是給出一個文字建議不同,納米 AI 搜索直接生成了一個圖文并茂的選購指南,不僅商品圖片、核心功能亮點、買家評論乃至最新優(yōu)惠價格、商品鏈接都詳細列舉,它甚至還給直接生成了一個預覽網站,方便用戶直觀分享:https://hr439i.n.cn

仔細回看納米 AI 搜索的處理過程,它并不是向其他 AI 搜索那樣只是借助模型的深度思考能力和聯網搜索功能,而是可以自主思考、自主規(guī)劃并執(zhí)行的智能體。

比如在這個需求中,納米 AI搜索先是調用MCP工具“納米AI|拆解需求”,來將用戶復雜的需求分割成多個細分的購買需求。接著,它再調用“納米AI|搜索小紅書”的 MCP 工具,重點在小紅書中搜索符合用戶需求的真實筆記。

分析完購買攻略之后,納米沒有像傳統 AI 搜索那樣去搜索網頁端的文字信息,而是直接用本地瀏覽器打開了淘寶、京東等電商網站,直接開始電商網站上的實時比價。

納米 AI 搜索處理任務 

從右側的實施預覽窗口可以看到,納米 AI 搜索不僅能讀懂網頁上的文字信息,電商網站上的商品圖片、信息、價格乃至用戶評論都能抓取,甚至小紅書上的視頻分享也能讀懂。

更關鍵的是,這些動作都不需要人為介入,整個任務流程都由納米 AI 自動調用后臺的各類 MCP 工具、多模態(tài)識別能力以及各類垂直模型來自主完成。

在瀏覽完淘寶、京東等電商網站并對比商品價格、用戶評價之后,納米AI會最終生成一個可視化的選購指南,甚至還能一鍵幫你加入購物車——這和谷歌在 I/O 開發(fā)者大會上展示的 AI Mode 功能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

谷歌在 I/O 開發(fā)者大會上,同樣展示了“AI 幫你辦事”的智能代理功能,只需要提出購票、訂餐等等需求,AI 搜索就能在后臺直接搜索訂票網站并自動查找、對比、分析,最終直接完成任務。

某種程度上,你已經很難用“搜索”這個詞匯來描述納米 AI 搜索和谷歌展現的 AI 搜索功能。它們已經脫離了“搜索”的概念,而是變成了直接交付成果的超級智能體。

這個 618,你或許真的可以試一試讓 AI 來做一回你的數學牛馬。

納米 AI 做對了什么?

很長一段時間內,360 并不是 AI 市場上最受關注的那家公司,納米 AI 搜索推出至今也不過半年時間。前有百度這樣的老牌搜索巨頭,后有夸克這般的 AI 新秀,但為什么這次反而是 360 最先掀起了 AI 搜索的變革,甚至跑到了搜索巨頭谷歌的前面?

在大模型這樣的全新技術和產品機遇面前,各家其實是重新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尤其是在 AI 搜索領域,產品能力和模型能力同等重要,甚至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要。但由于傳統搜索引擎商業(yè)模式帶來的包袱,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巨頭們往往都不是 AI 搜索轉向最激進的那家。

和海外在 AI 搜索探索上更激進的微軟類似,國內搜索市場“萬年老二”的 360,在面臨 AI 轉型大潮前同樣更沒有包袱和負擔,也沒有自家移動端產品的制約,能夠以完全 To C 視角來打磨產品,產品迭代一切以挖掘用戶需求和現有大模型產品做 PMF。

納米 AI 搜索去年 11 月才正式推出,但短短半年時間內,無論是率先完成多模融合問答(比如春節(jié)期間滿血版 DeepSeek),還是更早引入第二大腦的知識庫,抑或最近的智能體與 MCP 工具的加入、超越 Deep research 的超級搜索,納米 AI 的迭代速度之快在整個 AI 領域都頗為罕見。

納米 AI 搜索

上文所展示的實時讀取小紅書筆記、自主搜索電商網站比價、讀取文字評論乃至視頻分享,背后都是這一整套 MCP 工具和多模態(tài)融合識別的支撐。

這并不容易。自移動互聯網時代以來,國內的內容生態(tài)就慢慢趨于割裂,各個垂直社區(qū)都傾向于將內容留存在自家平臺,拒絕對外開放。一個顯著的例子是,多家內容平臺都限制了未登錄用戶的權限,強制要求用戶登陸才能查看社區(qū)內容。不僅傳統搜索引擎無法捕捉到垂直內容社區(qū)的數據,AI 搜索往往也無能為力。

但在 AI 搜索時代,垂直內容社區(qū)已經超過信息門戶成為最重要的信息來源之一。量子位智庫最新發(fā)布的《AI 智能助手的 SEO 策略變革研究報告》指出,有接近一半的 AI 回答引源自內容社區(qū),尤其在專業(yè)話題中,內容社區(qū)的被引權重更高,超過 60%。

量子位智庫發(fā)布的研究報告

問題來了,為什么納米 AI 搜索仍然可以打破內容墻,直接免登錄抓取這些散布在不同平臺、不同社區(qū)內的優(yōu)質內容?

原因有二。其一,納米 AI 搜索并不是像其他 AI 搜索工具那樣直接在云端調用 browser use,使用開源的 Chromium。多數基于 browser use 的 AI 瀏覽器,本質上并不是為大模型服務的,無法實現自主登陸和自主完成人機校驗。

得益于過去在瀏覽器底層能力的積累,360專門打造了一個大模型專用的瀏覽器,可以實現大模型調用完全基于本地計算機運行,打破內容墻和內容圍欄,避免用戶遇到頻繁掃碼登錄的情況。

但僅僅是能讓 AI “看到”不夠,還得讓 AI 能“看懂”。據 360 介紹,他們打造了一個最能適應中國網絡特色的 AI 爬蟲工具。和通用爬蟲不同,納米 AI 專為大模型打造的爬蟲工具能讀懂各類復雜的頁面結構,包括信息流網站、視頻網站、社交網站等不同網站的動態(tài)網頁代碼,無論是網頁正文、圖片、視頻還是音頻都能成功提取。

但更關鍵的,還是 360 在 AI 搜索浪潮來臨時孤注一擲的勇氣。這家公司沒有選擇像其他搜索公司那樣,借助原有的傳統搜索引擎積累的用戶優(yōu)勢和市場地位,而是直接推倒重來,從無到有地建立起一個嶄新的 AI 搜索品牌。

AI 搜索也要講安全

即便過去兩年來 AI 搜索在全球范圍內呈現爆發(fā)式的增長勢頭,用戶數量屢創(chuàng)新高,但 AI 搜索的幻覺問題也引發(fā)市場擔憂。

哥倫比亞大學數字新聞研究中心近期針對 AI 搜索引用內容的正確率問題進行了一番研究,測試了包括ChatGPT Search、Perplexity、Perplexity Pro等在內的 8 款 AI 搜索工具,結果發(fā)現,這些 AI 搜索工具在引用新聞方面表現非常不佳,出錯比例甚至高達 60%。

幻覺一直以來都是生成式 AI 最為人詬病的問題,但這方面卻往往是傳統搜索公司們的強項。

納米 AI 的解決辦法是從公域搜索+私域搜索雙重入手。公域知識方面,依托 360 過去在搜索上的積累,他們自建了千億級的索引庫和百億級的精品庫,可以減少幻覺的發(fā)生。同時,納米 AI 還接入了包括 avily Search、Exa Search、Github、Google Scholar、ArXiv 等學術、醫(yī)學、科學、代碼等高質專業(yè)數據來源,從源頭保障信息準確性。

私域知識方面,納米 AI 則是依靠引入具有第二大腦的知識庫功能。用戶可以將本地的專業(yè)知識文件導入到納米搜索中,納米 AI 搜索可以學習并索引本地知識庫,結合“網絡公開信息+私人記憶”,讓結果更加準確完整。

納米 AI 搜索的知識庫,支持用戶對外分享

為了讓本地 MCP 客戶端運行更加安全,360 還率先推出了隔離沙箱 MCP 功能,可以實時監(jiān)測、預警和限制 MCP 客戶端的本地計算機操作,讓用戶可以放心地讓大模型生成本地執(zhí)行的指令,不用擔心幻覺、失誤、或惡意注入攻擊導致數據丟失、信息泄漏、高危操作等。

從 2012 年正式推出搜索功能以來,360 已經在搜索賽道上耕耘了十多年時間。大多數人可能還沒有意識到,360 是國產瀏覽器行業(yè)的隱形巨頭,國內排名前三的瀏覽器中,除了微軟的 Edge、谷歌的 Chrome,就是 360 安全瀏覽器。

這些圍繞搜索數十年如一日的布局,終于在大模型時代集中迸發(fā)。這場 AI 搜索戰(zhàn)爭還處在爆發(fā)前夜,未來 AI 產品的形態(tài)可能還沒有最終定義。但在這場前 100 米沖刺的卡位戰(zhàn)中,國產 AI 公司們已經先行走在了前面。

©山上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原文標題 : 納米 AI 搜索,怎么就成了全球第二?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