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術在湖北邁入機器人時代
2019-01-24 11:17
來源:
人工智能服務網
目前,我們人類能力的局限性,是臨床手術長期存在的瓶頸,看不見、打不準、拿不穩(wěn)”是骨科手術的三大難題,“看不見”是指醫(yī)生無法看到內部結構,“打不準”是指鉆孔打釘時人手操作精度不夠,“拿不穩(wěn)”是人手的穩(wěn)定性很差。
前幾天,在武漢市第四醫(yī)院依靠人工智能來完成骨科手術,在技術指導下,機械臂將手術工具定位到手術位置,確認無誤后安放成功,在通過二維影像掃描圖像被傳輸至骨科手術機器人系統,這項核心邁入智能化、精準化、微創(chuàng)化時代。
其實,在傳統手術中,醫(yī)生可以借助X光射線在術中透視看到骨頭,但為了定位準確,患者要反復“吃”射線,而“透視眼”“穩(wěn)定手”“靈活腦”三合一的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能最大程度保證一次到位。
但是,機器人系統由主控臺車、光學跟蹤系統和機械臂構成,主控電腦是機器人的“大腦”,光學跟蹤系統是機器人的“眼”,機械臂宛如機器人的“手”,機器人手術是未來手術發(fā)展的趨勢之一,未來,醫(yī)院機器人全年手術量將有望達到500至1000臺。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0 月之暗面,絕地反擊
- 1 UALink規(guī)范發(fā)布:挑戰(zhàn)英偉達AI統治的開始
- 2 北電數智主辦酒仙橋論壇,探索AI產業(yè)發(fā)展新路徑
- 3 降薪、加班、裁員三重暴擊,“AI四小龍”已折戟兩家
- 4 “AI寒武紀”爆發(fā)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 5 國產智駕迎戰(zhàn)特斯拉FSD,AI含量差幾何?
- 6 光計算迎來商業(yè)化突破,但落地仍需時間
- 7 東陽光:2024年扭虧、一季度凈利大增,液冷疊加具身智能打開成長空間
- 8 地平線自動駕駛方案解讀
- 9 封殺AI“照騙”,“淘寶們”終于不忍了?
- 10 優(yōu)必選:營收大增主靠小件,虧損繼續(xù)又逢關稅,能否乘機器人東風翻身?